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生态循环农业让养猪场变景点

生态循环农业让养猪场变景点

作者:佚名来源:网易新闻时间:2015-11-27 10:09点击:

  近日,修建了6年的惠大高速终于要建成通车了。这让距离汝湖高速路口3公里的惠州市源茵生态园老板张元英兴奋不已。“以后广州、深圳和东莞的游客到我这里观光、游玩更方便了。”     

  时光倒回两年前,张元英并没有如此迫切地希望惠大高速开通。彼时,这里还只是一个以养猪为主业的畜牧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多。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展,环保压力逐渐增大,加上地方政府对养殖企业的环保要求逐渐提高,张元英意识到转型的迫切。她加大环保投入,引入“畜禽—沼—鱼—果蔬”综合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将一座人见人厌的养猪场转变成为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不仅解决了农业污染问题,还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源茵生态园的转型升级只是惠州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缩影。南方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生态循环农业在惠州逐渐兴起,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住青山绿水,实现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起因传统养猪场臭气熏天频遭投诉

  张元英原本是畜牧部门的干部,2002年国企改制时,她承包了惠阳一家养殖场,开始自主经营养殖企业。熟悉掌握各种先进养殖技术的她,养殖颇为顺利,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她也因此赚到“第一桶金”。

  然而养殖的顺利并不代表养猪场的发展就可以一帆风顺。张元英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加上经济条件有限,包括她的养猪场在内的绝大部分养猪场都没有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她自己,也频频遭到村民的投诉,一些村民扬言要赶走她。

  赚到钱之后,张元英也想过改造环保设施,不过养猪场的条件并不允许。为了避免矛盾继续恶化,2009年她选择离开,放弃了原来的养猪场,在惠城区汝湖镇黄埔村拿下一块700多亩的土地,另起炉灶。

  “吸取教训之后,这次新建养猪场,我坚持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环保设施。”张元英介绍,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建设这个养猪场,只要投资几十万元建一个沼气池,再加上原有的鱼塘就可以,不过她坚持要建设一套具备生物降解、深度过滤的污水处理设施。为此她投资了300万元,在猪舍内铺设缝隙地板收集排泄物,在猪舍外建起沼气、沼液处理,废水回收等工程。

  虽然投资增加了不少,不过这一污水处理设施着实发挥了效果。养猪场实现了“零污染”,没有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的场景,不仅避免了村民的投诉,用不完的沼气、沼渣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使用之后,还得到不少村民的感激。

  转型养猪场变观光园,年营收千万元

  最近半年,张元英频繁出现在一些旅游推广活动现场。这位惠州女企业家的出现,让不少商界朋友有些疑惑。

  张元英从农业向旅游业的跨界发展,要从其养猪场的第二次转型升级讲起。

  源茵公司位于汝湖的养猪场拥有700多亩土地,不过养猪只用了100多亩,发展空间仍很大。张元英一直想要扩大规模,不过考虑到养殖规模越大,环保压力也越大,她迟迟未行动。加上最近两年生猪价格大跌,养殖行业风险突显,这触动了张元英再次转型升级的念头。“单独搞养殖,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不如走多元发展道路!”张元英说,高标准的环保设施为多元发展守住了环保关,而养殖场大量的猪粪水则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大量有机肥,为此她决定发展立体循环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随后,她在农场开发了150亩鱼塘养鱼,开垦了200多亩山地种植葡萄、火龙果和蔬菜等农作物,并在葡萄树和果树下饲养走地鸡。猪场的废水经发酵处理后,沼液排入鱼塘作为鱼饲料,沼渣作为果树和菜地的有机肥料,鸡吃菜叶和果园的草籽;沼气则用于发电,打造成为“畜禽—沼—鱼—果蔬”综合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此外,她对养猪场的环保设施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升级,对每天产生的猪粪水进行及时清理,进一步消除了养猪场的气味问题。

  在此基础上,她还建设了农家餐馆、农家旅馆、垂钓台、烧烤场、耕种体验区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休闲体验设施。至此,昔日的养猪场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生态农庄和乡村旅游景点。

  “每到周末,来玩的人都很多。有旅行社来郊游的,也有企业来拓展训练的,不仅带动了餐厅的生意,大部分农产品也通过游客卖了出去。”讲起生态园带来的效益,张元英笑得合不拢嘴,她说今年光葡萄就卖了300多万元,整个生态园的营收超过1000万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1/3,预计两三年后比例更大。

  “立体循环的农业发展方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还变废为宝,增加了收益,这是众多养殖企业可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源茵生态园的转型,受到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推广惠州“变废为宝”技术全国推广

  源茵公司从一家养猪场向农业生态园的转型升级,只是惠州生态循环农业的缩影。在惠州,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正在探索生态发展模式。

  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兴牧畜牧公司,是惠州最大的养殖企业之一。走进该公司的养殖场,道路两旁的灌木郁郁葱葱,旁边的鱼塘水质清澈,行走其间也未能闻到明显臭味,若不是猪舍中传来的猪叫声,还真难以发觉这是一座养猪场。

  该公司负责人、市养猪协会会长叶新泉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规模化猪场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以“超大型沼气厌氧处理”为核心,将猪粪猪尿进行过滤、沉淀和发酵,不仅解决了过去养殖场的脏臭问题,还变废为宝。通过沼气发电,每年可节省电费上百万元;处理后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每年节省水费约30万元;沼气池水渣分离后,沼渣可制作为蔬果复合肥。“200多万元的投资,不到两年就可回本。”

  在尝到甜头之后,叶新泉将这套技术对外推广,获得多地政府、养殖企业的好评。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并逐渐从一个“养猪佬”转型为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专家。目前该项技术已获3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推广到江西、湖北等7省,累计实施102个项目。“目前正在做的项目就有30多个,今年以来环保工程收入达9000多万元,接近公司总产值的一半。”叶新泉说,接下来还计划走出国门,去泰国、新加坡推介这套环保方案。

  成绩广东沼气发电养猪场半数在惠州

  生态循环农业变废为宝,规模企业自觉转型,作为广东省畜禽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惠州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推进。

  据惠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扶持我市生猪生产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实施生态养殖效果明显的规模化养殖企业为示范,大力推广“畜禽—沼—鱼—果蔬”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养殖场牲畜废弃物治理示范项目。目前,全市486家年规模养猪场和1029家规模养鸡场中,有1221家已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实用沼气池8685个,建成管网式集中供气工程580个,惠及农户3862户;有20个猪场实行沼气发电,占全省沼气发电场的50%以上,养殖业生态循环利用水平全省领先。

  除了养殖业之,惠州农业部门还正大力推进种植业的生态绿色发展。作为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3个示范城市之一,惠州市积极推进农业面染污染治理,通过推广配方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高效电动喷雾器,使项目区农药、化肥用量整体减少。以水稻为例,项目区早造化肥施用量减少两成多,农药施用次数平均减少2次,通过科学使用肥药还使水稻产量增长了10%,在面源污染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