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份下旬以来,CBOT豆粕发动了新一轮上涨行情,需求强劲,技术面利好,连续创历史新高,截至12月24日,主力3月合约报收336.50美元/ 短吨,较上周上涨1.6美元。与此同时,大连豆粕却步入了高位回调行情,主力合约809由3567元/吨,一度回落到3087元/吨的低点,下跌480元 /吨,之后,虽然受外盘拉动再次反弹到3446元/吨的高点,但迅疾再度回调,截至12月25日,809豆粕报收3324元/吨,下跌122元/吨。国内外豆粕期货背离,凸现了国内豆粕已经走出独立行情。国内豆粕期现行情相比,目前,国内43%蛋白豆粕集中出厂价在3700~3750元/吨,与期货价格发生严重倒挂,高出400~450元/吨。但是,连盘豆粕已经成为大商所最为活跃的品种,已经具备“发现价格”的功能,近期,国内现货豆粕就是与期货市场几乎同步发生回调,在连盘的打压下,现货豆粕全面转入弱势。受连盘豆粕回调的影响,近来,菜粕、棉粕等其他粕产品全面步入回调,截至12月25日,国内菜粕下跌20~30元/吨,集中出厂价在2000~2050元/吨左右(蛋白37%);棉粕价格仍在阴跌回落200多元/吨,集中出厂价地2080~2100 元/吨(40%蛋白棉粕);河北、山东等主产区花生粕集中出厂价在3100~3200元/吨(蛋白含量46%),比上月下跌400元/吨;山东、河北、山西等主产区玉米胚芽粕集中出厂价在1200~1300元/吨,比上月下跌300元/吨。至今,连盘豆粕各合约期价仍徘徊在回调通道之中,而且本波段有下破 3200元/吨的趋势,市场信心明显不足,预示着国内粕市短期内尚难摆脱弱势格局。
前期粕产品价上涨过猛 国内市场一时难以消化
前期国内豆市各品种全面飙升,豆粕、菜粕、棉粕等粕产品集中出厂价分别一度达到3800元/吨、2200元/吨、2300元/吨,创历史新高。粕价的过高上涨,直接转嫁到养殖户饲料成本上,养殖业利润大为缩减,以往可以以杂粕替代的养鸡饲料,也因为杂粕同步上涨而陷入亏损。目前,国内粕价虽有所回落,但养殖业仍未摆脱困境,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不高,饲料厂禽料销售迟缓,生猪存栏率也不高。加上寒冷的冬季来临,水产养殖处于淡季,12月份国内饲料企业的饲料销量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粕产品消耗量。在前期粕产品大涨之际,各地饲料厂普遍放量采购,库存严重膨胀,透支了粕产品后期需求,而下游养殖需求的减弱,迟滞了前期库存的有效消化。当前国内粕市回调,众饲料厂多“买涨不买跌”,退市观望,以压减库存为主。如此以来,近期各油厂粕产品销售面临较大阻力,市场价格难以获得需求支撑,行情易跌难涨。
“双节”期间将会油热粕冷 粕市价格仍难明显抬头
步入12月下旬,随着双节的临近,各地终端市场食用油的采购再次活跃,超市小包装又出现明显的上调,合肥:5L装金龙鱼调和油的价格从65.9元上调为 70.9元,较上月价格上涨了8%;5L装大豆油60.9元,比上月56.9元上涨7%;5L装花生油价格81.9元,比之前的72.9元上涨了12%; 5L装菜籽油价格66.9元,比之前价格61.9元上涨了8%。厦门:5升装鲁花花生油从不到106元调到123元,盛洲浓香花生油的价格也从上周的80 多元上调至110元左右;金龙鱼浓香花生油则涨了20元左右;其他品牌如爱佳、元宝等的大瓶装花生油均已突破百元。可见,国内市场元旦、春节“双节效应” 再次开始发酵,这无疑将增加各地油厂信心。目前,华东张家港、连云港、河南周口等地一些大型油厂正在加大开机负荷保证“双节”食用油供应,今后国内食用油价格有望稳步上涨。油厂开机负荷增加同样会提高粕产量,但是“双节”期间大量畜禽、鱼虾将出栏,国内养殖规模不增反减,粕消耗水平将面临整体下滑,即便饲料厂进行节日备货,采购计划也要低于前期水平。尤其是节日期间食用油的热销,油厂压榨成本将得到良好转嫁,反而会增加油厂对粕产品的抛货意愿,预计如果节日期间没有极为利多的因素出现,粕市价格仍难以明显抬头。
进口大豆到货量大价低 现货粕将承受更大压力
以往,由于国内油料短缺,60%的大豆都需要进口,内盘以及现货油脂油料价格都会跟随外盘同步涨跌,但是近来内外盘却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现象,正是因为市场传言中国将会鼓励进口大豆以及制成品,旨在遏制国内通胀压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强劲上涨,接近19年来的高点。而国内大豆和豆粕等油脂油料期现价格却因大量进口大豆的到货压力较大而出现阶段性的回调,可见,内外盘价格发生背离也在情理之中。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进口了335万吨大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6%,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也将在300万吨左右,预计明年1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也将高于250万吨,加上当前沿海港口260万吨左右的大豆库存,大部分油厂原料较为充足,豆粕产出量较大。而且,当前到货大豆进口关税在10月1日起从3%降低到了 1%,国家财政决定将大豆目前1%的进口暂定关税税率延期至2008年3月底,并且免除进口大豆13%增值税。如此以来,后期到货大豆量大而价格低,将造成国内外盘更大幅度的背离,从而使包括现货豆粕在内的国内粕产品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
国家降低了农产品关税 调控环环相扣粕市受压
连日来,国家调控措施连续出台,为减少粮食产品的出口,增加国内市场的供应,遏制食品价格上涨,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本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五大类、84种)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当即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消息公布当天,郑州和大连交易所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小麦等几乎所有涉及到的主要期货品种价格全部下跌,其中豆粕更是出现大跌,豆粕0809合约收报3300元/吨,跌幅达到3.34%。另悉,从明年 1月1日起,中国将再次调整进出口关税。届时,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财政部表示,明年将继续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继续对小麦、棉花等7种农产品以及尿素等3种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如此以来,不仅替代粕产品的资源会不断增加,而且也有利于降低粕产品居高不下的成本。而且,后期国家相关调控措施仍在陆续出台,以及国家货币从紧政策已经“铁定”的情况下,国内粕市长期利空已经形成,均不利于后期粕价大涨。
节后国内养殖步入低迷 粕市仍难获得需求支持
由于“双节”期间,大量畜禽、鱼虾上市,养殖场将大半空栏,即便各地养殖户及时补栏,苗雏食用饲料量也非常有限,占用饲料成分70%以上的粕产品需求将受到拖累。尤其引起注意的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由于粕产品迅速上涨,涨幅远远超过肉蛋奶价格,严重挤占了养殖户利润,逐渐使养殖业陷入困境。众所周知,我国养殖业模式至今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目前虽然养猪利润尚可,但由于养猪利润与风险不能正比,农户多选择养殖周期短、而且易管理的鸡鸭养殖。但是,由于今年家禽养殖发展规模过于膨胀,禽肉、禽蛋价格出现下滑,导致养殖出现亏损,这将严重影响广大农户养殖积极性,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减栏现象。
油脂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粕市疲态可能长期延续
今年以来,国内油脂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上涨态势,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出栏数量大幅降低,预计今年国内猪油产量将下降100~120万吨。一直以来国内猪油价格始终高出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价格300~400元/吨,高出棕榈油1000元/吨,植物油对猪油的替代优势显著,导致餐饮业、化妆品行业等转向使用植物油,国内植物油需求强劲,引起整体行情的大幅攀升。自2006年初我国取消食用植物油进口关税配额后,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不断放大。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豆油进口国,大豆、棕榈油进口量居全球第一,进口植物油的价格对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料价格一路上涨,不仅直接推动进口食用植物油价格的上升,也间接支撑了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走高。据《油世界》预测,由于生物燃料行业需求强劲,全球油籽以及制成品产量低于需求,这意味着2008年的头三个季度里,植物油价格将会继续高企不落。国内油脂原料又多为进口,油脂价格有望保持长期上涨,受“油涨粕跌” 规律的影响,后期国内粕市疲态有可能长期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