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玉米饲料用途现状和前景的探讨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6-10 点击:

导读:本文通过对
玉米饲料消费的上游行业--饲料和禽畜行业的现状来分析玉米饲用消费的前景。主要分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分别考察了禽畜和饲料行业的现状,并对后市玉米饲料消费进行展望和预期,提出后市主要关注的关键因素,最后得出"未来几个月饲料业季节性回升,但空间有限,对玉米价格影响不大。长期,饲用玉米由于其巨大的基数,将长期支撑玉米价格,影响不可忽视"的结论,并展望未来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增大。

  随着近些年玉米的工业用途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广泛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在能源价格高启的特殊时期,玉米燃料乙醇对汽油的替代作用的全新概念得以实现,玉米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大宗商品,已经超越了原来粮食作物的概念,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是,在玉米的工业性发展同时,饲料原料目前仍占玉米使用量的最大分额,仍然是决定玉米价格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今后,玉米作为饲料用途的发展前景将会如何呢?这就成为我们有必要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从"禽畜养殖-饲料生产-玉米"这条产业链来探讨一下。

一、禽畜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饲料产业的全价饲料中,猪饲料的产量大概占55%,鸡饲料约占36%,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主要分析这两个品种的养殖和饲料生产行业。

  (一)禽畜养殖业的分布格局

  1、养猪业分布格局

  我国养猪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湖南、辽宁、吉林以及山东等省,其中四川是我国猪肉产量最大的省份,河南和湖南的养殖规模化较高,但养猪效益比较好的省市主要有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西北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省份,这些省份养殖规模普遍不集中,散养情况比较常见,而且自产自销情况居多,因此,每年在发生口蹄疫的时候,这些省份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

  2、家禽的生产格局

  我国的禽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广东等省,近年来,东北地区的肉鸡产量增长势头强劲,因此,禽流感的影响也主要在这几个地区。

  (二)产量缓慢平稳增长

  我国的养殖产品产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截至2005年统计肉类总产量达到7700万吨,每年的增量稳定在300-450万吨之间,禽蛋总产量2860万吨,每年的增量为140万吨左右。从2006年上半年来看,养殖业亏损较为严重,生猪淘汰率较高,河南、黑龙江等养猪大省,母猪淘汰率超过50%,甚至达到70%左右,存栏率较低,如果下半年没有大量的补栏的话,预计今年的禽畜产品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

  (三)禽畜产品价格下滑

  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放宽猪肉的市场准入门槛,养猪利润丰厚,行业发展兴旺,从下图中可见,2003年5月份起,生猪和猪肉的价格同比持续大幅上扬,到2004年9月同时达到历史最高价,其中,生猪价格从5.59元/公斤上涨到9.59元/公斤,涨幅达到71.56%;猪肉价格从9.68元/公斤上涨到15.21元/公斤,涨幅达到57.13%。从2004年1月起,制订新的屠宰条例,提高准入门槛,增加了养殖的规模化和出栏等标准,导致很多农户的猪不能流通,养殖利润大幅缩减,生猪和猪肉价格从2004年9月开始持续下跌,今年年初的小幅回调依然没有改变其下跌的形势,到2006年4月,生猪价格下降到6.21元/公斤,猪肉价格下降到11.13元/公斤。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

  受禽流感疫情影响, 从2005年第四季度,禽类市场大为受挫,价格下跌较快,以肉雏鸡为例,平均价格为1.61元/只,与第三季度比下跌29.74%,同比下跌24.69%,到目前为止,家禽养殖仍然没有完全恢复,价格依然只跌不涨。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

  (四)养殖业亏损严重,补栏积极性受挫

  养殖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传统的猪粮比价来描述企业的盈利强矿,可以看出,比价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目前,我国养殖业正处在低谷,猪粮比价(生猪/玉米)从06年的3月份开始,已经降低到5.5:1的盈亏平衡点一下,截至4月份,猪粮比价为4.85:1;受禽流感影响,禽类消费大大缩减,禽类、蛋类价格大幅下跌,家禽养殖行业从05年开始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养殖户多处在亏损的状态,虽然现在禽流感疫情逐渐消退,但由于前期的养殖利润的大幅缩减,农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家禽行业仍没有迎来晴朗的天气。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亏损最为严重,部分地区养一头猪的亏损已经达到了100元以上,而在04年利润好时,养一头猪的净利润就有200多元。下图是我国现在养猪业的利润状况:

  06年第23周国内主要城市猪价和盈亏表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

  二、饲料行业受养殖业所累,呈现低迷

  我国的饲料工业是在7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全国现有饲料厂近6000家,饲料产量7000万吨以上,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的国家,饲料生产效益一直不错,但随着禽流感疫情波及我国家禽业需求骤减,以及养猪行业利润下滑等造成的我国禽畜业低迷的状态,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导致饲料价格随之下降。

  1、肉、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下降趋势明显

  肉、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从2005年2月份开始下降,分别由2.21元/公斤和1.98元/公斤下滑到12月份的2.08元/公斤和1.88元/公斤,下降幅度分别为5.88%、5.05%。今年1月份价格有所回升,但2、3月份价格又下跌。2006年第一季度肉鸡饲料平均价格为2.10元/公斤,比2005年同期低3.67%,;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1.88元/公斤,比2005年同期低4.08%。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信息网)

  2、育肥猪饲料价格保持稳中略降态势

  从2005年1月份起,育肥猪饲料价格持续下滑,由1.96元/公斤下降为12月份的1.83元/公斤,下跌幅度为6.63%,今年第一季度价格保持稳中略降态势,价格基本保持在1.83元/公斤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信息网)

  3、饲用玉米增长速度减缓

  我国玉米饲料消费占玉米总消费量的70%左右,年消费量为9000万吨左右,进入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缓慢,每年增长100万吨左右,增长速度稳定在3%-5%,进入了低速增长期,其增长势头远落后于工业用量。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

  4、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效应

  由于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导致饲料生产成本提高,加上本来就不景气的饲料市场,现在我国已有部分地区的养殖户开始用小麦替代玉米,今年,我国小麦和玉米价格呈现倒挂的现象,局部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倒挂价差达到160-220元/吨未来,随着玉米工业需求对价格的进一步提振,饲料中将会有更多的玉米被小麦替代。

  可见,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饲料需求明显下降,据市场预测,饲料消费量较去年同期约减少20%-30%,但是,玉米价格却没有对这一现象作出明显的反应,是因为现在市场上把关注的焦点全放在了玉米的工业用途上,深加工企业数目增加,工业用玉米量迅速增加,弥补了饲用玉米的减少,所以,玉米价格前期并没有受到饲料需求下降的影响。

  三、饲用玉米的后市预期--季节性回升,空间有限

  1、禽畜产品市场小幅回升,补栏意愿仍较悲观

  目前,我国的禽畜业恢复状况不如预期,养殖业补栏积极性不高,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农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图来看:

  禽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为42.5,较上周的40.8提高1.7,仍处于悲观区间,但从趋势看,受部分地区的蛋禽养殖开始显现出复苏迹象的激励,在过去的6周时间中指数水平在缓慢回升,但肉禽仍相对悲观。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生猪产品市场趋势指数为40.0,较上周的38.6提高1.4,连续5周回升,但仍处于40以下的悲观预期状态。目前生猪价格基本止跌,养殖虽然仍亏损,但是幅度不再扩大了。促使受调查企业信心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养殖户认为目前的仔猪价格和生猪价格已经降至最低水平,谷底之后就是回升,基于这种判断,养殖户开始有了一些补栏的意愿,但是在意愿和行动之间仍有距离。这也是现在饲料企业对仔猪生猪饲料市场需求看淡的重要原因。

  2、饲料市场有意愿无行动,蛋禽饲料恢复正常

  受生猪市场利润亏损、行业低迷,补栏积极性不高的影响,生猪饲料市场仍然不乐观,但一些养殖户认为目前仔猪的价格继续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生猪市场价格近期开始企稳给一些养殖户增添了信心,也给饲料企业以一定的信心支持,另外3、4月份补栏的仔猪目前也开始进入饲料需求高峰期,所以市场趋势指数缓慢回升,但意愿毕竟没有和行动同步到位,趋势指数仍处于悲观边缘。

  禽类饲料呈现两种态势,一方面,肉禽饲料受到补栏积极性的制约,市场预期仍旧悲观,指数为40.9。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普遍对蛋禽市场预期偏好,蛋禽饲料的趋势指数为49.7,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未来,随着气温升高,蛋鸡养殖成本提高,产蛋率下降,短期蛋鸡养殖仍将受到制约,对饲料的提振作用不大。

  总的来说,从饲料行业的需求状况来看,市场仍处低迷的观望状态,补栏意愿有见回升,但并不强烈,行动更没有得到体现,因此,饲料需求对后市玉米的拉动作用仍没有显现。

  四、后期重点观望-两个潜在利多因素:

  1、禽流感疫情和口蹄疫的发生情况

  后期,禽流感疫情的消息仍将影响家禽市场,特别是广东、湖南、山东等禽类大省,疫情的治理情况也将支撑养殖户补栏的信心。另外,未来口蹄疫的发生,特别是发生在河南、山东和湖南等养殖规模化较高的省份,猪肉供应量将会缩减,市场猪价有望提高,从而促进饲料行业,刺激玉米饲用消费量短期增长。

  2、饲料的季节性回调

  饲料消费具有很大的季节性,饲料的消费在每年的后半年较好,主要是由于,每年的1-3月份,畜禽大量屠宰,需求最低,4-6月份不会明显恢复,一般到7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变旺。今年农畜补栏是在端午节以后,预计十月份出栏,所以,未来的几个月预计饲料需求会有所增长,但是今年看来是一个亏损年,要想得到很好的恢复,填补上半年的萧条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再加上现在深加工企业存有2-3个月的库存,饲料企业也有一个多月的库存,较为充足,因此,对玉米需求的提振作用不大。

  总结

  综上,受到禽畜行业低迷的需求和盈利亏损的影响,未来几个月,饲料市场可能会有小幅回升,但空间有限,对玉米价格不会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长期来看,饲用玉米的消费也将继续保持一个稳定缓慢增长的态势,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作用不大,但由于其用量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很大,巨大的基数作用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我们大胆的推测一下,随着养殖业走出低谷,玉米饲料需求增加,今年新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工业需求日益增加,未来两年,我国玉米的需求量将会有很大的增长,供需缺口会进一步放大。现在,玉米供需偏紧的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中长期影响玉米价格波动的因素,或者说主要的炒作点将主要体现在玉米的工业用途上,短期依然关注天气情况和饲料季节性回升对玉米价格的提振作用。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1999-2008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51617197
京ICP备05012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