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闻 > 国内新闻 > 解析2014年惠农政策对养猪业的影响
作者:陈杰来源:猪e网原创时间:2014-04-29 08:06点击:次
农业部网站4月25日发布2014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50条。 与养猪户紧密相关的惠农政策有: 1、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解读分析:俗话说,猪粮安天下。充分说明的生猪养殖的重要性。生猪调出大县政策从2007年开始实施,目的是调动地方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流通,引导产销有效衔接,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安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是国家为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正想政策的效果如何?奖励资金的管理使用能否安全有效,取决于能否让广大养殖户知晓并参与进来,真正按照政策方向发展。 2、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4年,国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解读分析:2014年开始探索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目前国内生猪等农产品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机制是国际通行规则,有形之手要与无形之手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调控效果。收储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养猪户,对产业链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考虑却不够。如果不发挥市场作用,不考虑下游企业的诉求,最终效果会与初衷大相径庭。 3、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近年来,农业部在种植、畜牧、水产和农垦等行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部分省、市也围绕地方追溯平台建设积极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全国范围“三品一标”的蔬菜、水果、大米、猪肉、牛肉、鸡肉和淡水鱼等7类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监管信息可共享”。 解读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要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基本要求,推行猪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责任追究的重要保障。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高能力、扩大范围、强化监管、开展宣传,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目前,我国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真正主体和主要实行者,在非强制性要求可追溯的情况下,企业是否有可实行可追溯体系的动机?实行可追溯体系其成本收益有哪些?可追溯的猪肉能否实现优质优价?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从实践上进行总结,从政策上给予引导。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