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猪市行情 > 行情点评 > 新发地刘通 > 每周市场动态(2018.1.20-2018.1.26)

每周市场动态(2018.1.20-2018.1.26)

作者:刘通来源:新发地时间:2018-01-30 09:18点击:

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波动下行。
    2018年1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90元/斤,比2018年1月19日的9.30元/斤下降4.30%;比2017年12月26日的9.40元/斤下降5.32%;比2017年1月26日的11.13元/斤下降20.04%。周环比大幅下降;月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17.33%,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放大。
    本周(2018年1月20日至2018年1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小幅波动,明显下行。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9.30元/斤(1月21、22日),比上周的9.45元/斤下降1.59%;最低价8.90元/斤(1月26日),比上周的9.28元/斤下降4.09%。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40元/斤,高出4.49%。肉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1.83%明显放大。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下降,其中最低价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大幅拉大。
    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肉价是在波动下行的。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2226.71头,比上周(1月13-19日)的2137.14头增加4.19%;比前2周(1月6-12日)的2037.86头增加9.27%;比前3周(12月30日-1月5日)的1960.71头增加13.57%;比前4周(12月23-29日)的1956.86头增加13.79%。
    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是2343.14头,同比增加-4.61%。上周同比增加为-16.78%,本周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去年同期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正处于节前采购高峰期,是上市量最多的时间段。所以,如果按照公历对比,本周的日均上市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如果按照农历进行对比,本周是农历腊月初四至初十,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是2001.57头,今年同比增加11.25%,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进入农历腊月以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之中,整体价格在波动中缓慢下行。这种下行,实际上是供应增加的幅度超过需求增加的幅度所致。在正常情况下,每当进入农历腊月以后,需求总是稳步增加的,今年也如是。但是,由于近几年北京一直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外来人口是在稳步减少的,这也导致近几年进入腊月以后需求的增速是放缓的,屠宰厂如果仍然按照往年的惯例增加同样的供应量,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是导致今年进入腊月以后肉价下滑的1个原因。
    但是,外来人口离京以后,他们到原住地还是需要消费猪肉的,猪肉消费地域发生了分流,对猪肉的总需求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影响。所以,导致近期新发地市场白条猪价格下降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人口疏解,最主要的还是毛猪、白条猪供应能力的增加。
    毛猪的供应能力是稳步增加的,今年农历腊月初四至初十,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日均销量增加的幅度超过10%就是毛猪产能增加的最重要的数据。毛猪供应能力实际上已经大于需求,只是因为近期已经进入1年需求最为旺盛的时间段,供应大于需求的状况表现得并不明显,以至于肉价仅仅是缓慢下滑。如果到了需求的淡季,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会得到相对比较明显的表现。
    目前的基本状况是:虽然肉价有所下滑,养殖业仍然有相对较高的盈利空间,控制产能扩张的问题还没有被提到议事议程,只有到了养殖业进入微利甚至有所亏损的时候,压缩产能的问题才会被逐渐提及。
    目前的问题是:每当肉价(猪价)出现上涨的时候,人们总能从产能不足上找出原因(至于产能是不是不足,没有可信的数据支撑);每当肉价(猪价)出现下降的时候,人们总能从需求不足上找出原因(至于需求是不是不足,同样拿不出来可信的数据支撑)。都到了这个时候(进入农历腊月以后),如果肉价还在下降,还说是需求不足造成的话,那么什么样的需求算旺盛?什么时间段算作需求的旺季?同一个体系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毛猪的存栏量同比是下降的,毛猪的屠宰量是增加的,增加的部分难道是凭空而来的吗?
    近期白条猪价格环比明显下降,是前期压栏毛猪集中出栏的结果。前期肉价上涨,是养殖场压栏的结果,不是毛猪的存栏量不足。而当时养殖场之所以敢于压栏,无外乎是因为相信有毛猪产能不足的说道。正如此前我们反复提醒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养殖场还是应该坚持顺时出栏的原则,避免出现春节前集中出栏的现象。”
    当然,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肉价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很难出现实质性的上涨,即使出现短暂的上涨,那也是节日效应的表现,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涨幅也不会太大”。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在周前期反弹,周后期有所回落。
    1月26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4.34元/斤,比1月19日的4.32元/斤上涨0.46%;比2017年12月26日的4.49元/斤下降3.34%;比2017年1月26日的2.84元/斤上涨52.82%。周环比微幅上涨;月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上周末,年同比上涨54.84%,本周同比涨幅与上周基本持平,略有缩小。
    对于蛋价的涨跌,我们不好多做评论。因为养鸡场鸡蛋的出厂价是按照网络公司的报价出货的,网络公司的报价是按照鸡蛋期货庄家的意志撰写的,我们关注的是: “养鸡场还是尽快把鸡蛋变现为好。可以这样说:‘变现是硬道理’。”此外我们关注的是“鸡蛋价格在春节过后会不会跳水。”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
    1月26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65元/公斤,比1月12日的2.36元/公斤上涨12.29%;比去年同期的2.98元/公斤下降11.07%。周环比微幅上涨;年同比明显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9.92%,本周同比降幅继续放大。本周末是农历腊月初十,去年腊月初十的价格是2.50元/公斤,同比上涨6%。
    本周内的最高价2.65元/公斤(1月26日),比上周的2.37元/公斤上涨11.81%;本周内的最低价2.36元/公斤(1月21日),比上周的2.32元/公斤上涨1.74%。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菜价是在连续上涨的。
    本周之内,我国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经历了1轮大范围的强降雪、强降温天气过程。在新发地市场的表现是:北方设施蔬菜受降温的影响,大棚蔬菜生长速度有些缓慢,短时间内可供采摘的产量有所减少,拉动价格出现短时间的上涨;北方地区冬储蔬菜存量充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南方产区蔬菜多为露地生产,在强降雪、强降温天气的袭击下,产量短时间内降幅明显。同时,南菜北运的车辆在湖北天门、河南信阳、郑州、河北邯郸段先后出现了滞留,导致市场上短时间供应不足。据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至1月26日上午,只有湖北段还没有完全开通,河南段行驶缓慢,其他路段的高速路已经完全开通,路上滞留的车辆随后会源源不断地进京,路况对运输的影响已经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
    湖北地区露地种植的菜花、圆白菜、白萝卜在上一轮冰冻雨雪天气中已经有一部分蔬菜受到冻伤,随后开始复壮,一部分蔬菜已经缓过来了。本周再一次受到冻雨、降雪、降温的影响,还会有一部分缓不过来,对后期的供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他产区的蔬菜基本上没有出现冻害,只是暂时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本周菜价明显上涨只是暂时现象。
    当然,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增大,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还会出现一些上涨。因为新发地市场是用加权平均价来描述蔬菜的整体价格水平的,反季节蔬菜上市量增大,其在加权平均价中的权重比就会增大,即便是蔬菜价格本身没有上涨,但是因为权重比增大,也会拉动加权平均价的上涨。这是因为反季节蔬菜的价格都是比较高的,其上市量增大意味着高价格蔬菜在蔬菜供应总量中权重比增大,对拉动加权平均价上涨的影响就会增大,话语权增大。
    如果我们对照近5年农历腊月《蔬菜加权平均价走势对比图》就可以看到,近期的菜价虽然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但是仍然处在1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青梗菜花(有机菜花、散菜花、散花、大花)
    1月26日,新发地市场青梗菜花的批发价是2-2.5元/斤,上周同期(1月19日)的价格是1.8-1.9元/斤,周环比上涨21.62%。去年同期是0.7-1.2元/斤,年同比上涨136.84%。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青梗菜花主要来自浙江和福建,主产地集中在浙江温州至福建莆田一带。上周上市的还有云南红河地区的,本周基本上已经退市了。由于云南菜花退市,浙闽一带生产的青梗菜花价格就有了上涨的空间。
    本周青梗菜花价格出现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降温,浙江、福建地区也受到此轮强降水、强降温的影响,对蔬菜的砍收、运输造成短时间的影响。
    而导致今年青梗菜花大幅度的高于去年同期,则是农业生产的大小年现象。去年此时,浙闽一带的菜花种植面积是比较大的,价格下降到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种植户和批发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所以,今年那里的菜花是减种的,这是近期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上涨,是属于恢复性上涨的。
    2、白萝卜
    1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萝卜的批发价是0.5-0.8元/斤,上周同期(1月19日)的价格是0.4-0.7元/斤,周环比上涨18.18%。去年同期是0.5-0.6元/斤,年同比上涨18.18%。
    在上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雪的时候,白萝卜价格上涨的幅度是比较大的。湖北白萝卜的价格在降雪之前的主流价位是0.6元/斤,降雪以后一度上涨到0.9-1.2元/斤。本轮强降雪又集中到湖北及周边地区,而此次并没有出现上次那样大的涨幅。这是因为在强降雪开始之前,许多生产基地、批发商对地里的白萝卜就进行了提前收获、提前运输、提前进入市场。
    上次强降雪,已经造成湖北露地生产的白萝卜出现一些冻害,受伤程度较小的白萝卜在后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此次强降雪、强降温过后,还是有一部分白萝卜是可以“缓过来”的,对供应是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不会太大。更主要都是冬春季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白萝卜不是只有湖北1个主产地,还有四川彭州、重庆潼南2个主产地,四川、重庆虽然也有一部分白萝卜受冻,但是总体上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3、油麦菜
    1月26日,新发地市场油麦菜的批发价是3-3.6元/斤,上周同期(1月19日)的价格是2-2.2元/斤,周环比上涨43.30%。去年同期是1.8-2.2元/斤,年同比上涨65%。
    本周油麦菜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上涨的原因主要有2个:
    1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油麦菜主要来自2个产区,1个是辽宁沈阳;1个是山东聊城。由于近期气温大幅下降,影响了大棚内的温度,油麦菜生长速度放缓,短期内可收获的油麦菜产量下降;
    1个是前期油麦菜价格过低。1个月之前,油麦菜的批发价只有1元/斤上下,所以在上一茬油麦菜收获以后,下一茬的种植面积缩水,导致近期油麦菜的价格出现上涨。
    前一段时间我们曾经感慨,冬季油麦菜的价格比夏季还低。后来一些农户改种了其他蔬菜,在强降温的情况下价格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4、架豆
    1月26日,新发地市场架豆的批发价是3.7-4元/斤,上周同期(1月19日)的价格是3-3.6元/斤,周环比上涨16.67%。去年同期是2.3-4.7元/斤,年同比上涨10%。
    本周架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运输不畅造成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架豆主要来自云南宝山,此外还有少量来自广东茂名。茂名的架豆已经到了上市的尾期,产地已经没有多少了,偶尔有车辆带过来一点儿。
    云南进京的车辆在强降雪以后分别滞留在湖北、河南、河北的高速路上,偶尔有些车辆能够风风仆仆地进京,供应量明显不足,造成价格出现上涨。
    随着南菜北运通道相继放行,后续会有一批车辆进京,架豆价格也会快速回归到常态。

责任编辑:崔行之  

锐奇数据

热门讨论

热门猪病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