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行业会讯 > 会议报道 > 黔江生猪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黔江生猪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作者:康大夫来源:猪e网时间:2012-11-06 09:46点击:

  2010年以来,黔江区围绕市上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结合黔江实际,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抓手,以保供给、保质量、保安全、保生态、保增收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一区三基地”建设,全面发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亮点,抓住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这条主线,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在发展路线、主推技术支撑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全区畜牧产业呈现出标准化规模养殖蓬勃发展、良繁体系加速构建、产业化体系加快形成、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区畜牧产值达10.98亿元,占全区农牧渔业总产值的50.72%,2012年1~9月主要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增幅达4.11%,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菜蓝子”主要产品消费,促农增收作用进一步显现。一、主要抓法和成效

  (一)强化要素保障,推进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区上先后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生猪产业发展指挥部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指挥部,从领导力度、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健全了畜牧产业考核体系,把畜牧产业作为各乡镇考核权重最重的骨干产业,各乡镇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抽调人员建成专门的工作组,分片、分线抓落实。整合要素资源,稳定投入财力,助推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区政府每年都出台畜牧工作意见,整合中央、市、区各级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疫病防控体系等。同时建立了畜牧产业区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畜牧产业发展,确保政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畜牧产业转,水、电、路、气配套设施建设全面跟上。区政府还出台了金融支持畜牧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建立金融产业联席会议制度,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部门不断创新农村金融制度,积极介入畜牧产业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探索建立起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畜牧产业发展模式,截止2012年9月,全区累计投放畜牧信贷资金超1亿元。

  (二)构建产业发展模式,生猪基地建设提质提速。

  坚持走培植大龙头、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增收的发展思路,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在生猪基地建设的发展模式、技术标准、现代养殖设施设备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基地建设提质提速。

  以雨润百发公司、重庆69原种猪场为龙头,按照“11661”模式,引领200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在生猪产业上构建了组建一个龙头企业、建一个原种猪场、建60个祖代猪场、建60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养殖小区、发展10000个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户的“11661”发展模式,根据“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发展思路,全区已建立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规模场户9456个,其中1000头以规模场205个,万头以上猪场5个,2011年以竞建补贴方式新建20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场,2012年以竞建补贴方式改造提升60个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场,开工建设了69原种猪场的5万头全自动化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和雨润黎水10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已建成标准化圈舍124万平方米,具备140万头生猪产能。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安装现代设施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实施生态养殖,农牧结合,粪污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不断提升养殖科技含量。全区80%以上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配备了规格不等的沼气池,基本实现了养殖、种植友好发展。2011年,全区出栏生猪90.75万头,2012年1~9月出栏生猪64.94万头,连续4年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农村人均出栏生猪2.9头。

  (三)着力构建“四大中心”,加快形成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构建渝东南畜禽良种繁育中心。良种供给是现代畜牧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黔江区始终把良繁体系建设摆在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力打造良种质量监控体系。重庆市69原种猪场2012年通过农业部专家现场评审和票决,进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序列,该场培育、选育的种猪辐射到全国16个省市。调整优化祖代种猪场,促进上档升级,优源、小拇指祖代猪场进入市级祖代种猪场序列,形成了原种猪场+祖代种猪场+能繁母猪饲养场(户)为一体的良种供给体系,良种猪供给高地日益凸显。建成了标准化程度高、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天豚种公猪站,饲养测定种公猪263头,全方位创新种源质量管理和良种猪精液质量管理模式,深化生猪人工授精“四统一”模式,实施“四改四结合”,有效解决了良种猪精液供给、服务难题,加速了黔江生猪改良进程,为养殖户年增收近亿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考察重庆市69原种猪场时,对企业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这是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之后又一位中央领导对黔江畜牧产业发展的高度肯定。二是着力构建渝东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常年免疫、产地检疫、执法监督、实验室检测、疫病诊疗、评估预警为一体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构建。建立起国家二级兽医实验室,按照“三定一保”(即以监定免、以监定防、以诊定治、以检保安)的科学防疫管理模式,加强重点场点免疫效果监测、人畜共患病检测和病原学诊断,并综合区内外动物疫病发生形势及时提出预警和防控细化方案,强化技术支撑和科学防控;抽调5名专业人员组建兽医服务平台,按“技物配套”模式直接服务于广大养殖户,并完善乡、村两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管理;建起标准化的动物进出境消毒检查站,防控外疫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抓疫病防控上重点抓好畜禽贩运户、屠宰场、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养殖场“一户三场”四个关键环节。同时,抓好饲料兽药投入品的监管,引导广大养殖场户正确使用安全有效饲料兽药,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产品的行为,逐步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大瘦肉精、生鲜乳专项整治力度,推进放心畜禽产品工程建设。动物疫病风险防范和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渝东南畜牧科技中心日臻完善。组建了重庆市畜科院黔江分院,开展畜牧养殖及疫病防控基础性技术研究和科技推广,不断完善黔江区畜牧产业技术链,对业主、技术人员进行“拉网式”培训,不断壮大养殖实用人才队伍。加强与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市畜科院的校地合作,深化校(院)地合作机制,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基础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水平不断提升,渝东南畜牧科技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建立了从区到乡到村近500人的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加大投入培养实用型人才,分期分批选送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到西南大学脱产学习3个月,全面提升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畜牧科技贡献率达52%。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轮训方式,培训养殖业主2万人次以上。印发科普养殖资料8万余份、疫病防治知识10万余份、制作科学养猪光盘6000余张,免费送到养殖业主手中。大力推广“六改六统一”、疫病综合防控、生态养殖技术,推进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四是着力构建渝东南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发挥龙头企业对畜产品、畜牧信息的集聚、辐射作用,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以畜牧业信息为依托,以畜产品加工流通为抓手的渝东南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69原种猪场、丰润牧业、百发肉类加工、蓬江食品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黔江黑猪等“三品一标”认证推进迅速,建立了生猪交易平台,完善了冷链储运中心,开通了畜产品手机短信,组建了82个畜牧养殖类专业合作社,架构起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桥梁,基本实现了供种、养殖服务、产品销售一体化。肉产品销售到重庆主城和湖南、湖北、贵州等周边区县,原种猪远销到黑龙江、甘肃、宁夏等16个省市,商品猪外销40余万头。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按照“大龙头带大产业促大增收”的思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生猪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明显、品牌特色鲜明的优质生猪基地,加快建成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提高生猪产业质量效益,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供给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2013年出栏生猪100万头。

  (二)工作措施

  1.抓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坚持品种良种化,着力推进69原种猪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投产,达到年产纯种猪10000头、优质猪精液100万份规模。建好“原种猪场+祖代猪场+杂交制种场”繁育推广体系,深化生猪人工授精“四统一”模式,人工授精面达85%以上。

  2.抓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养殖之路,抓好已建成规模猪场的改造提升,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探索租赁、代养、寄养等模式,提高产能,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培育新型产业农民。全力推进雨润•黔江生猪项目建设,建成黎水10万头猪场,2013年新建2个10万头猪场。

  3.抓产业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深加工、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推进畜产品加工、销售与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同步发展。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培植投资能力强、产品开发深、市场潜力好、带动作用大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区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着力抓好畜产品品牌培育,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的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黔江生猪、黔江黑猪、黔江种猪等知名畜产品商标策划与申报,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培植国家级畜牧养殖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市级畜牧养殖示范专业合作社3个。抓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4.抓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二是全面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突发疫情应急管理、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和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等六大能力建设。

  5.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监管模式,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街道、镇乡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能力建设,形成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加强畜牧行政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投入品、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建立全方位的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大力推行畜牧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为畜产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加快畜牧科技集成应用。强化畜牧科技基础应用性技术研究与推广,着力突破良种培育、疫病防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大力推广品种改良、疫病综合防控、设施养殖、生态养殖等技术,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加强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培育畜禽养殖科技示范户。抓好畜牧科技推广及养殖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建立新型畜牧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