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抗生素污染门背后的三个真相

抗生素污染门背后的三个真相

作者:佚名来源:腾讯网  时间:2014-12-30 10:24点击:

  环境中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起的作用,尚无定论

  世卫打算给抗生素在各个环境中的残留制定标准,这不能说明央视报道有先见之明。因为央视报道中,说的是饮用水中的抗生素是直接对人体构成威胁,这个说法如前所述是不正确的,而世卫组织考虑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担心环境中的残留抗生素也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才是在水体等环境中发现抗生素的真正风险。

  但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人类了解的还不够清楚。在世卫组织的行动草案中,这被认为是“特别重要、需要填补的知识空白”,草案称,“需要理解耐药性是怎么发展和传播的,包括耐药性如何在人类内部、动物内部和两者之间传播以及如何通过食物、水和环境传播,这对为抵御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开发新工具及制定政策和法律很重要”。

  事实上,水体等环境中存在抗生素污染,在此前也有过报道,但说的比较全面。如多次引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干的说法称,“至于自然环境中的抗生素,是否会引起耐药性问题,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浓度极低,是否会引发细菌耐药性并无定论。”这样的报道虽然不会吸引眼球,但把事情说的比较清楚靠谱。

  换言之,水体等环境中含有抗生素,不管从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还是说对细菌耐药性起作用两方面,都不宜夸大其威胁。人们总是会倾向夸大危害的报道,因此媒体报道务必谨慎

  关于抗生素的危害,具体怎么产生和实现,绝大多数人都不甚了了,但“滥用抗生素”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存在害处也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焦点访谈的报道只要以批评“滥用抗生素”起头,观众对后面的内容就很容易深信不疑了。

  这种类型的报道长期积累后,就很容易让人们形成一种定势思维,认为“抗生素没有不滥用的”,“药物没有不违禁的”,“凡是添加剂必定是有害的”。显然,这种认识是存在偏差的。而当错误的认识变得普遍而又难以纠正时,就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各种社会成本。

  因此,媒体在进行科学报道时应该尽量做到准确。

  那么,抗生素的风险究竟是什么

  以上内容主要想说明,这次的央视抗生素有不正确之处,但绝非意味着抗生素污染风险并不存在。前面引述的世卫组织行动计划草案已经明确说明,在全世界各地,这种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出现在多种病原体上,其上升的流行率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

  感染耐药细菌的直接后果会很严重,包括患病时间更长、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接受手术和其它医疗程序的患者失去保护以及费用增加。抗生素耐药性影响卫生的所有领域,涉及许多部门,并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

  在央视报道中,提到了鲁抗医药直接把含有抗生素的污水排放到河流里,以及饲养牲畜时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这确实让人触目惊心。虽然,按照国际学界观点,人们目前仍然不清楚耐药性问题的增加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用抗生素来促进牲畜的生长,或药物生产厂商将抗生素释放到废水之中。但已有一些研究指出,限制动物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对制药业排放进行控制,是控制环境中抗药性细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最直接的方式。

  如1998年丹麦禁止将抗生素用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后,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抗性显着下降。在1997年至2000年间,丹麦肉鸡中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的红霉素抗性从76%下降至13%,生猪中的抗性则从90%下降至47%,这表明法规可以有效地逆转食用动物中的抗生素抗性。

  此外,动物养殖业的良好操作规范,如低密度养殖和营养均衡, 可以使动物健康生长并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对养殖的动物和鱼接种廉价的疫苗以预防感染一些主要的动物病原体将会进一步限制对抗生素的需求。挪威采用三文鱼疫苗后,1987 至2007年间抗菌素使用减少了99%,而且同一时期鱼的产量从35万吨猛增至85万吨。瑞典哥德堡大学环境药理学教授Joakim Larsson表示,总体而言, “有必要采用廉价且有效的动物疫苗。”

  同时,在污水处理厂通过生物降解、吸附、化学制剂以及其他经济有效的手段,去除抗药性细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也是目前国际学界的前沿课题。

  在我国,由于“滥用抗生素”造成危害的说法已经传播多年,加上国家的重视,在临床使用上,抗生素的使用率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有些医院已经只有高峰期的一半。但环境中抗生素增加的问题,人们还不甚了了。通过这次报道,有关部门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了。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