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肉商的24小时:送肉的就等着天黑了抬价

肉商的24小时:送肉的就等着天黑了抬价

作者:佚名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2015-07-27 08:37点击:


  市场上的人来的来、走的走,唯一不变的是猪每天都会来。在北京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的猪肉批发大厅,这并不是骂人的话。

  来来往往的批发商,经历着市场的起伏和价格的波动,有些干了几年就走了。但每天天快黑的时候,送猪肉的大车都会来。

  这时,光着膀子的男人们都会聚集到大车前面的空地上,等着车打开。大车纷纷亮起大灯,发动机也一直响着,但是车就是不动,像是在等待着一个时机。

  张亮觉得这就是故意拖延时间。“就等着天黑了抬价。”批发商们对此已经习惯了。最近猪肉价格上涨,供不应求,送肉的人越晚开卖,价格就可能越高。

  进货上肉的大厅就在批发大厅的正对面,中间用大棚连着。白天,这里是临时的停车场。到了七点以后,所有车就都开走了,大厅顶上挂着的一排排挂肉钩子就露了出来,大厅最里面是整齐的手推车,晚上老板们就用它们把肉运到摊上。

  进货大厅的房顶外面挂着十家送货公司的名字,他们是新发地固定的猪肉供应商,外面的公司都进不来。每天送来的肉都是处理好的,是去头去尾去内脏后的猪酮体,肉是论片儿卖的,一片儿肉就是半头猪。

  晚上8点,大车开动,缓慢地开进大棚,等车在自己的位置前停好,大棚就被塞得满当当了。装肉的铁门打开了,人群迅速的聚集到车门前头。

  男人们穿着厚重的雨衣,戴着白手套,一人肩上扛一片儿肉,把肉从车里卸到大厅,挂在钩子上。不到半小时,第一批四辆车上的肉就已经全部卸完了,前四辆车走了,后四辆紧跟着开了进来。

  晚上9点,1000多头猪全部卸完,交易大厅里挂满了肉,一片片猪肉的后脚被勾起来吊着,从外观看,全是白色的猪皮和粉色的猪肉,好像那里挂的根本不是肉,而是一头头猪围成的墙。稍微靠近一点,就会闻到浓烈的肉腥味,只属于猪肉大厅的味道。

  新发地猪肉大厅一天的忙碌就从这一刻就开始。

  进货

  等肉都卸得差不多了,老练的批发商就该来了,他们算了算今天预定的订单,估摸了一下明天大概有哪些客户该来进货了,加上经验预估散客可能购买的数量,心里就有了数。

  穿梭在一堵一堵由猪肉组成的“肉墙”之间,批发商仔细查看猪肉的质量,讨价还价,然后把肉放到手推车上。浓烈的肉腥味于他们而言,似乎根本不存在。

  不一会,许多批发商就已经利索地挑完肉、完成了今天的进货,当他们用手推车推到批发大厅里自己的摊位时,张亮却还在到处溜达,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准备等到九点以后再开始上肉,因为一般情况下等的越晚,肉就可能越便宜。

  但也有例外,这次他就算错了,今天白天大厅里的肉卖得好,需求大,再加上晚上来的肉总量不多,市场就出现了哄抢的局面,肉价一点都没便宜,最终他以23.1元/公斤的价钱成交,比昨天22.6元/公斤还贵了5毛钱。

  进货之后就要剔肉了。由于不同部位的肉价不一样,就需要一个熟手将肉剔开、按类分好。这是一个艰辛的体力活,又是一个技术活,一般要从十点忙到天亮之前。

  张亮把这个活计交给了雇来的人做,每片肉需要付2.5元,这是这个行当要付出的成本之一。

  将近11点,张亮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家休息。但是几个小时后他又要回到这里,迎来一天最忙碌的时刻。

  涨价却不赚钱

  张亮2点半就起床了,只睡了3个多小时。

  凌晨3:00,21万平方米的新发地批发市场里,只有猪肉批发大厅的灯是亮着的。

  这会儿,通往大厅的地面还没清洗,满是昨晚进货留下的碎猪肉和血渍,被踩成黑色的猪油还透着腥味。商贩们的脚步急匆匆地盖过这片水泥地。

  走进大厅,空气中弥漫着比外头更加浓烈的、生猪肉和猪油混合的味道,各摊上的男人们用力地挥着刀,剁肉声此起彼伏,这是在完成上半夜尚未结束的剔肉的工序。

  张亮的老婆对这样的生活并不满意。“这活没法干了,太累,也不挣钱。”她一边低头片着猪皮一边说着。从6月开始,猪肉价涨得厉害,张亮家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进肉的成本高了,能进的肉也少了。

  最近进肉的价钱都在20块以上,在这种成本下,除了卖得好的里脊、五花等部位,好多地方都得贴钱卖。两个月下来,除去每个月4000的摊位租赁费,只能维持着基本的收支平衡。

  张亮觉得这和送肉的厂家有着某种关系。两个月前,给新发地供货的猪肉厂有十家,有北京的、河北的、河南的。忽然有一天,其中两家公司就不来了,从那时候开始,新发地里猪的数量就少了许多。

  张亮显得有些绝望,今年37岁的他有两个孩子,他的微信签名是“猪肉好香”,显然他还指望着卖猪肉赚钱养家。

  为了挣钱,十年前他养过猪,后来在新发地卖过菠萝。去年,一个亲戚告诉他:“卖猪肉吧,猪肉好挣钱。”于是,张亮就转行了。但谁也没想到的是,猪肉行情没好几天,肉价就开始不受控制地上涨了。

  更让他觉得无力的是,肉价涨了,猪的数量却一直都没有增加。“养猪的人太少了,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然这价得涨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说着这话,张亮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拎起袋子小跑着去送肉了。

  整个大厅的情况都差不多,成本高,卖的量也少,各家都没以前赚的多了,张亮这种一天卖十几片肉的如此,就连那些以前能卖100头猪的大户也不例外。

  过了中午,大厅里的肉明显比早上少了很多,各家摊上的肉都卖的差不多了。来的也都是些零零星星的散客,张亮还在努力地吆喝着招揽散客,试图把面前剩下的肉都卖掉。

  市场显得冷冷静静,有些批发商耐不住疲倦,在摊位上打起盹来。

  老胡就是其中一个,他今年快50了,这会他面前的肉还剩下很多。他的摊位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人流量并不小,但老胡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偶尔有人来问价钱,他就懒洋洋的起来拨弄拨弄肉。遇到讨价还价的客户,他也不会让步,客户走了,他也不留。

  “卖不完就冻到冰箱里再说。”他已经卖了12年的肉了,心里很清楚市场的起落,涨价并不意味着他们能赚更多的钱。

  两年前,由于孩子在北京上不了初中,他无奈地把儿子送回老家,一起奋斗的老婆也跟着回家照顾儿子。一家人原本一起住的那个3000元/月的小一居,变得空了很多。家人这一走,把老胡对工作的热情也带走了。

  94年出生的王威是市场里的年轻人,如今在姑姑的摊上帮忙,他姑姑是这里的大户,是少有的在大厅里拥有两个冷库、四个联排摊位的摊子。有冷库,代表他们有足够多的订单和客户,需要冰箱以外的地方放肉。

  姑姑姑父已经卖了十五年的猪肉了,新发地、岳各庄……几乎北京所有的大型猪肉批发市场他们都待过,规模越做越大。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就能卖100头猪。今天,他们进了100多片儿肉,这个数字跟以前相比虽然不多,然而在如今的大厅却已经很少见了。

  与张亮、老胡不同,王威卖肉快三年,干劲仍然很足。每天从早上三点开门到下午收摊,王威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

  王威挺想挣钱的,他在老家贷款买了房子,每个月要还1000多块房贷。

  他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姑姑就是他的奋斗目标:“俺姑是俺家里的有钱人,他们两口子卖猪肉,在北京有房有车。”

  在剁肉和叫卖的声音中,肉商们的一天似乎很快就过去了。下午五点,各摊上都清了账收摊。女人都回家歇着,男人们短暂的休息,为晚上进货上肉储存体力。

  这天傍晚下起了小雨,送肉的大车还是准时来了,老板们吃完饭也来等肉了。开车门的声音一响,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瞬间被再次召唤到一起。

  老胡也来了,他比下午显得有精神多了,因为对于他和所有肉商而言,面前这一头头猪是他生存全部的依靠。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