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控规模严监管创品牌 促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控规模严监管创品牌 促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罗月生 张凤贞 彭菡萏来源:宜春日报 时间:2014-12-09 10:33点击:

  近年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之路,着力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生猪产品安全供给,科学治理养殖污染,生猪产业呈现“量”与“质”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生猪生产稳步发展。我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三年扩张战”,出台了《关于推进畜禽产业扩张战实施方案》等措施,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去年,全市生猪出栏655万头,生猪存栏380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4.5%。生猪出栏量居全省首位,占全省1/4、全国1%。全市生猪年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2014年,我市生猪出栏量预计可达714万头。

  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支持养殖企业实施标准化改造、防疫、清洁生产,推动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市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有4112家,比上年增加334家,共出栏生猪约490万头,其中年出栏万头生猪以上的有41户。全市有54家养殖场获部级、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称号。袁州区玲辉农牧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化养殖模式,实现了自动投料、温控、换气,只需2名饲养人员就可养5000头生猪。

  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我市培育了一批养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现有省级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547家,合作社社员达5287人,有1600多名社员的200多万头生猪通过全产业链进行联合销售。樟树市绿环牧业有限公司集种猪繁育、饲料生产、无公害肉猪生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运销和科研为一体,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15万头,年产饲料25万吨。

  养殖污染治理有所进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先后启动了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并在全省率先实施生猪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规划。截至目前,全市禁养区已关闭、拆除养猪场3500余家,拆除栏舍120万平方米;有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完成治污设施建设和改造,猪场年减排粪污1350万吨;约500家养殖场建设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年处理量约2万吨。生猪养殖企业的环保意识增强,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运用。樟树绿环牧业有限公司研发了“油渣分离”技术,将病死畜禽高温分解为工业油脂和有机肥,年处理能力可达2720吨。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我市积极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强化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检查养猪场3852家、定点屠宰场13家,没有发现“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和因此导致的公共安全事件。

  尽管我市生猪生产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生猪生产综合效益不高。目前,我市生猪养殖业以生鲜肉和外销活猪为主,精深加工滞后,缺少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监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防疫检疫、质量检测工作经费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养殖场环保设施落后,污水、重金属污染等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养殖产生的污染仍然没有好的防控办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还不健全……这些导致生猪养殖成为当前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

  针对我市目前生猪产业的现状,如要进一步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优化人居环境,就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控规模,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生猪产业发展不应单纯地追求数量,更应依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注重控制规模,提升水平。为此,应进一步转变和优化生猪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加快生态循环技术在生猪产业中的应用。

  严监管,强化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行为,进一步净化生猪产销环境。要加大投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配齐配强防疫、检测技术人员。要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广生猪标识卡、产地编码等身份信息的应用,实现生产、流通等环节质量安全可追溯。

  创品牌,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的生产、屠宰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链运营。要加快生猪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改进生产工艺,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生猪产品附加值。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重环保,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要严格执行养殖业“三区”规划,切实落实禁养、限养措施,加快禁养区内养殖场退养、拆除工作。要大力支持生猪养殖场实行标准化改造,积极推行生猪养殖与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污染防治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要继续实施水库退养,强化饮用水源地周边养殖污染治理,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要加大农村地区环境监察和环保宣传力度,依法查处畜禽养殖场环境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