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热点人物 > 刘永好 金融危机下的新希望
作者:刘彦博来源:南方企业家时间:2008-11-14 09:57点击:次
如何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下实施战略突围?刘永好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打造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保证,刘永好的新农村战略已经开始悄然布局。 在2008福布斯富豪榜中,首次杀入全球富豪500强,在中国排名第12位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日前来到深圳,参加首届“中国创业家论坛”,会议期间他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直到当天晚上,刘永好才终于抽出时间接受《南方企业家》的专访。 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今日,他认为,中国农业进入转型临界点,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呼之欲出,记者的采访也从这个话题开始。 我就是靠农村起家的 英雄造时势,时势出英雄。眼光长远且独到的刘永好总是走在时势的前面。在过去的10年间,刘永好始终都能着眼大环境的影响变化,进入了关键的金融投资、房地产、快速消费品、化工制造业等领域,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日后为其上市公司带来近半壁江山利润的民生银行股权投资、联合IFC收购华融化工、入股联华信托以及成立新希望房地产公司等一连串“比较大的动作”。但不管新希望的触角伸向何方,在刘永好的产业版图中,农牧产业始终都是他的中心根据地。 从开始创业到如今的二三十年中,刘永好始终都是中国财经界的常青树,而与他同时期创业成长的民营企业,如今已经所剩无几,谈及他多年来屹立不倒,不断成长壮大的经营精髓时,刘永好的答案很简单:激情、投入、善待员工,似乎并无独特之处,但他不忘道出还有最后一点,便是立足农牧企业。 “起初我们兄弟几个开始创业,我和我的三个哥哥卖掉了手表和自行车凑了1000块钱,试图做电子音响类的产品,结果被否决了。当时的县委书记说哪有搞私营企业的?绝不可能,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似乎,命运就是一件如此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总是偏离愿望,莫名地、不讲道理地把刘永好推向农村产业。 沉静下来的刘永好开始思考,还是要从农村开始,“到了198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农村的专业度已经开始起来了,我们又找到县委书记,说希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委书记就讲现在搞科技兴农,你们到农村来,把科技带到农村,我支持你们做专业户,但是有一个条件,除了你们自己能够成长以外,还要每年帮助10名专业户。” 25年一路过来,刘永好远远地兑现了当年对县委书记的承诺,据他告诉记者,新希望集团今年的销售将会超过450亿,有6万的员工。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累计上交了45亿的收入,“我们更多的是做农牧产业。” 成功容易,坚守很难。刘永好也认同“扎根农牧业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支持农牧业的税收政策很多;二,做农牧企业要有坚守过苦日子的心态和作风,这是我的长项。”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