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猪易原创 > 中国VS丹麦,我们到底该如何缩小差距?!!!
作者:刘吉霏(整理)来源:猪e网原创时间:2017-12-13 09:43点击:次
论中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养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报告人——尉明 博士 来源:第三届中国猪业高峰论坛 中国养猪业正经历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时期。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都与传统的意识、方法和人相关联。现代欧美养猪生产技术、管理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借鉴,成为我们学习发展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最有效捷径。 丹麦养猪生产的高效率指标之一: PSY (每年每头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PSY的构成要素:PSY=产活仔数×产房乳猪存活率×母猪年均胎次 从2005年开始,丹麦全国养猪PSY水平一直以年平均0.5头的速度上升。 2015年,全国平均PSY已经超过31头,估计2017年平均水平在32头。 中丹效率差异 丹麦效率 PSY = 32 PSY = 15.8×90%×2.25 = 32 中国现状 PSY = 20 PSY = 10.6×90%×2.1 = 20 结果:丹麦母猪繁殖效率高于我们60% 原因:高活产仔数,高年产胎次 差异分析 活产仔数:遗传、健康、管理 母猪年均胎次:管理、健康、营养 活产仔数 我们的活产仔数为什么少? 1. 未使用或使用不好高产的种猪 2. 缺乏专业的制种实践 3. 未能保持高健康水平(缺乏良好的健康管理) 4. 未能提供高产母猪的营养需要 5. 未能提供配套的饲养管理 产活仔猪的关键: 1. 遗传潜力:专业种猪公司 2. 健康种猪:引进健康种猪,维持健康种群 3. 健康管理:隔离适应、生物安全 4. 生产管理:科学的管理规范 母猪年均胎次 我们的母猪年均胎次为什么少? 1. 种猪管理:种猪更换率、淘汰率、选择 2. 计划管理:后备猪计划、配种方案、淘汰计划 3. 生产技术:AI、配种、后备猪培育、数据管理 常见问题:我们的母猪年均胎次为什么少? 1. 20-30%的淘汰率 2. 疾病: 蓝耳,伪狂,FMD,喘气病,圆环 3. 母猪亚健康:疾病、营养、环境 4. 季节和环境影响:温度、通风 5. 后备猪培育:规范和标准 6. 没有数据管理:数据是管理关键 丹麦高PSY的原因 1. 高遗传性能种猪的使用,即,产活≥15 2. 保持猪场健康水平,确保遗传潜力稳定发挥 3. 专业高效的种群管理,即,母猪年均胎次≥2.3 丹麦高PSY的养猪生产实践 品种选择与种猪引进: 1. 引进和使用高遗传性能的种猪 2. 丹麦国家育种体系,育种+扩繁+人工授精站 3. 顶级种公猪的应用,人工授精站 理想的环境控制: 1. 猪场设备设施:机械化、自动化 2. 理想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通风 配种管理: 1. 人工授精:采购精液(专业人工授精站) 2. 配种管理:配种计划与执行,配种管理规范、配种标识、查情管理、妊娠诊断 健康管理: 1. 科学的猪场选址,远离可能 2. 从源头上控制:引进健康种猪,检测,隔离适应 3. 全程维护健康:生物安全规范和执行 4. 独立兽医服务:月度兽医访问制度 5. 关键:两点式生产布局,全进全出 人才团队:有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农场主 营养管理:专业的营养解决方案 数据化管理:全面数据化 生产管理:规范和标准 技术:资源整合 小结: 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不专业、不规范、不标准、不工匠、不信息。这些特色都是中国养猪业传统意识和实践的遗产!!!面对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出路一方面就是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另一方面,就是建设现代化养猪生产体系。一个与时俱进的养猪生产的基础必须是建设一个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将遗传、营养、健康、生产、管理发挥到极致。 论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建设 育种和制种体系: 品种从哪儿来? 品种怎么改良? 怎样制种和扩繁? 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地址怎样选择? 生物安全制度与执行? 怎样运输管理? 怎样进行饲料供应管理? 怎样进行人员管理? 生产管理体系: 数据和信息化管理 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 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和选拔 培训机构与方法 专业化技能 团队合作精神 工匠精神 总结—— 中国养猪业正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生产方式转型。传统的意识、方法、实践和人正在阻碍我们走向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摈弃传统之桎梏,学习欧美现代化养猪生产技术、管理和实践,建立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养猪生产体系。我们需要体系意识,整合资源,合同共赢,不断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养猪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之路!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