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整治污染问题 泉州已关闭拆除1127家生猪养殖场

整治污染问题 泉州已关闭拆除1127家生猪养殖场

作者:陈小妮来源:泉州晚报时间:2015-11-22 12:01点击:

  1127家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

  南安某生猪养殖场正在进行标准化改造

  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部分污染水源还注入山美等水库流域,影响到下游人们的生产生活。今年以来,泉州市及各县(市、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通知》,提出了明确的防治目标和保障措施。如今,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如何?污染是否得到有效治理?日前,记者跟随泉州市相关部门前往南安市查看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清栏拆除后水质变好了

  南安市九都镇墩兜村是山美水库南部沿岸的一个村庄,根据调查,今年年初,该村共有生猪养殖户4户,生猪舍面积1101.57平方米,存栏数113头。

  日前,记者来到墩兜村。在水库边上,一家生猪养殖场已经拆除完毕。据附近村民介绍,以前路过这里能闻到一股恶臭,现在空气好多了。记者在水库边上看到,水也变得清澈,不时还能看到鱼儿在游动。

  户主陈小良介绍,他的猪舍面积共有415.41平方米,最多的时候养着100多头的生猪,年产值在8万元左右。拆除之后,政府给他们补贴了6万多元。

  部分人不愿意拆除生猪养殖场,然而在陈小良看来,“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事,我也能够理解。下一步,我计划在这里种些树木或者蔬菜。”

  记者了解到,目前墩兜村4个生猪养殖户均已全部完成清栏、拆除工作,补偿金额共15.7万元。

  标准化改造实现生态循环

  标准化改造是防治生猪养殖污染的另一种途径。霞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洪梅镇霞峰村林森山附近,农场占地面积500亩,现存栏猪3200头。

  今年年初,当地政府对其进行标准化改造。农场主戴一龙告诉记者,3月份以来,该农场共投入环保经费200多万元,动工兴建了一口1.5万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和一座日处理200吨污水的生化设施,预计年底投入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沼气池已经建设完成,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生化设施建设。

  戴一龙介绍,标准化工程改造完成后,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供作生活能源,也可供所有的仔猪保温;沼液可用来施灌周边的速生林和果树,既可减少果林的肥料费用,又能实现污水零排放。这样的生产模式,既可消除污染源,又能够综合利用,将有效改善养猪场周围环境,实现畜牧生产和资源多级利用的生态循环发展。

  共拆除猪舍面积28.2万平方米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为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今年以来,泉州市对禁养区、禁建区和可养区等“三区”进行了划定,细化到村。根据划定的结果,全市共有禁养区生猪养殖场(户)1997家,存栏26万头;非禁养区未达标生猪养殖场(户)4170家,存栏83.72万头。

  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经关闭拆除养殖场(户)1127家,占56.43%,共拆除猪舍面积28.2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15.67万头,投入财政补助经费3298.76万元。目前,仍有870家尚未关闭拆除。

  另外,泉州市还对非禁养区内部分生猪养殖场(户)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全市2015年计划改造的118家规模养殖场(存栏250头以上)中,已有98家正在改造;存栏10—249头生猪养殖场(户)3616家,存栏20.99万头,已经改造完成1186家,关闭284家。

  下一步,泉州市将继续做好生猪养殖关闭拆除、标准化改造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点规划建设等工作,及时下达乡镇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资金,对已经拆除并通过验收的养殖户兑现补助余款。同时,对不再从事养殖业的业主,积极引导转岗再就业。除此之外,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和主体责任制,防止禁养区内已关闭拆除的生猪养殖场死灰复燃。

责任编辑:王妍琪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