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养猪户的离歌:开荒者与驱逐者之间的斗争

养猪户的离歌:开荒者与驱逐者之间的斗争

作者:康大夫来源:南方日报时间:2013-07-03 09:55点击:

核心提示:养猪户群体是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开荒者”和“驱赶者”的角力亦折射了城市管理的冷酷和无奈。

  猪e网讯:六月二十四日,天河棠下后山。看着最后一头猪被猪贩拉上车,广西灵山人杨红娟如同卸下了一块心头巨石,她庆幸地环视着这座她生活了五年的山头。距她五米之外,她和家人一直居住的屋棚已被推倒,用过的酒瓶和塑料袋随意飘零着。

  这是一群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人。二十多年间,他们不断迁入,搭窝架棚,养猪种菜,或在城市里干最脏最累的活。和周边高档住宅相比,这个脏乱差之地讲述着一个彻底相反的故事。

  开荒

  后山的村民总是以后山的“开荒者”自居。“以前四周根本没有一栋高楼,我们比那些富人来得更早。”提到类似“先来后到”的话题时村民们总是一肚子硬气。

  凌晨4时,60岁的花阿姨从自家棚屋走出,来到菜地,又有近百斤的番薯藤等着她收割。接近5时,花阿姨将番薯藤装上自行车,迎着微微露出的晨光骑向车陂蔬菜批发市场。“哐当哐当”,自行车声音响彻棠下后山的村野间。

  花阿姨的棚屋位于一片鱼塘边上,满塘的垃圾似乎要把鱼塘填满,死猪和泡沫充斥其中,但花阿姨早已习以为常,她甚至觉得这里的空气比“外边”要好得多。这是花阿姨住进棠下后山的第15 个年头,她本姓梁,广州人,因为小名“花丫头”,附近的村民都叫她花阿姨。

  说起刚住进这里的时候,花阿姨的表情让人感受得到彼时的心酸:“整座山头只有三四家泥屋,四周全是蒿草,一来这里我和老公养猪、卖菜。因为草又多又高,路又不好走,卖剩下的菜经常会在半路上掉完。那时候这里还有很多蛇,我们就买了很多硫磺洒在周围。”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人施全才比花阿姨来得更早。1990年,19岁的他来到棠下后山山头,眼前看到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坟墓。初到广州的他没处落脚,和占有鱼塘的棠下村民说好,帮其看管鱼塘,条件是租下鱼塘边上的房子,这一住就是23年。“这里的每一条山路都是我们踩出来的,我们是这里的开荒者。”

  施全才和花阿姨属于第一批来到棠下后山的居民,在此之前这里为两个农场占据,地形以山林地为主。“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周边除了广州氮肥厂之外根本没有一栋高楼,我们比那些富人来得更早。”每次提到类似“先来后到”的话题,施全才总是一肚子硬气。

  随后的20多年中,不断有人从外地迁徙而来,山头开始陆续被人占据,棚屋越来越多,住户变得越来越密集,村落初成规模。这其中,来自广西的迁徙者占据绝大部分,广西人中又以灵山人为最多,他们的谋生手法只有一个养猪。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