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五水共治”后,猪倌们都去哪儿了

“五水共治”后,猪倌们都去哪儿了

作者:佚名来源:金华日报时间:2014-11-12 10:09点击:

  “养猪的确污染环境,行情也不好,政府提出关停,我当时积极响应。”“五水共治”实施后,婺城区罗埠镇养猪大户章祝军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关闭猪场,专心种起了香榧。

  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容忽视。去年开始,我市各地针对水源保护区、居民区、风景区、江河干流等重点区域进行重拳整治,全面拆除禁养区和污染严重的养猪场(户)。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已关停、搬迁、拆除畜禽养殖场(户)12896家,涉及生猪116.9万头,占了大头。

  整治所涉及的畜禽养殖户是改造提升后执着地走下去,还是改弦易辙、另谋新路?原来在养猪行业摸爬滚打的猪倌们,如今都去哪儿了?

  改造提升,养猪并非死路一条

  猪舍边总是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甚至整个村都弥漫着臭味。这是传统粗放型养猪模式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位于婺城区蒋堂镇黄碧垅村芝麻垄山坡上的浙江福昌种畜研发有限公司却环境优美,绿草茵茵,第一眼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个养猪基地。该公司负责人说,养猪户对环保的认识也跟上来了,因为国家对养殖场的排放标准很严格,环境污染也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公司自2011年开始引种并正式投产以来,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建成生态型现代生猪养殖标准园区。

  该公司总工程师周圣贤介绍,他们养猪基地的沼气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猪舍雨污分离、沼气池厌氧发酵及氧化塘净化,可以完全处理猪场的排泄物,实现养殖场污染物零排放。沼气可以用来发电,用于员工生活和猪舍照明;沼液被提供给附近种植大户,作为有机肥使用。

  周圣贤说,受知识水平、投资门槛、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普通养猪户要建设像他们这样的现代化养殖场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提升空间。“至少在猪舍管理上清理干粪、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比较容易做到。”周圣贤说,他们在为养猪户提供优质种猪的同时,也在为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

  据介绍,目前各县(市、区)均已经按照“禁养区全面退出、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发展”的总体思路,完成了禁限养区的划分。主管部门在调查摸底中发现,很多养殖户长年专职从事养殖行业,迫切要求能够在宜养区进行养殖。一场农业治水转型“千百行动”已在全市展开,农业部门组织全系统干部走千村、结百对、授百课,重点就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提升。

  换个行当,致富路上再出发

  去年,在金东区源东乡,轰轰烈烈的养殖场关停工作打乱了很多人的步调。如今,经过一段时间考虑,不少人已经重新迈开步伐。

  胡金能是半垄村村支书,他几年前就从养殖业脱身,转移到苗木种植行业,如今已成为当地的“桂花大王”。一些村民在他的带动下拆除自家养殖场,复垦土地种起桂花,该村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桂花村”。

  邢村的傅培根将原来的养殖场空地铲平,建起大棚,种植西红柿和芹菜,开办家庭农场。他打算开启家庭模式,全家一起种植大棚蔬菜,边种边学,摸索前行。

  长塘徐村的养猪户张永亮拆除猪舍后,去义乌上溪考察菱角种植行业。“两亩大棚菱角比一般菱角提早两个月收获,一年收益可达10多万元,如果运用泥鳅菱角混养技术收益将更高。”他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该乡副乡长范建华介绍,畜禽养殖场不能一关了之,整治之初,他们就制订了转型方案。养殖户有转型意愿的,乡政府都会“扶一把”。他们不仅积极提供招聘平台为养殖户寻找新工作,还大力扶持有发展种植业意向的养殖户,对有转向果蔬大棚种植的农户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乡里还将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同时积极争取申报一批山区经济扶持项目,帮助这些昔日的猪倌再次走上致富路。

  在一些地方,猪倌们转型的跨度更大。兰溪市柏社乡一些农户正在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现在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上百件衣服,一个人都忙不过来。”该乡桥头村的叶晓芬就是从猪倌转型为电商的农户之一。今年5月,她家的猪舍被整治,“失业”的叶晓芬试着开起了淘宝网店“太平衣衣品牌折扣店”。由于打理精心,加上货源质量不错,网店的生意日渐红火。后来,她又在淘宝上注册了“叮当折扣衣柜”等4家网店。在家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月销上百件衣服,这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叶晓芬感觉“比养猪划算多了”。

  现在,该乡像叶晓芬一样从农民转型为电商的已近30人,转型之后的农户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

  前路艰辛,转身并不容易

  “我转型的步子迈得还算早,但现在前方很光明,路却不大好走。”章祝军说,当年养猪的收益全部押在香榧林里,但缺乏后续资金,感觉骑虎难下。

  章祝军开过饮食店、种过水稻,从1991年开始养猪,从50多头到2000多头,在起起落落的生猪市场行情中折腾了20多年。后来,他从市残联得到信息,感觉香榧市场行情不错,几番考察后于2008年在塔石林场流转了350亩山林,转向香榧种植。猪场关停后,他更是全力以赴种植香榧。

  “已经投入400万元,还有100多亩山林没有栽种。”章祝军说,现在资金是他的最大难题,他之前曾贷款60万元,是用猪场抵押的,现在要贷款就不容易了,成本也太高。今年,香榧林要开始产出,他对市场不担心,就是感觉后继乏力。他也希望在修路、通电等问题上,有关部门能帮上他一把。

  猪倌们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对大多数养殖户来说,要实现华丽转身并不容易。农业部门在调研中也发现,养殖场(户)业主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弱等问题,在养殖场关停后,很多人对如何进行专业转产不无迷惘。

  “我们考虑到源东乡的实际,想引导农民转向大棚蔬菜种植,但很多农民并未接受,有的还在观望中。”范建华说,他们带农民到农科院参观考察,请专家上门辅导培训,但养殖户们有很多顾虑,有的觉得种这个没经验,有的投资下不了决心,有的对收益有疑虑,不少农民为求稳妥,把山林重新管理起来,向周边村民学习种植果树,有的干脆进企业打工,在金义都市新区物流、快递企业供职的原养殖户就有500多人。

责任编辑:王妍琪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