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第十六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听课笔记

《第十六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听课笔记

作者:佚名来源:新南方广西南宁新南方养殖服务有时间:2015-04-18 20:02点击:

  

  《第十六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于4月18日在武汉举行,哼哼独家为您送上本次研讨会听课笔记及精彩解读。

  第一期(2015年4月18日)

  五号病诊断技术研究历史与展望

  常惠芸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口蹄疫分会秘书长

 

  五号病难以控制和根除的原因:

  传播方式多,易感动物种类繁多,猪牛羊3种主要家畜跨种间传播;

  潜伏期短、发病急,新毒株不断传入、流行毒株加速变异,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强;

  动物机体对五号病的免疫应答程度较低;

  病畜及康复畜广泛存在严重污染环境,无法根除;

  带毒动物及污染产品的广泛流通与贸易,难以阻断传播途径;

  疫苗免疫不能完全阻断感染或清除病毒(带毒动物,不能实现消除性免疫);

  养殖模式所形成的生物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早期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疫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决定防疫成效,其中疫苗种毒的选择和疫苗抗原含量是关键。流行病学监测表明,猪群仍然以O型五号病为主,在实际防疫中选择使用与流行毒株匹配、抗原含量较高稳定的疫苗就能对流行毒株产生很好的保护;在确认有A型毒株的地区,若生猪安全受到危险,可使用推荐A型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面对五号病带来的高风险,如何通过疫苗免疫建立良好的抗体保护力,可能是当前防控的有效措施。针对A型毒株,建议适时监测地域间、猪群内病原情况,重点关注后备母猪群和育肥中大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另外,在这两年疫情的流行中很多免疫程序健全的猪场都注意到免疫4次疫苗比3次好,而3次又比2次好,2次又比1次或不免好,这说明O型疫苗还是有交叉保护,只是大家免疫程序执行不科学,因此我们建议种猪群一年普免3次,流行爆发季节可加强免疫,常见免疫时间点:45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110-120日龄三免。

  由于五号病的特殊性,疫苗防控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生物安全意识、措施和策略是需要提上日程的,种猪、生猪和相关材料的运输需要严格把控的,外围的生物安全措施(消毒站、中转站、门口的臭氧消毒、超声喷雾消毒、各种车辆的消毒)、隔离措施、消毒液选择和浓度配置、隔离措施和制度、防动物(老鼠、野猫、鸟等)、内部的消毒免疫程序等等都需要严格的重视。特殊天气的干粉消毒也是有效抑制该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五号病是考验一个猪场,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是否健全的头号疾病!

  新发与再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

  肖少波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针对当前猪场腹泻问题肖老师由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目前的PEDV毒力是否增强?

  2、是否存在毒株变异?

  3、经典疫苗是否有保护力?

  实验室研究证明猪肠道冠状病毒是造成腹泻的重要因素,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指的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新冠状病毒(PDCoV)。美国于2013年4月爆发,腹泻发生病原为PDCoV,多个国家受到新流行毒株的威胁。全球流行性腹泻毒株分析,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证明现有的疫苗无法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临床上腹泻防控注意事项:

  1、加强饲养管理,阻断传播途径;

  2、返饲(保证无其他病原);

  3、自家苗;

  4、特异性针对流行毒株的疫苗。

  猪肠道冠状病毒需要我们养猪人引起重视。仔猪腹泻控制的根本在于如何处理母猪,控制腹泻缓解办法在于屏蔽仔猪和调节环境。运用脐带血检测新技术,分析母猪携带病原,切断垂直传播,采取母仔同治,对于临床仔猪腹泻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好猪场母猪常见的CSFV\PRV\PCV2\PRRSV等病毒也是重点,因此需要我们从全面入手平衡控制猪场疫病,加强对环境、营养、生物安全、保健等生产体系的管理。

  综合利用好外来种猪的两点建议

  喻传洲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喻教授首先提出猪的瘦肉型生产方向不可逆转,针对“种”的问题,专门讲解外来种猪的利用和选育的两个问题:

  1、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外来猪的特点,优化商品猪的杂交模式;

  2、对外来猪必须进行适应性选育,主要指对夏季高温、高湿的适应,对疾病的抵抗力的选育工作。

  杂交优势的三种遗传效应:亲本自身育种值效应;杂交优势的效应;不同亲本性状的互补效应,并提出3品5元杂交模式构想。加快适应性有效选育方法是逆境中选择。

  逆境中选择方法:

  1、坚持常年测定;

  2、坚持同期选择;

  3、尽快扩大抗逆性基因。

  稳定的猪群有利于遗传变异的积累和平衡,关键在于一次性引种,以后只引公猪或精液。

 

  提高种猪利用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养猪过程中种、料、养、管、防每个环节都需要引起重视。如何打破引种—退化—再引种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高生产力的发挥,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建立适应本土环境的品系,尤其关注抗病能力的选育,增加后备母猪的管理投入,保障种源疾病的控制。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对种猪繁殖性能选育外,强围产期母猪的管理,处理好低胎龄母猪与弱仔猪护理工作,这关系到断奶发情日龄与后续生产力的维持。

  2014年度规模化猪场临床送检猪病检测结果与分析

  汤细彪 华中农业大学 博士

 

  汤博士指出2014.1-2014.12华中农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共接诊主要来自湖北、河南、湖南、浙江、河北等地区病样,归类分析为:腹泻28.7%,多系统衰竭22.3%,呼吸系统19.4%,高热10.1%,繁殖障碍9.3%,肢蹄类3.0%,败血2.1%,神经症状1.5%,急性死亡1.0%,其他2.6%。其中279家规模化猪场送检母猪病样,513家规模化猪场送检产房仔猪病样,684家规模化猪场送检保育病样,422家规模化猪场送检育肥猪病样。

  2014.1-2014.1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共接诊33033家规模化猪场送检12452临床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圆环、蓝耳、猪瘟、伪狂、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流行依然严重;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为主要细菌性疾病,丹毒、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对肥猪的威胁有抬头趋势。

  由以上分析汤博士总结出规模化养猪场临床六大疾病症候群:

  1、母猪繁殖障碍问题:妊娠前期,妊娠中后期,弱仔;

  2、仔猪腹泻问题:产房1周内,断奶转群;

  3、保育猪呼吸道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问题:40-50日龄;

  4、育肥猪(后备母猪)呼吸道问题:90-120日龄;

  5、各阶段莫名发热阶段:20天、40天、80天;

  6 、肢蹄病的问题。

 

  当前影响猪群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腹泻、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的形成都非单一因子,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监测病毒性疫苗抗体水平,合理药物预防细菌感染,加强饲养过程管理。近几年,临床病原检测分析呈现蓝耳与圆环感染上升趋势,造成猪群免疫抑制,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增加疾病防控难度。细菌在规模化养殖场生产中扮演着杀手角色,临床中链球菌、副猪、大肠杆菌和丹毒需要引起重视。

  新常态下猪人工受精发展趋势

  李家连 华中农业大学 博士

 
  李家连博士由三大观点:

  1、经济“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向创新驱动。

  2、“新常态”下养猪业发展趋势,养猪业生产的转变,供求关系的变化,养猪效率决定养猪成本,养猪成本决定养猪命运,发展两型养猪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3、“新常态”下猪人工授精发张趋势,构建社会化供精平台。指出养猪赚钱,提高效率是关键,规模化猪场需要做强、做大,提高自身生产力是根本。

  母猪生产效率主要受配种技术人员、母猪、公猪性能三因素综合影响。高产出主要受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制约,体型好、性欲旺盛、健康状况良好、精液品质优良、综合指数高的公猪是关键。原精质量、温度要求、稀释液、卫生条件是影响精液品质的重要因素。商品场人工授精关注引种风险控制,饲养管理,改善设备设施,精液质量操作规范。

  规模化猪场效益的提升,主要受限于种猪群繁殖力的改善,其中精液是基础,操作是保障,技术是关键。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公猪的饲养成本,节省人力物力,控制疾病的风险,提高优良公猪的使用效率。技术要求过硬,只有强化配种人员技能操作,以种猪为核心,把握好各方面细节,才能实现猪场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