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三化”化出生态立体养殖新模式

“三化”化出生态立体养殖新模式

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时间:2015-03-25 08:09点击:

   

  畜禽养殖业一头连着养殖户,事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一头连着百姓的餐桌,事关农副产品的安全和供应。椒江作为台州主城区,面对传统畜禽养殖方式遭遇资源和环境瓶颈,特别是“五水共治”倒逼机制,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通过规模化、设施化、循环化改造,构建了生态立体养殖新模式。

  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的粪便处理中心,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后,废液过滤、沉淀、氧化后,废水回收利用冲洗栏舍粪便。

  关停搬迁 “五水共治”逼养殖业规模化

  3月初,记者在刚运营不久的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看到,用隔热保温板材构建的整齐划一的大牛舍,像标准化厂房一样,园区里道路硬化,道路与牛舍间是草坪和一颗颗绿树。如果不看大门口的名称,记者会以为这是一家工厂,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养牛场。

  牛舍里面一头头奶牛正在低头吃草,工人正推着吸奶车在工作,醇香浓厚的牛奶流进储奶罐。养殖户陶小明指着牛舍上面四个大型冷风机笑着说:“以前说我们农民住新农村,现在连奶牛都住‘新农村’了,夏天热了房顶上吹冷风,冬天冷了牛舍挂窗帘。”  

  2014年底,陶小明的112头奶牛搬到了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过完春节,陆续又有五六户养殖户搬了进来,现在生态养牛场里一共有800多头奶牛。这些养殖户都是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搬到了新建的生态养殖园区。

  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园区条件比原来好很多,一幢牛舍可以养160头奶牛,一年租金是6万元,养殖户成本相应有所增加。为了保护养殖户利益,每头奶牛可获得1200元的一次性政府补贴。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农业面源污染中,畜禽排泄物的污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紧靠一个个养殖户自身的力量显然不够,需要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化养殖,才能统一治污。

  根据“五水共治”的要求和城市发展需要,我区扩大了禁养区范围,对于禁养区范围内和重点河道沿岸200米以内未经环保审批及整治后无法验收的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2014年我区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91家,全区范围内关停254家。”区“五水共治”办负责人说。 

  为了能让关停工作得到基层群众的支持,我区结合实际需求,进一步调整养殖场关停补助标准,丰富补贴项目,“生猪由每头140元提高到每头200元;牛由每头800元提高到每头1200元。同时新增鹅与兔子补助,并将鸡鸭补助条例更加明细化。”

  关停的同时,新的生态养殖园区等同步建设,养殖户统一搬迁到新的生态养殖园区,“开园不到一个月,就有500多头奶牛入园饲养”。以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为例,一期和二期的7幢牛棚都已经建好投用,另外2幢建好后能饲养近1200头奶牛。我区存栏奶牛一共有1500头左右,这一个园区就解决了椒江绝大部分奶牛集中饲养的问题。

  “我们以前就探索了规模化养殖,2007年,成立椒江区生猪养殖小区,投资近1300万元建猪舍20幢,2008年底建成投用,安置了14户搬迁户,搬入生猪2300多头。新建的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的投用,缓解了奶牛集中饲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标准建设 科学配套让养殖业设施化

  搬进园区,适度规模化养殖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实现生态养殖。而要治理污染,粪便收集处理、有机肥生产和病死动物处理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显得更重要。 

  在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每个牛栏后部都开挖有粪便收集槽,奶牛排便后,粪便自动掉进收集槽,然后用水直接冲洗到管道里。牛舍内粪便经管道输送到了粪便储池,在这里搅拌混合之后用泵送到粪便处理中心,3台固液分离机将固体粪便和尿液、废液分离,尿液、废液分离后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属于清洁能源,而固体粪便干燥后就成了环保有机肥。原来混合在一起的粪便,养殖户不能及时处理,而没有干湿分离导致运输不便、肥力有限,种菜种粮的农户们不愿意要,这让养殖户们头疼不已。现在,令人头疼的废料,一下子变成了有机肥料,周围的农民们抢着要。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的粪便处理中心全面建成后,将逐步收集三甲街道等散户集中区范围内生猪、奶牛养殖场的粪便,目标年可处理3000多吨粪便,年产有机肥600吨左右。

  在畜禽粪便实现资源化的基础上,我区进一步探索,将资源商业化。早在2009年区三农生态有机肥专业合作社成立,2010年3月26日,合作社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投产。生产1吨商品有机肥需要约6吨新鲜粪便,2014年,该合作社收集处理了8000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1300多吨,产生经济效益60万元左右。

  2009年建成的伟圣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建设之初就全面建设了污染处理设施,建有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经过近5年的运行,他们为隔壁的三农生态有机肥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原料。

  要实现生态养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没有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造成的二次污染危害性更大。2014年9月,我区开工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该项目投资696万元,2015年2月28日正式运行,规划病死动物日处理能力2吨、年处理能力600吨,能实现病死动物“收集、运输、储存、无害化处理”的全程封闭式运作和监管。该中心采用“生物处置法”,把病死动物通过高温灭菌、熟化粉碎后作为基质培养基养殖蝇蛆,蝇蛆作为优质蛋白质饲料,残渣处理后成为优质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

  农牧结合 生态立体使养殖业循环化

  在区畜牧兽医局,记者看到厚厚的一本《椒江区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份2014年9月由浙江大学与区农林局完成的规划,绘制了一幅生态立体养殖蓝图。这幅蓝图中提到的“资源循环、农牧结合”等生态养殖原则,我区已开始实践。

  位于三甲街道的伟圣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生猪存栏量在5000头左右。在养猪场建设之初,同步建设了15亩的鱼塘和30亩的苗木基地,而在养殖场的北面是数百亩农户承包的鱼塘,隔壁是有机肥生产厂家。这样的选址和布局,能最大化利用畜禽粪便: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废水经过干湿分离后,干燥的粪便成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尿液和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职工炉灶、热水器使用;一部分沼液进入鱼塘成为肥料、饵料,一部分进入苗木基地变成肥料,剩余的沼液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放。

  这样就实现了畜-沼-鱼-林的资源循环利用。

  新建的鸿福奶牛生态养殖园区,除了沼气池和粪便处理中心,还配套建有过滤沉淀池、氧化塘、蓄水池等设施,从沼气池出来的沼液经过过滤、沉淀、氧化等环节后再进入蓄水池,蓄水池里水又可以回收利用一部分,用来冲洗栏舍粪便,实现污染排放最少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2013年9月,浙江大学在对我区生态养殖进行调查、规划时测算,我区类似于这样的农牧配套面积为49200亩农田园林和15600亩鱼塘。

  我区通过构建规模化、设施化、循环化的养殖新模式,不仅有效减少了畜禽污染,也助推了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农业增效“双丰收”。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