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批发平均价走势相对平稳,稳中有降。
2017年10月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55元/斤,比9月29日的8.75元/斤下降2.29%;比2017年9月6日的9.15元/斤下降6.56%;比2016年10月6日的9.45元/斤下降9.52%。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10.22%,本周同比降幅有所缩小。
本周(2017年9月30日至10月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走势基本平稳,稳中有降。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8.98元/斤(10月2日),比上周的8.93元/斤上涨0.56%;最低价8.55元/斤(10月5日),比上周的8.75元/斤下降2.29%。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43元/斤,高出5.03%。肉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2.06%明显放大。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小幅上涨、最低价明显下降,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
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中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中前期肉价略有上行、周后期回落幅度较大。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728.43头,比上周(9月23-29日)的2056.17头减少15.94%;比前2周(9月16-22日)的1993.29头减少13.29%;比前3周(9月9-15日)的1973头减少12.30%,比前4周(9月2-8日)的1929.86头减少10.44%。
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是1702头,同比增加1.55%。上周同比增加10.84%,本周同比增幅大幅缩小。
本周时跨国庆、中秋“两节”,肉价在小幅波动、稳中有降的状态下平稳度过。肉价之所以出现一些波动,完全是上市量波动造成的。而上市量之所以出现波动,是屠宰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举措造成的。此前一些业内人士曾经预期,两节期间肉价会出现一些上涨,屠宰厂也希望在两节期间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而真到了两节期间,却发现社会团体都放假了,人们探亲访友、游览大好河山去了,肉类消费反而下降了。运到市场的白条猪发不出去了,只好压缩上市量。就是在这种反复调整上市量的过程中,造成肉价波动,也导致日均上市量环比大幅下降。
正是由于日均上市量环比大幅下降(本周日均上市量在近1个月中处于最低水平),才使得本周肉价环比降幅较小。需要指出的是: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下降并不是毛猪供应不足,而是屠宰场为了稳定肉价减少了屠宰量。只有通过减少屠宰量才能够阻止肉价进一步下滑,说明养猪场、屠宰场用来稳住价格的手段已经不多了。短时间内通过减少出栏量和屠宰量来稳定价格是可以的,但是那些被继续留栏的毛猪终归是要进入屠宰场和市场的,当那些留栏时间较长的毛猪与适重毛猪出栏时,猪价、肉价还是会继续下滑的。所以我们敢于断定,肉价在短时间内仍然处于下滑区间。
两节期间和两节前后,肉价没有出现明显波动,与毛猪供应充足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前我们多次强调,毛猪供应正在由供求基本平衡向供应略大于需求转变,两节期间肉价的走势就反映出这种转变正在进行中。
后期肉价还有继续下滑的空间,正如我们在9月22日的《每周动态》中所说:“按照近期毛猪的产能来看,屠宰厂压低毛猪收购价的行为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逞,而提高白条猪销售价格的企图则很难奏效。猪价、肉价正在进入1个缓慢的下降区间,这种缓慢下降的态势一直会延续到冬季销售旺季到来之前”。
“所以,养殖场,特别是那些小型养猪场还是应该坚持顺时出栏的原则;压栏,有可能得不偿失”。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大幅下降。
10月6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3.66元/斤,比9月29日的3.73元/斤下降1.88%;比2017年9月6日的4.78元/斤下降23.43%;比2016年10月6日的3.24元/斤上涨12.96%。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上周末,年同比上涨9.38%,本周同比涨幅有所放大。
1个月的时间价格下跌超过20%,这个降幅的确非常大。之所以出现这种跳水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其中既有季节性波动的因素,也有需求下降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前期价格虚高,为价格快速下降预留了很大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当产区告别高温酷暑以后,蛋鸡的产蛋量会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产蛋量增加,供应充足,价格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下降是随着气温下降而逐步下降;进入农历八月以后,糕点厂制作月饼的工作会逐渐告一段落,用蛋量也会下降,蛋价会随着糕点厂用蛋量下降而下降。
此外,前期价格过高,存在着虚高的成分,也为近期价格快速下降预留了很大空间。我们在9月22日的《每周动态》中谈到:“前期虚高的价格确实是 ‘高处不胜寒’,本周的价格是在从高处跌了一下,后期还会继续跌几次,直到重新考虑压缩产能。”本周价格下降的幅度较小,后期还会继续下降。
造成后期价格继续下降的原因有2个:1个是前期鸡蛋价格上涨并不完全是供应不足造成的,其中有人为拉动的因素。种种人为拉动的因素我们在前期曾经反复谈到过。因为与往年价格上涨不同的是,往年价格上涨是养鸡场鸡蛋存量不足,批发商为了收购到鸡蛋,必须抬价收购,通过竞价收购拉高的价格;而本次价格上涨,即使是在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养鸡场仍然存有充足的鸡蛋,收购过程一直比较顺畅,供应宽松,并没有出现短缺。价格上涨的基础并不牢固,这是其一。
其二是,11月份以后,将有一大批新鸡进入开产期或者产蛋期,随后还要源源不断到新鸡进入开产期和产蛋期,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鸡蛋生产的主力军是青壮年鸡,鸡蛋的产能是充足并且略有过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养鸡场最好不要储存鸡蛋,趁着别人为你抬价的时候尽快出货,消化自己的库存。不要急于扩充产能,看看再说。”
在这种形势下,鸡蛋期货的价格也出现比较明显的降幅此前我们曾经谈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蛋鸡养殖业则有可能进入寒冬。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北京地区蔬菜供应模式已经由夏季模式转变为秋季模式。北京地区蔬菜供应秋季模式的表现形式是:冷凉地区露地种植的蔬菜全面退市,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及北京以南地区的蔬菜相继上市;北方产区露地生产的蔬菜逐渐退市,取而代之的是北方设施蔬菜开始上市。目前北京市场上供应的蔬菜正在进行着这种转变。
10月6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93元/公斤,比9月29日的2.03元/公斤下降4.93%;比去年同期的1.94元/公斤下降0.52%。周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上涨4.10%,本周同比由小幅上涨转变为微幅下降。
本周内的最高价2.03元/公斤(10月1日),与上周的2.03元/公斤持平;本周内的最低价1.93元/公斤(10月6日),比上周的1.94元/公斤下降0.52%。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菜价是波动下滑的。
目前看来,秋季蔬菜供应形势表现出2个特点:
1、秋季蔬菜供应的总量是充足的,个别品种存在着阶段性卖难现象,也有的品种在后期会出现短时间供应偏紧现象,受到去年秋季菜价苦乐不均的影响,今年部分蔬菜的种植结构有所调整;
2、北京及周边地区9月份的天气状况比较理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一些,蔬菜的亩产会有所增加,上市期也会有所提前,供应期也会有所延长。供应链衔接比较顺畅,部分品种供应链衔接存在重合现象。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长茄
10月6日,新发地市场长茄的批发价是0.5-1.3元/斤,上周同期(9月29日)的价格是0.5-0.7元/斤,周环比上涨50%。去年同期是0.55-1.6元/斤,年同比下降16.28%。
上周市场上销售的长茄以北京自产的为主,价格与北京自产的广茄不分上下。本周,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大棚的长茄上市量在增大,辽宁海城长茄的上市量也有所增大。由于寿光、和海城的长茄是暖棚生产的,可以供应整个冬春季。大棚生产的长茄,果型整齐,表皮光亮,质量明显好于露地生产的,所以寿光、海城长茄的价格高于北京露地生产的长茄。
近期,辽宁海城暖棚的长茄已经进入收获期,原本可以大量供应北京市场。但是,由于北京自产的露地长茄和广茄迟迟没有退市,供应充足、价格又低,辽宁长茄运到北京卖不上价,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所以,海城暖棚长茄一时难以大量进京。现在海城的商户在看北京的天气,在北京出现霜冻之前,北京自产的长茄、广茄不会退市,海城的长茄就难以大量进京。
寿光的长茄也是如此。寿光长茄采用泡沫保温箱包装,海城长茄采用纸箱包装,北京长茄采用塑料袋包装,不要说运费,单就保鲜的包装费就北京的高出一截。所以,在北京地区出现霜冻之前,山东、辽宁生产的长茄只能以当地消化为主,或者长途跋涉进入南方市场。
2、胡萝卜
10月6日,新发地市场胡萝卜的批发价是0.3-0.4元/斤,上周同期(9月29日)的价格是0.3-0.5元/斤,周环比下降12.5%。去年同期是0.5-0.6元/斤,年同比下降36.36%。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胡萝卜主要产自河北与内蒙交界地区。包括河北张家口的尚义、内蒙乌兰察布(乌市)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右中旗)。今年夏季以来,胡萝卜的供应链衔接一直表现出重合状态,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所以,河北北部、内蒙中东部的胡萝卜上市以后,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近期,上述地区已经出现几次霜冻,地里的胡萝卜亟待销售,所以,无论是菜农还是蔬菜生产基地,都面临着较大销售压力。
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在那里建有基地,他们反映,当地虽然出现霜冻,最低气温一度也下降到0℃以下,但是地里还没有上冻,他们正在组织人力抢收胡萝卜,如果土地上冻以后,没有刨出来的胡萝卜就只能被冻在了地里。尚义的胡萝卜运到新发地市场,商品化过程所发生的费用约0.23元/斤。只要市场价高于0.23元/斤,他们就会把胡萝卜运抵市场。实际上,市场上也偶尔出现0.23元/斤的胡萝卜。
这茬种植胡萝卜的农户收入是比较低的。
3、菜花(花椰菜、实心菜花、实花)
10月6日,新发地市场菜花的批发价是0.5-0.7元/斤,上周同期(9月29日)的价格是0.5-0.8元/斤,周环比下降7.69%。去年同期是0.8-1.5元/斤,年同比下降47.83%。
本周市场上销售的菜花全部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张家口的菜花已经在北京市场上完全退市。
在夏季,菜花的供应地是张家口,当时实花的种植面积很少,实花的价格高于散花。北京周边地区的实花上市以后,价格比张家口的下降了一半儿左右。
据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去冬今春,菜花的价格十分低迷,云南菜花进京,销售价格仅仅相当于菜花商品化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有可能影响到今冬明春的供应。新发地市场的1家商户在山东、江苏、浙江都建有菜花生产基地,他们反映,他们自己菜花的种植面积是有所压缩的。
随后上市的是河南、陕西、湖北、江苏、浙江、福建、云南、四川的菜花,今冬明春的价格会高于去冬今春。
4、芹菜
10月6日,新发地市场芹菜的批发价是0.5-0.8元/斤,上周同期(9月29日)的价格是0.6-0.9元/斤,周环比下降13.33%。去年同期是1-1.2元/斤,年同比下降40.91%。
本周上市的芹菜主要来自山东,以禹城、商河为主,还有少量天津的。河北张家口的芹菜基本上从北京退市,偶尔来一些芹菜,由于当地已经上冻,芹菜的质量有所下降,批发价在0.3元/斤左右。
山东芹菜在北京的销售期是比较长的,近期上市的是露地芹菜,是“先头部队”,随后上市量会快速加大,短时间内价格可能还会有所下滑。
冬春季芹菜的供应主要依靠大棚生产,包括天津、河北和山东。按照目前的供应形势,后期(秋冬春季)芹菜的价格有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责任编辑:崔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