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热点人物 > 养猪大户付志堂致富梦
作者:康大夫 编辑来源:中国农业资源网时间:2008-08-14 12:38点击:次
万阜乡:位于青田县西南部,全乡辖10个村,2100户、8565人,有耕地4500亩,山林地10.87万亩,2000年人均收入1536元。 从青田县城到阜乡60公里的山路,坐中巴车要颠簸3个小时。平均海拔550米的万阜乡,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在全乡10个村中, 斜村又是较为贫困的。虽然自然条件比较差,但万阜乡的农民自力更生,各施所长,对致富的追求没有一刻停息过。斜村的付志堂就是其中的一个。
老付虽然只养了21头猪,但在 斜村已经是养殖大户了。 斜村人均只有0.3亩田,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加上交通不便,想利用山地搞点经济林、果园什么的也很困难。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靠外出打工谋生。 老付喂猪不买厂家的饲料,而是用地瓜藤、芋秆、米糠等煮成的“土料”。他说,与用厂家生产的猪饲料相比,用“土料”喂猪虽说生长期长一点,但喂出来的猪肉质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而且还省饲料钱呢。老付打算把家里的5亩地都种上可以喂猪的萝卜、地瓜、白菜等,为扩大养猪规模作准备。 据老付讲,以前除了种地外,靠酿米酒赚点钱,但还是没真正富起来。去年初听说相邻镇上的朋友养猪致了富,就前去讨教。这些猪是他去年4月开始养的。说到这里,老付向我们叹道:“因为贷款难,别说盖猪圈的钱是借的,连猪仔也是从朋友那里赊来的。”村支书刘忠宽也插嘴道:“我们村里也困难,想帮也帮不上忙。” 当然,老付的致富计划远不止养猪这么简单。按他的设想,要在今年春节前出栏肉猪100头,就有6万元左右的毛利。除了扩大养猪规模外,老付打算用这笔钱开一个碾米厂。到时候,不仅碾米厂能带来一定的收益,而且加工过程中剩下的米糠拿来喂猪,还可以节省养猪的成本。加上有酿酒的手艺,多种经营,“三年在收入上赶上出国打工的人没问题”,老付自信地说。 对于老付的致富计划,村干部都很支持,除了经常前去给老付打打气外,他们还帮老付四处收集有关的信息。有一次,一位村干部到乡里办事,正好乡里到了一批扶贫书籍,这名村干部连忙挑了两本关于养猪的小册子带给了老付。村干部也希望老付能搞出点名堂,并带动村里人共同寻找致富的路子。 村里人人都知道老付的致富计划。有的密切关注着老付的进展,准备随时学样,也有的认为老付的计划有点悬。老付对那些怀疑他的人挺有想法的。“看他们3年后还有没有话说,”老付对我们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