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对中国乳业而言 “杀牛倒奶”只是个别现象

对中国乳业而言 “杀牛倒奶”只是个别现象

作者:佚名来源:百度百家时间:2015-01-21 14:01点击:

  近期,奶农“杀牛倒奶”的事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客观地说,在局部个别地区存在这种现象,形势对一些养奶牛散户确实不太乐观。

  但是,一些论调借此夸大“杀牛倒奶”事件,甚至兜售某些“阴谋论”,实无必要。从整个中国乳业来说,所谓的“杀牛倒奶”,只能说是局部个别现象,并没有动摇中国乳业总体良性健康发展的根基。

  且凡事可以正反面看,“杀牛倒奶”固然对奶农是较大的经济损失,但在中国有如此巨大市场的前提下,这个事件本身说明,中国的牛奶产量不断增加,“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并非遥远的理想。

  对于大型的乳品企业来说,比如像伊利这样的龙头企业,虽然承受了市场压力,也完全有能力维护为其供奶的奶农的利益,形势并没有如此严重。

  至于说什么常温奶和巴氏奶有营养差别,巴氏奶的发展不足导致“杀牛倒奶”,并无多少科学依据。有乳业专家表示:从营养的角度看,消费者在选择乳品时压根不必担忧常温奶的营养价值。在乳业较高发达水平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极为推崇常温奶,则从侧面证明了常温奶的高营养价值。据了解,在巴氏灭菌法发明人巴斯德的故乡法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高达95.5%,而法国最大的乳品企业拉克塔里斯80%到85%的液奶销售比例都是UHT常温奶。因此,认为“杀牛倒奶”的原因是巴氏奶的发展不足,实是牵强附会。

  其实,“杀牛倒奶”事件说到底是一种市场现象,就和“物贱伤农”是一回事。“物贱伤农”历来不少见,比如某一农作物“多少了三五斗”,结果却供大于求,卖不了好价钱养猪户正好处在集中出栏周期,供大于求,就成了亏本生意养鸡养鸭户,一遇到非典,也会血本无归,这些都说明,养植业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某些时间风险还比较高。

  应对的办法,一是要行业整体提档升级。目前传统养殖户养殖水平较低,奶牛单产较低,与国际市场奶牛单产30公斤的平均水平相比,国内部分奶牛单产至少有10公斤的提升空间。由于产能落后,价格上就缺少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自然较差。

  所以,政府部门固然要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通过各种形式做好督促工作,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共渡难关,力争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卖牛。但是最有效的市场办法,是提档升级,提高养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局部个别地区出现的“杀牛倒奶”现象,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现象,大可不必惊慌。

  二是推行行业保险制度。如果说中国奶业朝向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是漫长的,落后产能、散户奶农还将较长时间存在,毕竟,养殖业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需要破解养殖业保险服务成本高,不赚钱,保险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养殖业者承担不起高额保费的尴尬局面,这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将奶农与收购企业之间的矛盾解决了,避免个别奶农有意放大企业拒收其原奶的影响,为的是引起媒体的关注,来达到提高企业赔偿标准的目的,将市场的正常交易行为变成人心惶惶的事件。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