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热点人物 > 王超,从大学生到职业猪倌

王超,从大学生到职业猪倌

作者:张珂 张希锋来源:农民日报时间:2008-07-14 08:36点击:

 三年前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王超,放弃舒适的工作岗位,靠着坚定的创业信心、科学的养殖方法、先进的经营理念,排除专业问题的困扰,在家乡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凤鸣村创办了上百亩规模的种猪生猪养殖场,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彩的乡土创业之歌。


  干这行我无怨无悔


  三年前,王超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工作。凭着灵活的头脑、务实的作风和顽强的打拼,时间不长,王超在众多销售人员中脱颖而出。这期间,王超接触了大量各行各业的创业精英,而且其服务对象中就有多名从事畜牧业的老板。


  “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思路的开扩,学习会计专业的王超觉得,就业不一定非要瞄准大城市、大单位。王超对养殖业进行了细致考察,并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养猪事业。对此,王超的朋友、同学纷纷表示反对。王超认为,尽管当时市场行情十分低迷,但市场行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必须下定干事创业的决心。2005年,王超说服家人,毅然承包了100亩废弃窑湾,开始了艰难的自主创业之旅。


  寒来暑往,春秋几度。短短3年时间,王超的高标准养猪场———天顺种猪场初见规模,存栏量达到了1400头,年出栏种猪生猪过千头,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选择养猪业,我无怨无悔。”自信在王超脸上一览无余。


  养猪也要讲科学


  在天顺养猪场的8名技术员工中,有3名本科毕业生,3名大专毕业生,2名中专毕业生,其中6名专业对口。王超介绍说,在许多人看来,从事养猪土得掉渣,但要真正养好猪,如果不重视科学,最后很可能一败涂地。随着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王超计划将高学历员工增加到20名。


  不仅在人才引进上坚持高标准高层次,在种猪引进、设施购置和对外信息的沟通上,王超同样是“大手笔”。建场之初,王超就投资18万元引进了21头原种猪,投资1.5万元接通了互联网,同时还安装了监控设备,购置了高标准的产床、B超测孕仪等设施。


  谈起安装监控设备的初衷,王超不禁笑了起来:“许多人认为猪场地处偏远,安装监控设备是为了防盗,其实不然。因为既要观察猪的生长状况,更要做好猪病防疫,安装监控设施可以有效做好这些工作,同时也降低了工作强度。”在养殖场的猪舍旁边,有专门建设的洗澡消毒室。猪场的员工介绍,从猪舍出来可以不洗澡,但在进猪舍前必须洗澡消毒,这是工作的考核标准之一。


  做个职业养猪


  2005年,养猪业正处于低谷,生猪价格每市斤不足3元。但从2007年5月开始,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一度达到每市斤接近9元,利润率接近100%。在这期间,王超的养猪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王超没有头脑发热,而是冷静地分析弊端:短期的暴利可以让养殖户迅速获得高额利润,但从长期看,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造成市场行情大落,导致一些养殖户损失惨重,不利于生猪市场的稳定发展。“我不喜欢暴利,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的市场对谁都是有利的。”王超坦言。


  在王超的百亩养猪场里,投资新建的4排4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猪舍即将投用。王超介绍,在猪场建设之初,规划的规模是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按照今年的建设规模,明年的出栏量能达到1.2万头。


  从大学生到成为一名有头脑、会经营的猪倌,王超仅仅经历了3年时间。“上大学不仅使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想干事、干成事的信心,”谈起猪场今后的发展,王超兴致勃勃,“发展养猪事业,要懂技术,要扩大规模,更要走深加工之路,实现产业化,但前提是必须始终有坚定的创业信心。我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业,我要做一名职业养猪人。”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热门猪病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