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推广本土优良品种川猪产业谋转型升级
作者:樊邦平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时间:2016-06-07 08:53点击:次
日前,在四川省举行的猪牛羊禽渔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加强本土生猪品种改良,大力推广川藏黑猪、雅南猪等本土优良品种”成为业界共识。 四川有哪些优质猪种?其猪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做得如何?当前,在生猪产业调整的关键时刻,本地猪种资源又该如何回归市场? 市场调查 年出栏200万头“土猪”强势归来 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养猪所所长吕学斌研究员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川藏黑猪品种研发的首席专家,他频繁接到各种关于川藏黑猪养殖的咨询问题。 “目前,参与川藏黑猪养殖的企业和个体已达到2800户。即使在生猪行情最低迷时期,川藏黑猪每头养殖利润也维持在400元左右。去年出栏总数达到200万头,可谓是扛起了四川‘土猪’回归市场的大旗。”吕学斌介绍,四川本土黑猪主要有成华猪、雅南猪、内江猪、盆周山地猪和藏猪,它们曾经一度是市场消费的主流。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追求养殖效益的背景下,本土黑猪因生产性能低下、养殖周期长、肥肉多、瘦肉少等原因,逐渐被淘汰。从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白猪等猪种成为新宠,生猪市场由此成为白猪的天下。如今,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历经14年培育出的优质风味黑猪配套系——川藏黑猪凭借良好的品质和较高的养殖效益迅速走红,并引领了当前市场上的黑猪消费热潮。 “作为全省著名的‘土猪’,雅南猪的保种开发工作也成绩斐然,去年累计出栏2万头。”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表示,近年来,雅南猪、丫杈猪、成华猪等本地猪种经改良后也开始回归市场。 开发揭秘 改良品种帮“土猪”甩脱“遗传包袱” 四川本土猪种有口感佳、肉质好等传统优势,但也存在着生产性能低下,养殖周期长,肥肉多、瘦肉少等先天劣势。在追求养殖效益的当下,纯粹的“土猪”并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这也是四川猪种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现实难题。而破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品种改良,推陈出新,既让消费者满意,更让养殖者得益。 吕学斌说,以藏猪、梅山猪等地方猪种为核心育种素材开发而来的川藏黑猪便是典型代表。这个杂交改良后的四川“土猪”,既具有肉质细嫩多汁、鲜香爽口的突出特点,又兼备生长快、胴体瘦肉率高的优良特性,所以它一经问世,便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追捧。 与川藏黑猪类似,雅南猪也通过品种改良和杂交,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一方面要保护好纯粹的‘土猪’猪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符合现代养殖规律的新品种。只有这样,我们的‘土猪’才能顺应市场需求。”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培宁说,作为全国唯一的雅南猪保种机构,公司有纯种雅南母猪170多头,公猪18头。他们通过将雅南猪与其他深色外血猪种进行杂交,在肉质口感和养殖效率上找到了平衡点。目前公司已有改良后的商品雅南猪8000余头,年出栏商品雅南猪2万头,雅南猪市场零售价8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猪肉产品已进入上海、北京、重庆、西安等地的30余家大超市。 经营创新 找准市场窍门四川黑猪迎来发展春天 想吃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土猪肉,如今已不是难事,只要上网下单,最快当天便能拿到鲜肉。 近日,家住成都市区的白领李敏登录某知名网络商城,下单付费,当天下午,人还未下班,新鲜的川藏黑猪肉便送到了家门口。 “在白猪风头正劲的环境中,黑猪要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不得不创新经营方法和营销技巧。”省畜科院养猪所副所长龚建军介绍,川藏黑猪研发团队在培育猪种的同时,便谋划起了产业的布局和市场推广,最终形成了以加工营销企业为龙头,四川省畜科院为技术支撑,生猪专合社为纽带,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养猪大户)为成员的优质猪肉产业联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川藏黑猪”高效繁育推广体系,同时借助“互联网+”,打造了“庄园黑猪”“忆乡”等一大批优质猪肉品牌。目前累计网销生猪超过60万头,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与川藏黑猪组建产业联盟不同,雅南猪则从猪肉产品的丰富化和多元化找到了切入市场的法门。 “不仅要卖鲜猪肉,我们更应该开发土猪的精深加工产品。目前我们已开发出了雅南猪的腌腊肉和速食肉等产品,市场走量可观,并深受消费者喜爱。”李培宁说。
责任编辑:宋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