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上海90后科班“猪倌”:用计算机管理自家猪场

上海90后科班“猪倌”:用计算机管理自家猪场

作者: 王蔚来源:新民晚报时间:2015-03-23 08:30点击:

  位于奉贤区金汇镇的上海秀方种畜场,主要经营苗猪、种猪、肉猪养殖,是爱森肉的定点厂。但引起记者兴趣的,倒不是他们的生意,而是一位名叫王超的大学生创业者。这个90后上海男生,硬是凭着青春活力和创意,在养猪领域里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选择子承父业

  “每天上午你根本找不到他。”最先接受采访的竟是王超的母亲石女士,因为每天早上一吃过早饭,王超就会驱车40多分钟赶到饲养场里,从母猪棚开始,再到保育棚、小猪棚、大猪棚,逐一走一圈。17000头存栏量的养猪场,没有3个小时根本看不过来。他进棚后的工作,就是察看猪的生长情况,并记录防疫措施,下午回到办公室,还要将上午记录的数据一一输入电脑,并做好一天的饲养报表。

  石女士说,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中考填志愿时,他想读普通高中,但父母都觉得农家孩子且又是养猪专业户的后代,理应子承父业,挑起家庭养猪“大业”。最终他放弃了所有的普高志愿,以高分考进了上海市农业学校的兽医专业。

  饲养全自动化

  2010年中专毕业后,王超又考进了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6年的中专和高职专业学习,为他以后从事的养猪业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就在考进高职的那一年,已经小有专业知识的他,动员父母在养猪场里安装上了一条喂食流水线,实现了饲养全自动化。

  “父亲年纪渐渐大了,养猪的活基本上由我全部接手了,父亲变成现在偶然来光顾一下的欣赏者。”他说,虽然走出大学校门还不到两年,但自己已经成了养猪协会的会员,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倌”,两个饲养场的母猪数量加起来有2000多头,存栏总量近3万头,还带动了五六十名工人就业。

  与猪交“朋友”

  如今,只要说起养猪经,王超便滔滔不绝。“现在的养猪业与父辈创业时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更注重科学养猪。我会经常跟着同行去听专家讲课,有的还是外国的畜牧高手,还会跑到外地去观摩农业博览会,现代化的养猪业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自己坐在办公室里不是点鼠标研究生产数据,就是翻阅专业杂志,而一旦走进猪棚,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放进抽屉里,“年轻人哪个不是手机不离手啊,以前我也是带着手机进猪棚,但此起彼伏的短信、微信和电话铃声不免要让我分心,所以,我现在索性把手机丢在一边,心无旁骛地与猪交‘朋友’。今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和初二,我给自己放了两天假,但初三一早我在家就呆不住了,一头钻进了猪棚。”

  创新走得高远

  王超觉得,虽然父母给他打下了一定的底子,但未来的创业之路还必须自己走,通过创新走得比父辈更高更远。“我是学兽医出身,察看病情甚至解剖动物都是我的专长,我自信这是我比父亲强的地方,这也十分有助于我坚持走科学饲养的道路。”他说,我国是养猪大国,全国生猪存栏量也在不断增长,养猪专业户饲养的猪都打有耳标,通过二维码就能查到每头猪的生长、防疫情况,这极大地保障了生猪的食品卫生安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养猪业,也正是他这个科班出身的年轻“猪倌”的强项啊。这几天,他又瞄上了一条国际上最新研发出的流水线,类似家里的抽水马桶,可以实现猪粪清扫的全自动化。

  如今,王超的养猪场生意越来越红火了。不过,说起创业的甜蜜与艰辛,他也是五味杂陈。同班同学大多早已转行,有的已成了白领,像他这样坚守当养猪专业户的特别稀少。他说:“冬天里天还没亮,就要忙着把生猪交付给收购公司;夏天一走进猪棚,眼睛会被异味熏得睁不开;特别是给肉猪打疫苗,上百头猪一一注射过后,直到第二天自己的手上还会留有臭味。相了几次亲,有的女孩嫌我是养猪的,有时想想还真委屈,但我不后悔。”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