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热点人物 > “猪倌”李振宽

“猪倌”李振宽

作者:郭文生来源:中国环境报时间:2008-07-03 13:37点击:

       “猪倌”李振宽,是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党委书记、场长。

       “猪倌”的名字是李振宽自封的,缘起于中央和国家的一些部长、市委书记、市长到原种猪场参观、视察,李振宽向他们汇报工作时总是说,你们当官几年就升一级、换个地方,还是我这个“猪倌”稳当,一做就是小三十年。  

      1978年,在宁河县北部2000亩荒凉的盐碱地上,天津宁河种猪场的创业者们义无反顾地掘下了建设猪场的第一锹。寒来暑往,这里已由一个单一经营的小养猪场发展成集种猪繁育、无公害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的集团式企业。当时手里捏着不足40万人民币创业的李振宽和他的伙伴们,现已为国家积攒下两亿多元的财富。

  初秋时分,记者来到宁河原种猪场,通过厂门需经过三道岗、褪鞋换靴、戴帽更衫、又在身上淋上消毒液,我们才终于走进了“养猪场”。同伴说,这哪里是养猪场,分明是戒备森严的“非典”时期医院嘛。坐进猪场内的汽车里,李振宽搬弄手指讲解场内规划,一路上指给我们看猪场的粪尿污水分级处理设施。当我们提出要看看“猪倌”李振宽的“猪部队”时,他笑着说,我的猪儿是封闭式生活,就连管理猪的饲养员吃饭都要统一送进去,出来歇假的员工要回去上班,都要禁闭两天才能进猪场去工作。

  绕猪场一周,同车的人蓦地感觉到:李振宽的养猪场里,最脏的地方也是最干净的地方,你甚至闻不到一丝猪圈的气味;种猪场内圈养着3500头基础母猪,你却看不见一头猪,而这里每年为国家和老百姓出栏7万头猪。

  可巧,记者在采访时碰上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秘书长陈清明教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天津农学院博士马吉飞等专家正在种猪场开展科研工作。他们对记者说,老李的故事太多了,没几天的工夫讲不完呀。从这些专家的只言片语中,勾勒出30年来李振宽对原种猪场的突出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李振宽就盯上了科技和人才,运用当代前沿科技手段进行种猪选育。1984年开始,宁河原种猪场已先后完成“天津丹系长白猪的选育研究”、“商品猪营养研究”、科技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中国和德国政府间合作“北方集约化农业环境战略”、农业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财政部“瘦肉型生猪产业化”等科研、推广项目30多个,获得18项国家和市级科研成果奖。  

   种猪场尝到了科技支撑带来的甜头,李振宽又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聘用,全面实施人才强场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出台了工资、住房、家属就业等优厚待遇的引才政策。此外,李振宽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参加全国专业技术培训班、国际研讨班以及各类交流会;还把国内外专家学者请进来,先后与美国大豆协会、种猪育种协会,丹麦、加拿大、台湾地区养猪协会和我国养猪学分会、生态学分会等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承担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东盟三国国际养猪技术培训班。通过专家手把手教、面对面学,不断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使一大批“土专家”成长为具有较深理论功底的多面手。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5.5%,形成了一支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研发人才梯队,为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天津市养猪业积蓄了智力资源。  

   现在种猪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所保持长期技术合作关系,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天津市科研与推广项目40余项,获得20项国家和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奖。种猪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种畜禽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后荣获全国最佳养猪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天津市生态农场等称号。自主培育的“天河”牌种猪成为我国和东南亚“名牌产品”、“市场知名品牌”,“天河牌”种猪销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李振宽是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全国劳动模范。以他承担并主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现代农业工程”等33项国家和市级科研开发项目,获得2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同时还代表中国政府承担“中德合作环境战略”、“中国与柬埔寨种猪生产示范”项目的工作。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热门猪病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