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养猪户的离歌:开荒者与驱逐者之间的斗争

养猪户的离歌:开荒者与驱逐者之间的斗争

作者:康大夫来源:南方日报时间:2013-07-03 09:55点击:

  施全才解释,灵山一直都有养猪谋生的传统,而棠下后山简直具备养猪的绝佳条件:首先,大片的山地可供搭建养猪的猪栏,这是城中不可能具备的用地条件;其次,周边城市生活可提供养猪用的潲水,大大降低养猪的成本;第三,城市生活对猪肉的需求巨大,会有买家主动进村来收猪。“我带你,你带他,亲领亲,越来越多的灵山人来到棠下后山养猪了。”

  带动迁徙的另一个利好条件是道路条件变好。2000年后,进山的水泥路修成,这给出入的村民带来极大方便,更多的人开始进入,村落的规模也愈发成型。“水泥路修成后,路通财通,人也慢慢多起来。”花阿姨说。

  接着又通了电,还有人修了排污渠道,直到现在,后山的村民一直挖井打水,但这不会让村民觉得不方便。施全才们总是以后山的“开荒者”自居。“我们来之前到处是荒山野岭,后来变得人丁兴旺,虽然这块地之前是属于珠江投资集团的,但他们迟迟不开发,我们住下去也理所应当啊。”

  被逐

  周边小区针对后山村民污染空气的投诉从未间断,但养猪户如同“春风吹又生”一般,一批走了又来一批

  陈凤兰2000年左右从广西贵港来到后山,“到大城市赚钱给孩子读书”。她一直在周边的住宅小区做环卫工人,每月可以挣到1000多元。在城中村租不起房子,她只能在后山租窝棚居住,每年给棠下的村民1000块房租。

  在小区扫地时,她能闻到恶臭。她明白,这种气味来自养猪户长时间烧煮潲水,以及电子垃圾清捡时塑料表面的焚烧。抱怨臭味的居民越来越多,这使得陈凤兰工作时不敢轻易提到自己居住在棠下后山。

  来到后山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整个后山有超过1000人,几百户养猪户。热闹的氛围让村民感到欣慰,但他们也逐渐感受到“外边的人”的敌意。周边居民认为他们污染了空气,这种感觉在周边的中海康城、汇景新城等楼盘落成入住后越发明显。来自天河区和棠下、车陂街道的投诉也与日俱增。

  2004年起,相关部门开始陆续派出人手对棠下后山的养猪户进行整治,并在当年拆除养猪窝棚数万平方米。这种整治强度在亚运会前达到高峰,并且持续至今。

  强大的压力使得后山村民不得不收敛。一批批的养猪户离开,没离开的人也开始谋划转行。有人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有人去周边的工厂里打工。还有人把养猪棚迁入更深的山里,希望借此逃脱拆除。

  2005年后,养猪户杨武山不再养猪,因为“猪棚迟早都要被拆”。但他发现,仍源源不断有人从老家灵山过来,继续操持着养猪的事业。“一批人走了又有一批人来,这里实在是养猪的好地方,刚来到广州,找不到工作也只能养猪。”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