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闻 > 行业要闻 > 如何破解当下养猪业的困局? ——“质德农牧万里行”对话仇华吉研究员
作者:翟长信来源:抗非大家谈时间:2024-03-11 08:45点击:次
2023年对于养猪人来说是一个既心酸又煎熬的年份,各地疫情反复肆虐,生猪行情持续低迷,国内的大型养殖集团公司时不时暴雷,中小猪场也损失惨重,在各短视频平台屡屡刷到养殖户兄弟们泪洒猪场的惨状。身为一个在饲料行业深耕20年的从业者、一个饲料集团公司的负责人,我总觉得需要做点什么,经过仔细斟酌,我们发起了“质德农牧万里行”的探访活动,拜访和对话行业大咖、优秀的家庭农场代表及知名的养猪和猪病专家,并且通过短视频来传播。我们带着千千万万养猪人的困惑,问计于行业权威专家,想办法替他们解决问题,只有他们好过了,我们饲料行业才能变好。 2024年1月17日,我们一行人登上了去哈尔滨的飞机,前往拜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对于这次拜访,我们充满期待。 我们抵达哈尔滨时,正值哈尔滨冰雪节火爆之时,南方“小土豆”们从四面八方云聚于美丽的冰城,体验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北国风情。下午3点,我们来到哈兽研,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仇老师。仇老师既有南方学者的儒雅,又不乏东北老铁的直爽,当我们表达要现场录制短视频以便让更多养殖户兄弟们收看的时候,仇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这次对话的主题是如何破解当下养猪业疫情反复肆虐、行情持续低迷的困局。仇老师就此解读了他提出的养猪和防病“四大观”,即大生物安全观、大饲料观、大健康观、大生态观。大家普遍认知和执行的生物安全,就是隔离、洗、消、烘,把病毒切断、消灭,这当然是生物安全。但实际上,疾病的发生,是病原、宿主、环境三方互相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所以,凡是让病毒不好受、不能得逞的措施都是生物安全,也就是说既要做病毒的文章,也要做环境和猪群的文章,这就是所谓的大生物安全观。第二就是大饲料观,就像我国领导人倡导的大粮食观,凡可食者皆为食物,不管是地里种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能吃的都是食物,更是饲料,都不能浪费,有的不能直接喂猪,就处理一下、加工一下、发酵一下。但很可惜,我国每年有几十亿吨的农牧渔副产品被浪费或未得到充分利用。第三是大健康观,就是凡是有利于健康的事,我们都应该做,如心情愉快、环境舒适、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等。养猪也是一样,凡是有利于猪群健康的事都要干,凡是危害猪群健康的事都要管。第四就是大生态观,有几层含义,一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宏观生态。从整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看,没有微生物的全程参与,就不可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然而现在的工业化养殖,基本上很少主动利用微生物;二是产业链上、中、下游,就像原始森林一样,相互赖以为生、相依为命、共存共荣,大家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三是养猪业大环境、猪场小环境、猪体内外微环境,也要生态平衡、和谐稳定,否则就会“生乱”“生病”。 接下来我们向仇老师请教当下养猪困局的根源所在。仇老师认为,现在有问题的不是猪而是养猪业,面临各种疫情,看似猪病了,实则是我们行业“病”了:我们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出问题了,片面追求超大规模、超级体量,过度依赖洋品种、洋饲料,造成高投入、高密度、高应激、高污染却低效率、低产出的行业乱象。我们的国情跟美国不同,但现在很多养猪企业却在照搬美国的养殖模式,特别是规模集团公司。其实我们的国情与欧洲更接近一些,人口稠密、土地有限、资源不足。在我国,过去因为没有规模化养殖和饲料的标准,所以只好模仿美国,实际上,就像学西方企业管理一样,也不能照抄照搬,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路,实则欧洲人已经走过,他们早先也是高污染的工业化养殖,现在回归家庭农场生态养殖。 在向仇老师请教的过程中,他有一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仇老师提醒我们,要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切忌“盲人摸象”。“盲人摸象”这个佛经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似乎哪个盲人都没错,只是都没有“看”到整体。就像当下,我们很多人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和自我的立场上看问题,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很少换个角度去思考自己“摸的”是否局限、有无偏差。我们既要像“盲人摸象”那样,把局部摸清、搞透,又要“睁开眼睛”洞悉整体和全貌,所以我们需要破执、蜕壳、出圈、突围、升维,看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更全一点。 关于如何应对当下行业的不确定性,仇老师建议,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作为养猪人,不管你多大规模,都要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现在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行业人士,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实际上大都像“盲人摸象”。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专家,是看他能不能“睁开眼睛”,广泛收集和分析不同的信息,“勾画”出整个“象”的轮廓。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我们要甄别真假信息,它到底对不对、对你有没有用,这就需要去思考、去实践。有的人失败了三、四次,经验本应该比别人多得多,可他就是不去反思自己为什么反复失败。 关于“与非共存”这个话题,仇老师认为,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尽量避免与它为伍,它就相当于一个恶的“种子”,当它遇到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雨露,就会结出恶的“果”。要让这个恶的“种子”远离猪群,尽量不要让它进入你的猪场,这是一个大原则,所以要做好防范和防控。一旦进入猪场,就要“连根拔起”。另一方面,有的猪场,病毒进来几个月,猪却没发病,呈现“无症状感染”,这不就是所谓“与非共存”吗?有的一直很稳定,但更多的可能是几个月之后,猪发病了,说明环境、营养、管理上出问题了,对猪群造成了各种应激。所以,能否共存、是否发病,取决于你的猪群健康度和生产稳定性。 最后谈到2024年企业的规划和目标时,仇老师认为,要有明确的企业定位,你想成为什么样子,就种下了什么样的“因”,相应地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当你目标明确了,就该思考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赛道”,你就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果”),将主要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放在“因”上,去实现自己的“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少在“果”上纠结,多在“因”上努力,才能结得“好果”、避开“坏果”。 整个下午近4小时的交流,让我们深受启发、备感鼓舞,仇老师没有去谈猪病防控的细节,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从大视野、多视角看问题,谈到了“四大观”,谈到了“因果”,谈到了“盲人摸象”。他肯定并鼓励我们的“质德农牧万里行”活动,更加坚定了我们饲料人的信念。我们始终认为,农牧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未来家庭农场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开始创业到现在把公司做到集团化规模,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承载着为国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的期待,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和强健子孙体魄的重任。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审稿专家:娄高明、李国新、陈芳洲、张交儿、黄红梅、梁宁 编辑:冯亚敏(河北方田) 王恩慧(猪易网) 审核:仇华吉
责任编辑:王恩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