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猪市“崩盘”隐忧何解

猪市“崩盘”隐忧何解

作者: 刘勇 齐河来源:经济导报时间:2014-04-14 08:04点击:

  有效稳定猪肉价格要“多管齐下”,既要政府采取收储、放储等调控办法,更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运用生猪期货等市场手段

  毛猪的收购价为每斤4.8元—这是11日经济导报记者在德州市齐河县获知的最新价格。

  在猪粮比价深度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后数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于3月27日启动。此次收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共收储6.5万吨。然而,收储政策出台后生猪价格却没有回升的迹象,依旧一路下滑。

  猪价的大起大落一次次刺痛了养殖户们的心,并继而成为影响该产业健康发展的“软肋”。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亏损太多,不少养殖户都在大幅降低存栏量,同时,部分养殖户出现了贷款违约的情况。

  面对猪价的大起大落,在收储手段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生猪期货再次进入业界视线,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提出了“猪周期”的破解之道。养殖户咬牙死撑

  11日,在齐河县一农贸市场,猪后腿肉的价格是9.7元/斤,五花肉的价格不到9元/斤,价格之低让在此卖肉的张风坤感到不安。

  “不知道为什么价格一直走低,一个多月来每斤跌了1块钱左右。价格低了,销量却并没有上去。”张风坤摇着头说。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损失最严重的是上游养殖户。考量养猪盈亏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猪粮比 (生猪价格与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玉米价格的比值)。我国一般把6∶1定为盈亏平衡点,高于这个点养猪户就盈利,低于这个点养猪户就亏损。猪粮比低于5∶1即进入红色预警区,意味着养殖户陷入深度亏损。据中国生猪预警网监测显示,全国猪粮比已经低至4.62∶1,同比跌14%,不但远低于6:1这个盈亏平衡点,还处于红色预警区域。目前养殖户们亏损幅度达到历史上较高水平,每头亏损300元左右。

  齐河县西魏村是个养猪大村,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猪粪味。在村西头,一个个养猪场整齐地排列着,在街道上不时还能听到猪叫声。

  养猪户魏明告诉导报记者,他有2个猪场,养猪数量超过1800头。“现在的价格已经跌破5元/斤了,卖一头猪就要亏两三百块钱,卖猪的钱还不够还购买饲料的钱。”魏明说,“现在就是死撑,到处找钱。如果再这样跌下去,也撑不了多长时间。”

  以前魏明是直接购买饲料喂养,现在为了省钱,改为自己调配饲料喂养。“这样一斤饲料能省几毛钱。”魏明说。

  在另外一家养猪户董虎家,与其他养猪户不同的是,他家的猪叫得有些凄惨。“饿的,因为没钱买饲料了,所以一天只喂一顿食儿。”董虎低沉地说,“以前,都是养到200斤左右才会卖,现在160斤左右就卖了,得换点钱买饲料。”

  按照他的说法,如果现在退出,设备、厂房都闲置下来,肯定亏损更多。“现在行情不明朗,我也不等,该卖就卖,亏了先借钱过,等价上去后看能不能补上。”

  据导报记者了解,此前董虎的养猪场一般保持着1000头的存栏量,但今年价格持续走低后,他已经把存栏量压到了不到800头。

  这并非个例。西魏村党支部书记朱连光告诉导报记者,他们村中等规模的养猪场有70多个,存栏量在500至2000头之间。“正常情况下,整个村年出栏量在12万头左右,但今年肯定达不到这个数字。”

  按照他的说法,不少养猪户都在减栏。有些养猪户甚至将还在繁殖期的母猪也低价销售了,缩小规模,甚或不得已而退出。据他推算,全村能繁母猪的数量从6000多头已经降至5000头左右,甚至不排除以后这一数字还会下降。

  朱连光告诉导报记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短缺。“价格的下滑已经让不少养猪户硬撑,很多人都在借钱度日。”但朱连光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养猪户的贷款违约。“全村70多户养猪户都有贷款,总额度在上千万元甚至更高。现在已经有养猪户还不上钱违约了,一旦崩盘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进口量增加冲击国内市场

  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刘丽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预计,继今年3月17日本年度首次收储后,第二轮收储行动将在本月15日前后展开。按照其说法,一旦上述方案实施,猪市的供求关系或将被改善。

  不过,即将到来的收储行动并未让魏明和董虎等养殖户的心情为之提振。“3月17日的那次收储行动,数量太小,除了造成局部小范围内生猪价格有所回调外,包括山东在内的国内生猪价格的下滑通道并未就此改写。”刘丽说。生猪行业分析师冯永辉表示,进口猪肉的冲击也比较大。去年全年我国猪肉进口量58.4万吨,同比增加11.7%。今年前2个月,仅天津港(600717,股吧)口岸就进口猪肉2.5万吨,价值3亿元人民币。

  最近有消息称,双汇集团将从宁波口岸集中进口大约3500吨美国冷冻带骨猪肉。虽然这个规模看上去并不大,但是目前国内已经生产过剩,如今再进口,而且价格还低于国内的毛猪价,被一些人认为是压垮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破解“猪周期”之道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目前要警惕的是“猪周期”,这其实是一种经济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一种周期性的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为了平稳猪肉价格,要充分发挥国家收储的作用。”赵萍说。

  魏明表示,国家应该加大收储力度。“市场行情,我们认可,但这种一跌再跌的日子我们养猪户无法承受。虽然我们想挣钱,但并不追求一头猪挣上千元的那种暴利,更不想一头猪亏好几百元。”

  魏明希望国家能加大收储力度,当猪肉的价格偏高时,国家就放开储备平抑价格;当价格偏低时,则加大收储力度。“不要让价格过低伤害了养猪户。”

  对于魏明的希望,董虎表示赞同,但他希望国家也能设立一个和粮食一样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保证养猪户微亏或者持平,保护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毛猪的成本价是每斤6.5元。”

  “另外,为保证养猪户能生存下去,国家还可以采取财政贴息政策,适当降低养猪户的贷款利率,同时增加临时饲养补贴等方式稳定市场价格。”朱连光建议。

  面对大起大落的猪价和持续进行的养猪“熊市”,在母猪繁育补贴、收储等手段均收效甚微的背景下,生猪期货再次进入业界视线。“发展生猪期货是大势所趋。”德州市畜牧局一名人士表示。尽管业内对生猪期货尽快上市充满期待,并对此寄予厚望,但行业人士表示,要顺利推行还有诸多瓶颈问题待解。“截至目前,除国内尚未有一家交易所正式交易生猪期货合约外,在已经开展农畜产品交易的武汉、重庆等地,生猪交割一直是绕不开的难题。”刘丽表示。

  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表示,生猪期货上市存在的主要担忧还是疫情,另外就是交割,之前大连商品交易所计划推出活体交割,但检疫和疫情控制难度大,如果改成冻肉交割,预计市场接受度就会提高。“如果生猪期货出台,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就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多的远期价格参考,这样养殖户就不必盲目补栏。用市场手段调节市场,有利于加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生猪产业整合,市场调节功能与政策调节机制结合,更有利于产业发展。”

  不过对于生猪期货,无论是董虎还是魏明,两人都不太“感冒”。“我倒是听说过生猪期货,可感觉离我们还挺远。”董虎说,“虽说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规避养殖户的风险,但我们周围并没有正规的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即使有,由于其各方面要求都挺高,还要交保证金等费用,对于我们来说有些"玩不起"。”

  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愈看来,有效稳定猪肉价格要 “多管齐下”,既要政府采取收储、放储等调控办法,更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运用生猪期货等市场手段。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