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猪易原创 > 为什么养猪人会多承担风险?各大饲料巨头转型生猪养殖又是为何?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殷成文来解答
作者:刘吉霏、静书来源:猪E网原创时间:2016-07-07 13:50点击:154次
畜牧行业拥有很长的产业链条,其中最大的风险往往聚焦在养殖端,那么如何去打破这种现象?各大农牧企业纷纷发力生猪养殖又是为何?对于畜牧行业企业而言,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就这些问题,猪易传媒有幸对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殷成文先生进行采访,看看他对这些问题怎么看,以下是采访内容。在此,我们也对殷老师接受采访,传递行业正能量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我们畜牧业整个链条很长,从原料—饲料—养殖—屠宰—加工—消费者。但是这其中的风险与利润的分担却很不均衡,最大的风险往往聚集在养殖端。比如价格波动、疫情、食品安全的风险等等,这些问题中更多的承担者是养殖户,而不是贸易商、饲料企业或者屠宰场。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以及养殖户应该如何打破这种现象? 畜牧业整个产业链条是从种植业(包括饲料的种植、粮食作物的种植)到饲料的生产加工、养殖业、养殖设备的加工到畜产品的屠宰加工最后到食品的加工、储藏、运输、最终销售。这是一个特别长的链条。每个环节都有每个环节的成本和利润,往往是某个环节利润分配稍微多一些,有些可能少一点,还有些甚至要亏损,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现在一些大的集团企业特别是一些饲料企业,他们除了传统的饲料业务,还在积极向养殖业延伸,向食品加工领域延伸,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从生产、加工、销售一直到餐桌的畜牧养殖业一条龙形态,目前,一些大的企业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所以,整个链条里的利益平衡方面就有由集团来进行消化、吸收以此来平衡。比如说,养殖亏损较大,加工厂可以给予补充,而有时加工厂效益不好,养殖端行情好的情况下又可以反哺一些,这样就有助于整个链条利益平衡。另外,在整个行业内,诸如专业合作社之类,也是为了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平衡,整个链条就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平衡的链条,如果这个链条当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利润,那么这个链条便是健康发展;但如果该链条当中某个节点出现问题,那么可能上下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温氏的上市以及猪价的大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一大批企业的神经。今年开始,新希望、唐人神、正邦等等饲料企业纷纷表示要转型生猪养殖,一个个都拿出了几十亿投入养猪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们传统的畜牧业是以小农小户开始的,之前规模上是以小规模的养殖来满足我们的市场需要,而到现在,这种传统的小农小户的养殖,由于其抗风险能力弱,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也成为了一个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的行业,需要充足的资金。就比如要建立一个养殖场、母猪场,一头母猪的平均投入大概需要25000左右,而由此推算,100头,1000头呢? 因此,在当前大规模的趋势下,一般的家庭或者说养殖户是承担不了这么大的资金压力以及风险的,反之,作为投资者,大集团、大企业他们就有这个资金、能力和技术优势,能顶的住大压力,所以就能更好的迎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另一个方面,去年生猪价格的低谷导致众多的小散退出了我们这个行业,退市以后,就挪开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这些剩余空间就需要由这些大的集团企业来弥补来利用。 三、大北农最近大力推广的生猪交易所致力于生猪线上的交易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产品? 实际上生猪交易所,也就是国家目前大力推广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实际是我们畜牧业在行业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一个工具,就是说我们畜牧业要怎么利用互联网,怎样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为我们行业提供服务,这就是我看来的企业发展当中的“互联网+”,对于大北农的生猪交易所,我认为他也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战略来作为其自身发展的工具,在大趋势的推动下,今后行业内各个企业也一定会把互联网这个工具充分利用起来。 四、对于我们畜牧行业的品牌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和观点呢? 因为我们整个行业关注品牌评比的群体比较多,有来自媒体、研究机构、协会等等方面的,也许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如一些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内也在搞品牌的评比、评价等。我们积极开展品牌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个方面,中国畜牧业协会也积极和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签署了协议,与其积极合作,开展畜牧行业的品牌评价,这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有行业内一些企业积极参与进来,贡献他们的数据,之后再由浙江大学农业品牌中心根据企业提供的这些数据,利用模型进行整合分析,然后推出每年的品牌价值培训、评价,这与媒体做得品牌评比是不一样的,这项公益活动是品牌评价,特别是一些准备上市的企业或者是已经上市的企业,开展这种品牌的评价是非常有利且有必要的。我们也希望畜牧行业内的更多的相关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责任编辑:静书 |
© 2000-2024 北京日普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客户服务热线: 4000211882 京ICP证090350号京ICP备10006456号-8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8228号 京网文(2021)016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