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带领村民念好“猪儿经”

带领村民念好“猪儿经”

作者:刘宏顺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时间:2014-07-30 08:35点击:

  “大雨要持续到下午,各家各户要严防地质灾害,尤其注意猪圈圈舍排水。”7月10日一大早,简阳市坛罐乡南堰村养猪户冯富刚听到广播里传出村支书陈大清的声音,“心一下就落地了”。

  村民们说,陈大清自2004年任村支书就开始念“猪儿经”,“陈书记是猪专家,有他在就出不了问题。”

  请来专家找病因

  陈大清上任半年后,一场猪链球菌感染让全村60%以上的生猪死亡。陈大清请来生猪养殖专家每家每户查看后,终于找出原因:猪舍层高太低,常年不通风不见阳光,滋生细菌所致。

  很快,村里的猪舍改造计划张贴出来——人畜分离,圈舍层高全部从2.5米提高到3.5米,圈舍内建通道,圈舍下建沼气池……“修得再好还不就是一个猪圈?”村里质疑声四起。陈大清动员3户村民搞试点。“新猪舍修起后,以前相同面积猪舍只能喂1头猪,现在能喂3头,再加上省上生猪基地建设的项目补贴,每平方米农户仅出资100元左右,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陈大清介绍,2005年到2009年,全村改造猪舍的农户达300余户,新建猪舍面积1.6万平方米。

  三次调整应对“猪周期”

  2005年,村民们遇到“猪周期”。没有销路,养猪亏本。陈大清开始思索如何调整养殖模式。

  第一次调整抓品种改良。“以前喂的是隆昌猪或眉山猪,吃得多长得慢,100斤猪肉只有瘦肉28到32斤。我们引进LY母猪,杂交后产出DLY仔猪,不仅缩短生长周期,瘦肉率也提高到62%,利润提升三分之一,全村母猪很快发展到1000头,仔猪2万头。”陈大清说。

  只靠品种改良,南堰村还是难以走出“猪周期”怪圈。2006年,全村开始尝试企业代养制度。“厂家提供猪苗、饲料、防疫,农户出人工、场地,每头猪农户获得50元报酬。一年下来,一户人养80-100头猪收益能达4000至5000元。”但新的养殖模式遇到瓶颈——2007年猪市行情好,农户想多养猪,但企业为规避风险,能够赊销的猪苗有限。

  “为解决这个矛盾,2007年我们开始第三次变革。”陈大清说,村上集资200多万元股本金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让养猪户抱团养殖,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已达到800万元。

  “今年的‘猪周期’长,我们正在酝酿第四次调整。”陈大清说,目前的思路是全力保住村里的生猪育繁基地,育猪仔、卖猪仔,将生猪育肥环节外包出去,“抓住利益链上端”。

  村民李明学:陈书记上任后,修路、发展产业,我们的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1400元提高到现在的9800元。

  村民巫立林:陈书记带领我们致富,我们都把他当自己人。谁家有纠纷,他几句话就能摆平,在群众中威信很高。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