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猪价悖论 建议补贴有牌有证经营规范大猪场

猪价悖论 建议补贴有牌有证经营规范大猪场

作者:孙嘉琳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时间:2014-05-08 08:47点击:

  猪瘦了!

  这是坦洲养猪大户刘祥胜近期最忧心的事。3000多头肉猪嗷嗷待哺,但每餐都难以吃到全饱,这相比于过年期间每天只能吃一餐已经是好多了。

  “跌跌不休”是近半年来生猪的主要行情,刘祥胜与他的同行们煎熬着,他的猪场日亏损就达2万元。初入行半年的投资者罗先生直言:“入行多久猪价就跌多久,每天它们光是吃就得好几万,我已经亏到没意见了。除了等市场恢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五一”期间,猪价略微上涨,让这些坚持了许久的养猪户看到了一点点希望,但若要价格恢复到有钱赚的水平,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山本地养猪户、批发商、菜市场猪肉档档主,发现他们不仅对猪价波动极为关切,也各自寻求着应对的方法,而全盘由“市场”决定的生猪和猪肉价格,或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洗牌”式的影响。

  养猪户叫苦,利润丰厚的批发商也忧心

  生猪价格的下跌对在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价格影响并不显著。东盛市场一肉档档主告诉记者,虽然消费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但近来猪肉价格比之前已经有所下降,“降了一两块钱吧,猪价跌肉价肯定也会降的,只不过慢一点。”他说。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发布的CPI数据,3月份猪肉价格比2月下降9.7%,比去年同月下降6.9%,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应充足和节后需求减少,让食品整体价格也有所回落。市场上每天所能消化的猪肉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对生猪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收购价格的下跌而增加,批发商还是会买和以前一样多的猪,因此当生产供应过剩的时候,生猪价格自然就会被压下来,但供应市场的猪肉数量不变,于是市场猪肉价格波动并不显著。

  生猪批发商陈先生说,他所代理的生猪批发价为每斤6.3元左右,市场上一般猪肉的售价则为13元一斤,他认为,市场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猪价跌得这么低,肉价总会降的,只不过是反应慢一点。”

  “现在最赚钱的就是批发商,卖一头猪就能赚上千。”刘祥胜说,而在猪价下跌之前,每头猪给批发商带来的利润也就是几百元。

  陈先生承认了这一点,但他说这是自己作为批发商难得赚这么多的时候,“真正赚钱的是他们做零售的,猪贵的时候卖一只能赚两三百,现在能赚一千多,”他说,“像我这种做批发的,其实差价并不大,以前一头猪就只赚四五十块,现在能赚一百多。”他说,批发商要承担的成本不少,从在猪场收购,到送去屠宰场,再到批发市场上销售,不仅有运输、人工等支出,还要承担加工费等费用,利润并不高,那些自己有销售终端的商贩,才有可能赚到从猪场到市场的巨大差价。

  看到和自己合作的养猪户每卖一只猪都要亏四五百元,陈先生也十分忧心:“再这样下去恐怕很快就没有猪可以宰了。”他分析道,猪价下跌必然会导致一些猪场倒闭,另外一些猪场缩小养殖规模,养猪户们更不敢繁殖仔猪,未来市场供应将遇到严峻考验,“价格一贵,市场就乱,说不定还会影响整个经济。”

  有人已走佬,有人亏本“硬撑”等待转机

  “归根到底还是产能过剩,”刘祥胜分析道,“市场需要的猪肉就只有那么多,但前几年猪价高的时候不断有外部资金投入养殖业,甚至有很多来自大财团,整个行业扩张得太厉害,没有考虑往后的市场需求;加上大环境不好,你看现在过年过节的宴会少了,餐饮业也不景气,对猪肉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自然要跌。”

  这不仅是20多年的经验之谈,事实上,约在10年前中国生猪市场最繁荣的阶段,就已经有资本涌入养殖业,参与到生猪产业链条当中,比较著名的有网易CEO丁磊改行当“猪倌”、2008年外资投行高盛投入3亿美元收购中国猪场等,都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军农业界,搅起了一阵旋风。

  猪价持续低迷的这段时间,“猪周期”这个名词经常被提起,这是生猪行业里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通常持续3年:价格上涨—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产量减少—价格再次上涨。目前,从宏观来看,这个周期并没有如约而至,生猪价格仍在低位徘徊,但市场作为养殖户唯一的“风向标”,猪价下降只能迫使他们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产量,降低损失。由于养猪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变化的后果将会反映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上,就如同陈先生所担心的,等到生猪价格回稳的时候,消费者就只能吃贵猪肉。

  嘉胜农场里,几位工人在机器旁混和这从工厂里收回来的猪潲和饲料。刘祥胜说,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没给这些工人发工资了,只能给他们基本生活费维持着,“还好他们都愿意留下来,不然我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而外面早有风声,坦洲一个养了300头猪的小型养猪场老板连夜“走佬”,还欠下了不少饲料钱。

  当被问到作为批发商为何不能提高收购价来挽救“同坐一条船”的养猪户,陈先生无奈地表示:“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少赚一点,救一家可能勉强还可以做到,但这价格毕竟是市场决定的,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控制,我也希望猪价稳定,长做长有,但有什么办法呢。”在他看来,趋利的零售商更愿意趁现在的市况多赚钱,因此目前市场终端的价格并不会大幅降低,至于生猪价格何时能够回稳,从现在看来,都只能“听天由命”。

  案例

  坦洲养猪大户嘉胜农场

  日亏2万狠心卖母猪 拟建销售链掌握售价权

  位于坦洲大冲口水闸附近的嘉胜农场,是中山其中一个规模在大中型以上的养猪场,目前有3000多头肉猪存栏,部分已经达到300斤以上,正常可送往市场销售,但现在却面临着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出去就亏钱的窘境。

  负责人刘祥胜告诉记者,本地猪价已从去年12月的每斤8.2元跌至目前的5.3元左右,跌幅最大的时候,一个月就跌了2元/斤,且生猪价格还在持续下跌,是从事养猪业20年的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刘祥胜养猪的成本价是每斤7元,以目前的猪价计算,意味着他每卖一斤猪就要亏将近2元;光是喂猪的饲料费用,每天就要3万多元,即使现在每天有人来收购,日亏损也达到2万元。

  “现在只能硬撑着,等市场好转,”他说,“我已经把全部繁殖用的母猪先卖掉了,一头的成本是一万多呢,但繁殖的费用太高了,现在猪价那么低,还要自己繁殖的话成本太高了,我打算等这些存栏的猪消化一些之后,再直接从外面买猪苗回来。”他指着一片已经被拆剩框架的猪圈说:“这里是原本母猪的栏,现在要拆掉重建,我准备再建一个沼气池。”

  市况不好,刘祥胜却寻思着扩大规模。温氏等受外围因素影响较少的大企业就是他学习的目标:“市场低迷正是投资的时候,这一次应该会淘汰掉一些规模小、能力弱的猪场,我们还有点底子,可以趁这个机会改变原来的养殖和经营模式,等到日后猪价上涨了,我们的新布局应该也差不多完成。”比如,既然用添加剂成本高,就回归到传统的养殖方法,让猪肉更健康自然;既然批发价被一压再压,就尝试建立自己的供应和销售链条,掌握市场主动权。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