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时间:2012-11-12 08:46点击:

  
核心提示:本文和大家分享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一)产业化萌芽阶段(1980~1985年)

  该阶段以牧工商联合企业的诞生为主要标志。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国家开始允许农民出售完成配购任务以外的剩余畜产品,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为了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相互割裂的状况,四川省于1981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个牧工商联合企业,即四川省若尔盖牧工商联合企业,由此拉开了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序幕,与此同时也使畜牧业产业化远远走在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前列。随后,国家开始允许有证集体和个体商贩经营农牧民完成派购任务后的畜产品,并取消了牛羊肉和禽蛋的统派购制度,进一步促进了以畜产品经营和加工为主企业的快速发展,为随后的畜牧业一体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80年代中期,全国牧工商企业已经达到600多个,有的已经初步成为畜牧业企业集团,如中国牧工商总公司,以多种形式同全国70多个牧工商企业、畜牧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联营关系,1986年的销售总额达5亿多元,实现销售利润3032.25万元。

  (二)产业化起步阶段(1985~1990年)

  主要特征为畜牧业一体化经营和一体化管理逐步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粮食生产在1984年获得了历史最高产量,为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1985年起,国家全面放开畜产品市场,畜牧业生产和经营出现了多成分并存,多渠道流通的格局。全国畜牧业重点户、专业户不断涌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农户分散饲养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系列的畜产品一体化经营企业。各地畜牧科技服务组织开始积极进行综合办站,以站带户,走经营服务型道路;许多畜禽加工和饲料企业也主动与农户结成多种多样一体化经营模式。与此同时,为了使畜牧业管理体制更加适应畜牧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各地也对畜牧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和试验,涌现出天津模式(禽蛋和猪肉归农户统一经营管理)、沈阳模式(将畜牧部门与肉蛋莱经营部门合并成立畜牧食品局)、四川简阳模式(将食品公司划归畜牧局管理)和四川郸县模式(将畜牧兽医站和食品公司合并成立畜牧生产经营公司)。据初步估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采用牧工商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已有11000个,产值达到120亿元,约占全国畜牧业产值的16%~17%。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单位 100多个,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畜牧业快速发展时期(1990~现在)

  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畜牧业龙头企业大量涌现。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也已经成功走过了它最初的起步阶段,逐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的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按照组织的紧密程度可大体分有三种类型:一是“松散型”、二是“半紧密型”、三是“紧密型”。按带动主体分,又可分为:企业带动型、市场牵动型、企业集团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科技带动型和中介服务组织带动型等类型。据农业部对全国 28个省区市1650个县(市、区)的调查,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万多个,带动农户390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15%左右。在所有这些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畜牧业产业化组织约占50%以上,畜牧业产业化程度远远超过农业中的其他行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既为畜牧业生产提高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也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教训。

  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与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能力直接相关。在产业化发展中,由于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特殊功能,各地在产业化发展上纷纷以当地主导产业为基础,将发展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重点。被誉为“中国黄牛金三角”的安徽阜阳市,“围绕着黄牛做文章”的各类企业公司达数千家,一头牛经加工成皮衣、皮箱、皮鞋、牛肉干、牛肉松、牛骨油、牛血清松、牛鞭口服液等多种商品畅销国内外,可变成多头牛的价值。其中蒙城黄牛年加工产值就达3亿元,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创汇 300多万美元。

责任编辑:陈宠霞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