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猪易原创 > 今年最赚钱的双汇,为什么就是难以讨股民们的欢心?

今年最赚钱的双汇,为什么就是难以讨股民们的欢心?

作者:静书来源:猪E网原创时间:2016-11-08 09:48点击:

10月26日,双汇公布了其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就其业绩来看,2016年1-9月收入383.5亿,净利润32.75亿,可以说是双汇历史上业绩最好的一年。然而,在如此亮丽的报告公布后的第2天,也就是27日,双汇发展的股票大跌6.31%,成为近一年内的最大跌幅。

一、 今年是双汇历史上最赚钱的一年

图1 2012-2016年前三季度双汇收入、净利润对比

备注:净利润参考右侧刻度值

从这五年的收入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收入为383.5亿,同比去年增长19%,为五年同期最高水平。

2013-2015年前三季度,双汇收入大致在320-330亿,而2016年前三季度收入大幅增长了60亿。

再来看净利润,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2.75亿,同比去年增长了4.9%,同样是五年来最高的水平。

若再拉长历史数据来看,今年也将成为双汇历史上最赚钱的一年。

二、 为什么原本踌躇不前的双汇,今年能够有这么大幅度的增长?

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双汇大量进口猪肉向国内销售,增加收入。同时一部分用在肉制品上,以降低成本;二是双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低温肉制品的研发与销售,肉制品毛利有所提升;三是双汇继续加强渠道建设,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双汇的投入力度都有所加强;四是双汇内部三费成本明显下降。

就双汇收入结构而言,屠宰业务占总收入的60%左右,但是在利润贡献上,仅占17%-25%。

最赚钱的业务还是要属肉制品,而其中高温肉制品又占了47%-48%,低温肉制品占到25%-28%.

图2 2015q1-2016年q3双汇屠宰、肉制品利润

备注:屠宰利润参考右侧刻度值

就两大业务的净利润走势可以看出了,尽管肉制品是提供净利润最大的业务,但是这两年双汇肉制品所获得的净利润是逐步下降的。

从2015年第三季度的13.55亿,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额11.46亿元,下降了2亿元,幅度为15%左右。

三、而造成双汇肉制品利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成本的增长。

图3 2015q2-2016q3双汇收入、成本季度涨跌及利润情况

备注:利润参考右侧刻度值

一般情况下,利润想要获得增长,应当是开源,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节流,也就是降低成本。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2-3季度的时候,收入的增长是明显高于成本的,因而对应的利润也是增长的。

但是在2015年4季度之后,收入与成本增长的幅度类似,并且在2016年2、3季度,成本的增长明显高过了收入。

而造成双汇肉制品成本增长的,一方面是国内生猪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是双汇在肉制品销售时候的促销、活动的成本。

但是在第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说了,双汇今年的业绩几乎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肉制品的利润是逐步下降的,那么只能是屠宰收入的增长来拉动了。

四、双汇进口肉内销,成为盈利秘密武器

图4 2014-2016年双汇季度进口猪肉金额

从图4中可以看出,2016年以来,双汇进口猪肉迅猛增长,今年2、3季度猪肉进口量分别高达13亿元以上。1-9月累计进口猪肉32亿,同比2015年增长了160%,同比2014年增长了900%。

而大量的进口肉中,双汇很小的一部分用以肉制品的生产,大部分都用于国内销售。

图5 2015-2016年第三季度双汇生猪屠宰及生鲜冻品销量

从图5中来看,进入2016年之后,双汇屠宰量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而生鲜冻品的销量下降却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便是双汇进口肉的补充。

五、除了受益于更为廉价的进口肉,双汇在今年还在大幅控制内部成本。

图6 2013-2016年分季度双汇三费比重

从图6中可以看出,进入2016年之后,双汇内部的三费比重明显下降,从之前的8.5%的水平下降至目前的6.5%-7%。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今年前三季度三费总额为26.5亿,而去年同期为28.14亿,仅内部成本上,双汇就节省了1.57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双汇一方面加大进口廉价猪肉创收,另一方面是内部使劲儿省钱,这是双汇今年净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双汇的肉制品主业来说,双汇显然还没有找到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尽管今年双汇推出了众多以史密斯费尔德为品牌的高端肉制品,但从市场反应来看并不强烈。而为了能够打开市场,双汇也在一个劲儿得往里面砸钱。

客观来看,在今年国内生猪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双汇能够取得一个这样的业绩已经相当不错。各大证券机构今年也是频繁调研双汇,到处都是券商推荐、唱好的文章。但为何股民们不买账?最重要的怕是这些股民也作为双汇肉制品的消费者,从消费上,并没有看到双汇有什么让人惊艳的表现。

责任编辑:静书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