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大幅上扬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黄淮玉米主产区天气多雨,推迟了黄淮玉米上市时间。而黄淮地区作为玉米重要消费地,大量玉米就地转化为饲粮,新玉米上市时间推迟,迫使该地区饲料企业被迫向东北外购玉米,适逢国庆长假,东北铁路运力紧张,加剧了关内玉米供需紧张程度;二是9月份以后国内玉米饲粮消费进入旺季,养殖业摆脱“链球菌事件”影响后需求恢复,玉米消费进入季节性需求和恢复性需求同步增长叠加期,需求明显放大,这一点从9月下旬进口大豆压榨量放大至90万吨也可以得到证实。
后期玉米价格继续上扬会有较大阻力,首先是黄淮地区玉米已开始正常上市,会起到弥补需求作用,并且有部分会外运至南方消费;其次是国庆节过后铁路运力紧张局面开始缓解,东北地区陈玉米大量运入关内,同样会起到平抑需求作用。本轮玉米上涨行情源于黄淮地区玉米阶断性供给不足,行情也会终止于黄淮地区玉米阶段性供给过剩。
从年度平衡来看,目前市场普遍预计2005/06年度全国玉米新增供给量13000万吨左右,需求大致在12800万吨左右,仍有300万吨左右玉米可供出口。由于结转库存数量依然庞大,市场整体上供大于需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普遍预计,美国农业部在即将公布的10月份月度报告中,大幅上调美国玉米单产和总产,这将对市场形成利空打击。可见从年度平衡大局下考虑,玉米期货大幅上涨基础并不存在。
从养殖业发展来看,随着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下滑,养猪收益正在下降,这将反过来抑制玉米消费,这个效应正在市场中体现出来,因此短期内走势也不乐观。从长期发展来看,除了玉米饲粮正常消费增长外,玉米消费增长最快部分是在工业用玉米上。工业用玉米主要有淀粉用玉米、酒精用玉米、化工用玉米等几大用途,国际原油价格居于高位,急剧扩大了酒精用玉米需求。而另一个新增量是化工用玉米,吉林大成集团已开始运用玉米大规模提炼化工醇,成本远低于用原油提炼的化工醇。玉米塑料生产也开始在国内进入快车道,糖价上涨会增加玉米制淀粉糖需求,国内同时也增加了对玉米油需求。
2004年中国工业用玉米消费1470万吨,预计2005年为1620万吨。目前来看,工业用玉米用量增长是低估了,未来几年中国工业用玉米需求将爆炸性增长,中国最早在2007年就可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
由此可见,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将发生在2007年,2006年将是供需平衡的一年,目前大涨基础并不存在,并且面临着多种利空压力。而农资价格上扬导致玉米种植成本上升,农民惜售情绪重,黄淮地区玉米因降雨过多而霉变率增加等利多将对价格构成支撑。据此预测,玉米期货价格将进入阶段性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