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丰都:生猪养殖由散户逐渐向规模化嬗变

丰都:生猪养殖由散户逐渐向规模化嬗变

作者:李达元来源: 新华网重庆频道时间:2014-11-07 10:26点击:

  2000年以前,丰都县生猪养殖业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年出栏生猪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2000年以后,随着养猪大户不断增加,特别是规模化养殖逐渐占据市场优势,加上比较收益与养殖风险等因素,促使散养户加速退出养猪行业,从而迎来全县养猪集中向规模化嬗变。

  农户家家养猪

  养猪曾经是丰都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县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提高,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家里也有了余粮。于是,几乎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养猪。“那年月,农民还没有外出打工的概念,城镇和农村依然像隔了一堵墙,男女老少只有守住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早出晚归,起早贪黑,除了种好庄稼,要想有钱花,养猪是最理想也最实际的选择。”高家镇汶溪村村民秦光英说。

  秦光英家有4个子女,大的念初中,小的读小学,孩子们每学期的学费,家里称盐打油等支出,全靠养猪卖的钱来应付。由于收获的粮食有限,只有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精打细算,一年到头可养3-4头猪,多了就养不起。

  养猪还能解决庄稼对肥料的需要。当时,化肥供应比较紧张,一般农户也没有钱购买,只有靠养猪产生的粪便来解决。因此,庄稼种得多的农户,一般养猪的数量也较多。不过,也要根据家庭是否有足够的人手,若是缺少劳力就难以应对。“当时,生猪收购价格只有一元左右一斤,卖一头肥猪,一般只有一两百元的收入,如果除了买仔猪的本钱,以及饲料等成本,获得的利润非常微薄。”高家镇汶溪村党委书记李文龙说,由于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家家户户只有养猪。

  大户迅速崛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增加,养猪效益明显看好。2000年后,该县各地农村涌现出了不少养猪大户,规模养殖日益显现。

  位于兴义镇水天坪村1组的坤隆养猪场,当时在丰都县可谓首屈一指,是一家集技术、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鼎盛时期,饲养规模达到存栏种猪1200头,年产仔猪24000余头,出栏仔猪12000头,出栏肥猪12000头,年产值达1600万元。

     社坛镇陈家岩村农民周必华,从外地打工后回来创业,投资50万元养猪,并注册成立了丰都县芸茂牧业养殖公司。效益最好时,他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年产值2200万余元,成了全市闻名的“养猪大王”。

   “一个人富不算富,村民富了才算富。”周必华主动与村民结成帮扶对子,无偿开展养猪技术培训,带动当地500多人养猪致富。

  丰都县政协委员谭昭金创建的万源生态生猪饲养场,位于高家镇横梁村境内,该养殖场除饲养能繁母猪外,也饲养育肥猪和培育种公猪,年均出栏育肥猪达8000头以上,也是该县规模最大的养猪场之一。

  在规模养猪企业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丰都县年出栏肥猪在100-500头之间的养猪大户如雨后春笋。据统计,全县共有养殖大户70多户。

  散户越来越少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家庭人口呈逐年递减趋势,即使户口仍在农村的青壮年,也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在城市谋生,留守在家的主要是“386199”(指妇女、儿童、老人)部队,因此养猪的散户越来越少。

  “养一头猪要大半年时间,遇上像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不但没有钱赚还要倒贴,我们村好多农户不养猪了,有的在水天坪工业园上班,有的在附近建筑工地上打工,做一天有120元左右,中午还吃老板一顿。”兴义镇长江村村民谭应书说。

  据了解,兴义镇现有农户4000余户,今年,养猪的仅有63户,占总户数的15.7%。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户养猪的达95%以上。相比之下,目前已减少了80%。

  丰都县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于从事生猪养殖来说,农民外出务工既规避了收益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又节省了生活支出(包括吃、住、甚至服装费用),甚至减轻了劳动强度。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民工工资的快速增长,以及农民工就业条件的不断改善,导致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这是该县农村散户加速退出生猪养殖行业的根本原因。

  “在大型养猪企业的示范带动下,随着养猪大户不断涌现,今后几年,必将推动该县养猪产业集中向规模化发展。”该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