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热闻 > 猪市行情 > 行情点评 > 养猪业会“生于小散,易主规模”吗?

养猪业会“生于小散,易主规模”吗?

作者:佚名来源:猪e网时间:2015-04-21 11:23点击:


  生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养猪,从小散时代开始,持续
了几千的小散养猪时代到 了21世纪,难道将要结束?

  小散退出的声音此起彼伏

  2014是深度亏损的一年,2015是生猪调整结构的一年,是环保的一年,在行情和环保的压力下。不少养猪人退出养猪业,不信你看这些新闻:浙江嘉兴8万农户退出“养猪圈”、浙江省临海市累计关停禽畜
养殖场4350家并涉及生猪总量达24.29万头、江西-高安3年内拆除禁养区3339家猪场、湖南株洲市荷塘区45家养殖场被取缔、湖南湘潭171规模养殖户退出禁养区、四川养殖户丧失了信心陆续退出了市场、山
东省禹城众几年来减少了近百家养殖户,目前仅十余户维持运营。


 

  其中2014年湖南监测的1431个散养小区42863户农户的生猪散养户为10124户,比2013年减少1156户,下降10.2%;比2012年比减少1794户,下降15.1%。

  除了官方数据外,据网站做的有上万人参与的草根调研也发现,近半养猪户有退出行业念头,仅16%仍觉有盼头,还有8%的人表示坚决不养猪了。由于生猪行情的深度亏损,目前部分地区70%以上猪场资
金链断裂 ,留下的50%猪场也欲大改造以降低养猪成本。除此之外,除了行情“逼走”养猪人,有47%的猪场由于治污不得不退出 ,而若退出养猪78%将血本无归。

  很残酷的官方、调研数据,而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得知,这其中,小散退出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行情惨淡、猪价低迷而逼迫退出;二是由于环保的压力处在禁养区或限养区而不得不退出。也就是
说,整个行业正处于调整状态,有网友也说:“马上中国大型养猪厂扩大规模,慢慢散养自己淘汰”。最新新闻中美国亚卫畜牧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大卫表示“接下来几年,中国可能会有一半的养猪场要被淘
汰。”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生猪市场都将在一个调整阶段。据猪e网得知,养猪业不景气,不仅是养猪人不好过,一些养猪企业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他们也在想尽方设法变模式、求技术、提效率以度过这次难关。只是散户在资金上比不上规模猪场。但小散的优势是:船小好掉头。

  21世纪是小散的“末日”吗

  但照这样的趋势,也似乎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小散的数量将越来越少。存在了几千年的小散真的要终结在21世纪吗?其实在不然,像湖南,尽管养殖户数不断下降,但养殖却由分散开始走向集中,养殖户
均存栏量由2012年的14.47头上升到2014年的16.77头。

  家庭农场养猪——小散的升级版

  所以说,小散不可能从养猪业中消失,只是得换一种更现代化的或别的方式存在着。集约化、规模化是生猪行业的发展趋势,家庭农场则是更具有现代化、更有竞争能力的“小散”的升级版。

  家庭农场养猪,其实和小散有许多相似的特点:

  第一,规模小:家庭农场规模小,转型容易,有活力,创新能力强,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二,灵活:大型企业一旦进入养猪行业,当行情不好时,进出两难,只能等着亏损。为什么国家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第三,污染易处理:家庭农场更容易处理粪便带来的污染,而大型企业处理起来很难。

  第四,成本低:家庭农场成本低,大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不说其他的,人工成本就多了小散好多,再加上如今的人工成本也渐渐提高,据四川方面反映人工成本较之前是已提高10%。

  同时,对于小散,解释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家庭农场技术落后,然而经过多年生猪遗传改良,农民已经掌握现代育种与繁殖技术、饲料配合技术、疾病防控技术,况且还有很多专业化公司可以提供服
务,帮助农民制定选配计划。甚至将来,会诞生兽医专业化公司,由职业兽医负责家庭农场的免疫。再加上如今信息发达,养猪人有许多方法可以获得养猪技术并和各地的养猪人进行交流。

  而在中国,畜牧法规定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养猪,这就是造成中国养猪业没有门坎,谁都可以养。但猪e网需要提醒 养猪人的是,,由于环保的迫切需要,许多省份已划出了养殖类的限养区,禁养区。

  国家许多产业正处于调整期同,身在养猪业,如今更是深知“调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意味着淘汰。不管是小散还是规模企业,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不被“整”掉并享受最后的胜利。

  因此,中国养猪猪e网小编认为,养猪业是不可能“生于小散,规模称雄”的,只要有养猪业的存在,就会有小散以各种姿态存活着。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