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猪市行情 > 行情点评 > 地方畜牧局 > 2015年四川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报告

2015年四川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报告

作者:曾紫华来源:四川省农业地方厅时间:2016-01-26 14:14点击:

  据对全省68个生猪生产大县监测点的监测,2015年,我省生猪生产基本稳定,存、出栏量处于监测以来低位;生猪价格波澜不惊,1季度较2014年提前1个月触底,稳步回升后保持中高位走势;饲料原料及育肥猪配合料均价总体稳中下浮;自繁自养和育肥场户的养殖效益历经1季度严重亏损后逐渐回升,于5月底站上盈亏均衡线,全年呈先亏后盈态势,扣除亏损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150元~350元不等。预计2016年全国性母猪结构调整将进入平稳期、数量减幅将放缓;行业高景气度恐将持续,全年生猪及猪肉市场零售价不排除触碰2011年9月最高均价的可能。继续转变猪业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水平,准确把握政策和适时研判市场,促进新型养殖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保障市场供给,是2016年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一、生猪及饲料价格基本情况

  1.生猪价格基本动态

  1)育肥猪:育肥猪均价在2015年开年后即承接上年度11月下旬下行的趋势继续下跌10周,至3月底跌至全年最低价位12.71元/公斤,较2014年的最低价少跌1.66元/公斤,并提前1个月触底;之后稳步回升14周,并于7月起大幅拉升6周至8月第2周的18.31元/公斤,创下2012年以来的3年新高,全年最高均价与最低均价差为5.70元/公斤,振幅44.06%;8月下旬又小幅震荡下调15周至11月底的16.97元/公斤;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于12月初再次小幅攀升至年底收官价17.48元/公斤。全年育肥猪均价15.58元/公斤,同比上涨2.05元/公斤,涨幅15.15%。

  2)仔猪:仔猪均价从2011年8月末的最高价31.61元/公斤震荡下行3年之久,至2015年1月初的最低均价15.06元/公斤方才止跌企稳,最高均价与最低均价差为11.27元/公斤,振幅达74.83%。尔后一路稳步回升至8月第3周的26.33元/公斤,在小幅调整17周后,于12月下旬再次企稳以22.39元/公斤收官。全年仔猪均价20.97元/公斤,较上年平均上涨3.23元/公斤,涨幅18.21%。

  3)后备母猪:监测点后备母猪从2011年10月中旬的高点1515元/头震荡下行至2015年2月中旬3年来的最低均价1121元/公斤,振幅35.15%。2015年全年后备母猪与育肥猪价格走势相近。1月开始连续小幅下跌7周,下探到2月中旬1121元/头后企稳回升至8月中下旬的1334元/头;之后小幅调整16周,于12月下旬企稳小幅回升至年底以1288元/头报收。全年后备母猪均价1228元/头,较上年均价仅上涨12元/头,略涨0.99%。

  4)猪肉:全年猪肉零售均价除了4月中旬触底时间晚于育肥猪均价1个半月外,整体走势与育肥猪均价走势极为相似。全年最高周均价为8月第4周28.61元/公斤,最低周均价在4月第3周21.85元/公斤,差价6.76元/公斤,振幅30.94%;全年最高月均价为9月28.48元/公斤,较最低月均价4月21.91元/公斤,差价6.57元/公斤,差幅29.99%。全年均价25.15元/公斤,较2014年上涨2.53元/公斤,上涨11.18%,没有出现舆情关注将突破2011年9月第3周的最高均价31.45元/公斤情况,印证了我们对此的提前研判。

  2.饲料原料及育肥猪配合料价格基本动态

  2015年饲料原料及配合料均价走势的最大特点是,前3年猪价下行,饲料原料及配合料总体稳中有升,而2015年尤其是猪价企稳回升后的第3、4季度,除鱼粉以外,其它饲料原料及配合料虽然高位运行,但整体表现呈缓慢下调之势,尤以豆粕、小麦麸、玉米同比跌幅为甚。

  表4  2015年四川生猪监测点1-12月饲料均价统计表

  单位:元/公斤

  1)玉米:全年呈前高尾低断崖式走势。从年初随生猪价格震荡运行至8月上旬,玉米价格维持在2.52~2.58元/公斤之间。尔后迅速下滑至11月中旬,创全年最低价2.31元/公斤后止跌回稳,与年内最高价相差0.27元/公斤,跌幅10.47%。全年平均2.50元/公斤,同比降0.06元/公斤,降幅为2.34%。虽全年平均价格跌幅不大,但已回到2011年3月初的水平,较2012年9月和2014年9月的最高价2.67元/公斤,下降了13.48%。

  2)小麦麸:全年总体呈前高尾低阶梯状下降走势,最高2.24元/公斤(1月第2周),最低1.87元/公斤(12月),振幅19.79%;全年平均2.05元/公斤,同比跌幅8.07%,已回到2011年4月和6月的价位。

  3)豆粕:全年逐周下跌。1月第1周为全年最高价4.21元/公斤,之后一路直线下滑到3.50元/公斤(12月第3周),为2008年监测以来的次低价,回到2010年7月第1周的价位。全年平均3.81元/公斤,同比下降12.81%。

  4)鱼粉:鱼粉均价包括了进口和国产的平均价格,进口鱼粉起主要带动作。全年亦呈先扬后抑、由高到低阶梯状下跌的趋势用。全年最高均价出现在1月第4周11.62元/公斤,最低均价出现在12月末周10.84元/公斤,最高与最低幅度为7.20%,最低价与2014年7月中旬接近。全年平均11.25元/公斤,较去年均价10.77元/公斤上涨4.46%,接近2013年均价,是饲料原料中唯一年均上涨的原料。

  5)育肥猪配合料:全年呈前8月高位运行、后4月逐级下行的态势,与玉米均价走势相近。全年最高均价3.57元/公斤贯穿1、2月,最低3.40元/公斤出现在12月末,最低最高价差幅度为5.00%,与2012年8月初的价位一致;全年平均3.52元/公斤,较上年下跌0.85%,总体属高位运行。

  二、监测点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1.生猪存栏总量

  2015年,四川监测县1~12月份呈环比5增7减、同比12减的趋势。1月份存栏总量最高,12月份最低。与全国4000个监测点环、同比相比,四川存栏总数增减幅度上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1)环比:1~12月,全省监测点生猪存栏总量环比与全国4000个监测点12个月4增8减略有不同。增加月份全国监测点集中在7~10月,而四川则是分布在3月、6月和8~10月。四川9月份增幅最大,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93个百分点;1月减幅最多,高于全国平均减幅0.27个百分点以上。

  2)同比:1~12月,全省监测点生猪存栏总量同比与全国4000个监测点同比一样,全部都是下降,但降幅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监测点有9个月同比降幅在8%之上,而全国监测点有11个月同比降幅超8%以上,降幅及下降月份数均高于四川。

  2.母猪存栏量及存栏比重

  1)存栏量:1~12月份母猪存栏量环比仅8月略增。全年5月份环比下降最多为2.83%。母猪存栏量同比全部月份下降,下降幅度最大月为7月的19.93%,高于全国4000个监测点减幅最大月4.43个百分点;最小月为1月的11.17%,低于全国减幅最小月0.23个百分点。而全国监测点12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同比均全部为下降,其中12月份同比降幅最小为11.40%。全年来看,四川监测点母猪存栏量同比减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

  2)存栏比重:能繁母猪存栏比重正常值为9%~11%。它是显示母猪、仔猪、育肥猪存出栏数量关系的重要指标。

  四川监测点2015年1~12月能繁母猪存栏比重环比5增7减,同比全降。最高月为2月份的12.87%,最低月为10月份的11.32%,平均为12.05%,显示能繁母猪存栏比重已逐渐回归正常,年内相对稳定。从图10-2看出,自2008年5月监测以来,我省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比重由监测初期的10.74%逐年震荡上升到2012年4月的最高点15.78%,又逐年震荡下行至2015年10月的最低点11.32%,反映了我国生猪数量尤其是价格波动期养殖效益起伏的过程。

   

  3.仔猪存栏量及存栏比重

  3.1  存栏量:2015年1至12月,全省监测点仔猪存栏量总体呈前高后低的波浪形走势。环比月份存栏量呈5增7减趋势,增加量3月份最多达3.43%;4月份减少量最多,减少4.74%。同比来看,月份存栏量呈全部减少趋势,量减少最多的月份为12月,减少10.25%。

  3.2  存栏比重:1月~12月,监测点仔猪存栏比重一高一低分别出现在年初与年末。3月最高为31.22%,11月最低为29.41%,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全年仔猪存栏量和比重在时间节点上的变化,反映了出栏年末宰杀年猪准备过节,减少存栏甚至不予补栏、待春节后再补栏的传统习俗,也显示了低迷期减少补栏观望氛围。

  

  4.育肥猪存栏量及存栏比重

  截至12月底,监测点育肥猪存栏量环比6增6减。1月末存栏量环比减幅最多(-5.65%),12月次之(-4.82%),而9月份环比存栏增幅最多(2.62%)。同比呈1增11减的趋势,仅1月份存栏量同比增2.48%,12月份存栏量同比减幅最大(-10.01%)。这既与母猪存栏减少有关,也与冬至后市场需求及宰杀年猪有关。

  截至12月末,监测点育肥猪存栏比重月份上6增1平5减。11月份最高占58.71%,3月最低占55.94%。

  

  5.育肥猪出栏量和出栏率

  1~12月,监测点育肥猪出栏量月份上呈现环比7增5减,同比仅1月份增其它各月呈下降的趋势。环比11月增幅最大,为6.59%,3月减幅最大为11.36%;出栏率9月份最低为14.45%,1月份最高为17.74%。同比出栏量9月份下降幅度最大(-14.60%),1月份增长5.46%。全年出栏总量较上年度减少7.31%。

  从图13-2看出,7年多来的监测显示,每年12月和次年的1月为出栏高峰月,出栏的低峰月多出现在当年的4、5月和8、9月,恰好分别是育肥猪价格的触底期和高峰期。

  三、饲料成本及流通环节情况

  1.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比例情况

  2015年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66.93%,较2014年的67.91%略有下降。总体呈原料下降幅度大、配合料下降幅度小的趋势。从图14-2看出,2015年饲料成本占比呈现8周阶段性波动,较往年异同稍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分析。

  

  2.肉—猪价差情况

  肉—猪价差是指猪肉零售价格减去育肥猪出栏价格的差,它从一个侧面(或部分)反映了贩运、屠宰、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等6个环节的利润分配。截至12月,监测县肉—猪价差环比6增6减、同比10增2减,环比最高月为10月的10.48元/公斤,最低月为5月8.65元/公斤,增幅最大为8月的11.26%。至12月末,全年肉—猪价差平均为9.57元/公斤,较上年度平均增长5.28%。从图15-2看出,7年多来,肉—猪价差常年最低为4、5、6、7月而以5月居多,价差常年最高月在2月,春节期间肉铺歇业居多之故。

  

  四、养猪场户的盈亏情况

  1.规模养殖(自繁自养)盈亏情况

  猪料比是育肥猪出栏价与育肥猪配合料销售均价、或自配料每公斤原料均价的比值,用来衡量规模场户养猪效益的基本盈亏指标。

  据监测,2015年规模场户(自繁自养)盈亏水平开年延续下挫走势,并于2月开始进入严重亏损期达两月之久;于3月末触底反弹,直至5月末才重回盈亏平衡线上。猪料比全年最高为9月第2周的5.17比1,此时出栏利润在350元/头以上;最低为3月第4周的3.58比1,此时出栏亏损130元左右;按四川猪料比均衡线4比1定量定批次养殖计算,全年全批次平均猪料比为4.45比1,较去年提高16.80%。多数自繁自养场户按全年定量定批出栏,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扣除1季度亏损后在150元以上。鉴于配合料全年均价下浮远低于豆粕、小麦麸和玉米等原料下降的幅度,因此,自配料的养殖企业较单一购买配合料的养殖企业,其效益有更多的利润。

  2.育肥户(散养户)盈利情况

  猪粮比是育肥猪出栏价与玉米市场均价的比值,用来衡量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养猪效益的基本盈亏指标。

  据监测,育肥户(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全年盈亏水平走势与规模场户的盈亏水平略有不同。全年最高猪粮比为12月末周的7.62比1,此时出栏利润为630元左右;最低为3月末周的5.04比1,此时出栏亏损140元以上。全年52周中仅19周猪粮比处于5.50比1之下,且从8月开始一直保持较高盈利水平。按四川猪粮比均衡线5.5比1定量定批次养殖计算,全年全批次平均猪粮比为6.29比1,较去年相比增长19.13%。多数育肥场户按全年定量定批出栏,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240元左右。

  从表12看出,2008年~2015年8年中,“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赢”的猪周期被一年内的大幅波动所替代。

  五、全年生猪生产及价格走势基本特点

  1.生猪价格前5月亏后7月赢

  育肥猪均价从2014年9月中旬开始震荡调整至2015年3月(第4周)25日最低点,尔后震荡向上至8月(第2周)12日小幅震荡向下,12月初再次企稳小幅回升至年底。

  2.提前1月触底反转,效益好于前3年

  全年开年即亏损,1季度亏损最大,平均每头亏损180元以上,3月份亏损达300元左右。3月下旬触底回升至5月下旬回补亏损后,6月份开始盈利。7月至12月平均每头利润在500元以上,全年扣除亏损后,平均每头盈利在240元左右。从连续监测(图16-2和图17-2)观察得知,近8年各年触底月份从7月逐年提前至3月。2015年亏损、触底、反转、盈利时间均较上年度提前1个月左右。

  在实际调查中还发现,四川各地养殖成本不均衡,按出栏一头育肥猪计算,上半年多地成本在每公斤15元~16元之间,而下半年尤其是第4季度以来,养殖成本降至每公斤14元以内,其效益更为显著,每头育肥猪利润在400元以上。照此评估最大亏损期和最大盈利期效益,均与按国家确定的猪粮比和行业计算的猪料比有一定的出入。需要进一步调研和改进测算方法,使理论测评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3.猪肉市场零售均价未突破历时8年监测的最高均价

  2015年全年最高月为8月第5周的28.61元/公斤,较2014年、2013年和2012年猪肉零售均价最高周分别高出16.87%、9.28%和6.56%,但低于2008年监测以来2011年9月第3周最高均价31.45元/公斤的9.03%。实现预测3月份触底后的回升是生猪价格低迷近3年来的恢复性上升、市场平均猪肉零售均价不会超过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价的预期。

  4.全国性生猪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年份

  随着各省区生猪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实施,连续3年母猪存栏量的调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成为各地解决农村环保的重要措施。农业部全国4000个监测点母猪存栏已连续28多个月下降,2015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已下降至3800万头左右。据行业推算,较2014年同期下降近一半。我省监测县母猪存栏比重从2012年4月的15.78%逐年下降到2015年10月的11.32%,下浮达4.46个百分点;2015年年末仔猪存栏量和肥猪存栏量同比均低于10%以上。母猪存栏量的结构调整,致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减少,市场需求随季节性供应致价格升幅较大。由此也看出前3年产能过剩的趋势得到释放。

  二是饲料原料及配合料价格下浮降低养殖成本。2015年饲料原料及配合料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从3季度起开始下降,尤以小麦麸、豆粕和玉米为甚,分别较上年度均价下降12.81%、8.07%和2.34%,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支撑了养猪效益的提升。

  因此,生猪存出栏降低、价格回升的正向作用,与饲料价格降低的反向作用,致养猪效益增幅明显。

  六、2016年价格走势预测

  2015年我省生猪价格走势实现了年初“2015年生猪市场整体情况将好于2014年”的预判。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养殖区域化力度的加大、全国性能繁母猪数量的大幅调减,以及近年来经济形势低于预期,生猪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无害化、智能化、产业化,将成为现代农业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猪生产和市场“3年1周期”的格局,已被1年内或跨年度的行情波动所替代。

  根据对2012年3年以来生猪存出栏结构和价格走势情况,结合当前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的研判,受环保、土地、资金,以及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大幅度下降的惯性作用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6年养猪行业高景气度恐将持续,深度亏损的情况难以出现。一是全国性母猪结构调整将进入平稳期,生猪存出栏数量减幅从1季度末期将逐步放缓,存栏水平将随价格高位运行的效益刺激而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全年生猪及猪肉市场零售价不排除季节性和局部性触碰2011年9月高位均价的可能。二是据行业统计分析,跨年度国储玉米库存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2016年玉米市场供应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为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带来利好。但全年生猪价格和养猪效益还将受其市场季节性消费需求、养殖水平、冬春和夏秋局部性疫情、进口猪肉量关联,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餐桌食品结构变化等紧密相关。

  七、建议

  一要继续转变猪业生产方式。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既要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又要在调整存栏结构的同时适时增加优良品种,继续推行“公司+专合社+农户”及“温氏模式”等适度规模发展的生产方式,走种养结合、健康养殖的路子。在散养继续退出、土地流转加快、集中连片种养、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加强等新业态下,各地尤其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应继续做好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在标准化、规模化、无害化、信息化和产业化运作上下功夫,促进新型养殖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供给。

  二要准确把握政策和研判市场。养殖场户要通过网站、报刊、手机APP、电视和电台等多渠道实时关注国家农业政策和市场动态,准确研判生猪价格走势。要根据消费季节、冻猪肉收储及进口猪肉数量等调整猪群结构,提前谋划母猪配种、仔猪和育肥猪补栏,做到不压栏,理性地适时出栏,避免“逢高必追,逢贱就砍”现象,尤其应探索错峰销售的新路子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以上数据和简析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曾紫华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