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弱势中蕴藏新的机遇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6-10 点击:
     2005年的冬天,对于北方天气来说是一个暖冬。时至11月下旬,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在零上4度-零下10度之间,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然而随着禽流感疫情在暖冬天气下不断出现,给国内禽类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一

  股寒流,使这个原本不冷的冬天多了一丝寒意。对与养殖密切相关的玉米市场来说,季节性供应增加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诱因,而禽流感疫情的袭来使玉米市场的供需形势发生了转变,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需求量减少,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而对于北方来说,玉米市场的跌势相对较弱。

  1.东北产区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购销活动略显清淡

  11月份,随着新玉米上市以及禽流感疫情的不断扩散,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市场尽显弱势。疫情的出现,使得东北玉米外运数量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受运输“禽流感”物资影响,东北地区铁路运力紧张;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禽流感疫情通过公路传播机率,各省际间严格运输车辆的管理,客观上造成东北地区各省间通过汽运方式采购和运输玉米数量的大幅减少。另外,关内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对北方玉米需求量相应减少,使东北玉米价格趋于回落,目前吉林新玉米车板价在1100元/吨左右,陈玉米价格在1120元/吨左右,较10月份下降20元/吨。但从收购市场来看,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初期,玉米收购价格呈现高开的局面,根据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对省内收购市场的跟踪了解,十月份,省内玉米开秤收购价0.39-0.40元/斤(水分30%),至11月中旬省内平均收购价格已涨至0.42元/斤(水分27-28%),但由于多数企业观望心态较重,收购主体相对单一,收购活动不甚活跃,仅省内几家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和少数对后市看好的购销商进行收购,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而影响了采购进度。

  2.港口内贸交投不旺,外贸出口步伐坚挺

  从北方港口获悉,受新玉米上市和禽流感导致南方需求急剧下降两方面因素影响,北方港口玉米装船缓慢,平舱价格较10月份下降20-30元/吨,目前大连港二等陈玉米平舱价1210-1220元/吨,新玉米平舱1200元/吨;锦州港新玉米1180-1190元/吨,但仍高于去年同期价格30-40元/吨。近期我国玉米外贸出口的步伐依然保持坚挺,有助于限制玉米价格的回落。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玉米40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8,572吨。

  3.南方市场需求减少,蓄禽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禽流感疫情的出现,使南方销区玉米供需形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市场调查了解,我国疫情爆发地禽产品的出厂价跌幅达20%以上,销售量也下降了20-30%,未发生疫情的地方蓄禽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广东当地雏鸡价格已降为0.30元/个,成品鸡价格1.6元/公斤而且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以加工鸡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自10份以来的销售量至少下降了一半以上。广州地区肉鸡现在收购价1.60-1.80元/斤,每只鸡约亏4-5元;肉鸭收购价2.10-2.20元/斤,每只鸭约亏2.30-3.00元;肉猪收购价3.70-3.80元/斤,也处于亏损状态。其它地区如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受禽流感疫情影响,饲料产品需求量下降幅度度都在30%以上,其中主要为禽饲料产品。从而影响了玉米市场需求,致使玉米价格处于下跌通道。目前广东深圳港口新玉米成交价1270-1280元/吨,陈玉米价格1300元/吨,较10月份下跌40-50元/吨;四川成都和重庆东北产玉米到厂价均为1340元/吨;湖南长沙东北陈玉米站台价1320元/吨,新玉米1310元/吨,关内新玉米站台价1270-1280元/吨,水份15%,价格已止跌企稳。目前南方市场陈玉米仅占10%左右,主要以新玉米为主。

  虽然禽流感疫情给国内玉米消费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但笔者认为,在春节前的两个月中,国内饲料总体消费仍将处于季节性增长期,只是增长的速度因“禽流感”这一寒流的影响而有所减缓,因此对玉米市场来说,危机中蕴藏着机遇,目前市场并不乏利好因素的存在:

  玉米生产成本上涨,农民惜售心理为玉米价格上涨提供动力

  据悉,今年种子、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且涨幅较大。据测算,种子比上年上涨15%左右,化肥上涨25%左右,农膜为20%左右,农药为18%左右。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生产成本增加,斤粮成本提高,使玉米每亩总成本比上年增加24.2元左右,斤粮成本为0.37元,比上年增加0.022元,增长6.3%。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农民心理接受价格相应提高。虽然在禽流感阴影的笼罩下,农民对后市的期望值依然较大,强烈的惜售心理使产区玉米收购价格居高不下。据悉,在吉林省内的松原、白城地区,玉米收购价0.42元/斤(水分28%)的价位,农民依然持货惜售。

  东北产区玉米质量较好,销售成本增加,锁定了玉米下降空间

  今年东北的气候条件总体对玉米生产比较有利,加上农民种粮投入增加,使得今年的玉米质量相对较好。据吉林省粮油监测站抽样调查显示,今年玉米容重最高765克,最低620克,一般在707克。一等占50%,二等占30%,三等占15%,等外占5%,水分一般在29.5%。而今年玉米收购成本却因烘干费用的提高而上涨。去年煤碳价格只有320元/吨,而今年涨到了480元/吨,价格涨幅达50%,由此导致玉米烘干费用由常年的30-35元涨至40-50元/吨。按照目前吉林玉米产区的收购价测算,收购成本在1050-1060元/吨,加上人工和利润等费用,东北新玉米销售价在1100元/吨左右,高成本抑制了玉米价格下跌的空间。

  产区玉米上市速度缓慢,给玉米市场以喘息时间

  今年东北地区如辽宁部分地区玉米脱粒工作进展缓慢,一方面由于温度偏高,高水份玉米在脱粒过程中会出现破碎粒;另一方面农民持货惜售的心理,也影响了玉米的上市速度。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为了正常生产,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据悉,吉林乾安酒精生化玉米收购价已提高到0.44元/斤(28个水份),日收购数量在2000吨左右,周边粮库收购价在0.425-0.43元/斤,但送粮者寥寥无几。深加工企业较高的收购价格也相应抬高了农民的心理价位,达不到理想价位,就不出售,粮食市场化给农民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玉米上市进度的缓慢,使玉米上市的压力有所减弱,从而为玉米市场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以消化其它利空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玉米深加工需求旺盛,提振玉米市场的人气

  新粮上市以来,国内一些深加工企业一直以积极而旺盛的状态,活跃在玉米的收购市场上,即使在禽流感给市场带来打压的情况下,玉米深加工企业依然保持旺盛的需求量,提振了玉米市场的人气。随着原油价的不断上涨,燃料酒精的发展已迫在眉睫,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示:逐步扩大和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是一项无悔的政策。据悉,山东济宁华信酒精有限公司将在12月份开机并展开收购,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安徽丰原等企业燃料乙醇产量将提速,有望增加玉米的采购量,除了酒精行业以外,目前淀粉持续价格居高不下,淀粉企业需求因此保持持续旺盛。可以说,玉米深加工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饲料消费的增长,并可以成为今后拉动玉米市场价格的主要原动力。

  国家扶持政策,有利于恢复家禽业信心

  自今年禽流感疫情出现以来,国家有关部委一直高度重视,不断加强防控措施及严控力度,为此,中央财政设立了20亿元防控基金,11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草案)》,并出台了扶持家禽业发展的九大政策措施,对家禽免疫和疫区家禽扑杀给予财政补贴;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及农户免征2005年度所得税和2005年11月以来的6个月增值税,并适当减免有关企业和个人2006年上半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免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免收出口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对从事家禽养殖、加工的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以及种禽企业,延长还借贷期限,并给予部分贴息,免收贷款罚息等优惠政策,以减少养殖企业和农户损失,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这些扶持政策,对恢复后期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的生产信心将起到强有利的支持作用。

  两节前夕,国内养殖业将处于缓慢增长期。目前禽流感疫情的隐患尚未消除,前期由于大量家禽被扑杀,存栏率降至低点,禽蛋价格及玉米价格也处于下降通道的底沿,再次下跌空间已很小。从弹簧效应来讲,后市已有触底反弹的要求。未来两个月,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国内养殖业将处于缓慢恢复期,饲料消费数量也将处于低速增长之中,节日需求的增加将会刺激非疫区畜禽市场的交易活跃,随着补栏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刺激饲料消费需求增长。前期一些饲料企业受禽流感影响,减少了玉米采购,大部分企业已降为零库存生产,这将成为后期玉米需求快速增长的导火索,即使南方地区禽类养殖不被看好,也必将促进猪牛羊蓄牧养殖业的发展,从而拉动饲料业对玉米的需求。

  后期仍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禽流感疫情控制程度

  如果12月份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那么12月份玉米价格就是年内的低点,后期随着收购主体的增加,粮源竞争必将导致收购价格稳步上行。后期禽流感继续蔓延,将会对国内饲料业养殖业的打击更加明显,对玉米价格将产生向下拉动作用,必然使玉米上涨的周期推迟,玉米市场弱势行情将可能持续至明年3月份,但后期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

  出口动态

  目前在国内玉米阶段性走弱的形势下,市场对出口政策更加关注。业内人士预测,玉米出口政策出台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原因基于我国玉米出口仍作为平衡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的一项有利手段。如果一季度玉米出口步伐加快,将会缓解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应压力,从而抵消禽流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产区玉米上市进度

  近两年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收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现金持币量增加,还贷能力增强,使农民有条件自主选择价高时期出售玉米。但按照惯例,春节前,农民需要将部分玉米变现,以购买节日所需,因此春节前将迎来本年度第一个销售高峰,这个时期对农民的心理和玉米市场的承受能力都将是一次考验,对经营者来说,适时采购玉米,掌握足够的粮源,以赢得市场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运输问题

  春节前,交通运输瓶颈是困扰粮食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能源物资运输挤占一定的市场份额,运费价格的上涨,高昂的请车费用,都将导致玉米的运输成本增加,而且运输紧张,可能会导致局部地方特别是南方部分地区玉米供给失衡,从而引发玉米价格出现波动。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1999-2008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51617197
京ICP备05012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