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国际新闻 > 一个养猪大户的坚持

一个养猪大户的坚持

作者:李思颖来源:南京日报时间:2008-12-11 09:36点击:

        在六合区东沟镇,一个占地110亩的大型现代化养猪场"、养猪场" style="FONT-SIZE: 14px" href="http://js.zhue.com.cn/yangzhujishu/zhudehuanjing/200808/26-42385.html" target="_blank">猪场正在建设中,投资人是南京的养猪大户孙晓华。她告诉记者,养猪场预计明年4月建好,建成后生猪存栏数可达到1万头。

 

在南京,万头生猪养殖场还不多见,万头规模的个体养猪场更是几乎没有。在南京市场将生猪养殖业做得有声有色的孙晓华,20多年前从山西老家远嫁南京,当过菜农、摆过地摊,以其异常的勤劳与坚韧,闯出了一片天地。

 

别人还在老老实实种地时,她选择了经商

 

孙晓华老家在山西运城,高中毕业后在区广播站做播音员。1985年,其丈夫在运城当兵后复员,孙晓华放弃工作,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随其回到了南京。

 

到了南京,一切美好憧憬都被现实击碎。孙晓华的婆家在沙洲,年迈的双亲和两个弟弟挤在两间常常漏雨的茅草房里,全家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几亩菜地。加上不适应南京的气候,她全身长满了红疙瘩,双脚肿得老高。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孙晓华数度落泪。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孙晓华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什么好后悔的。她回山西借来近万元,回来盖了3间房,又从公婆处分得了1亩蔬菜地,孙晓华算是正式在南京扎下了根。为了补贴家用,丈夫到附近的铁矿打工,种地的任务,全部留给了孙晓华一个人。

 

之前孙晓华从没种过地,但每亩地每年必须要交给生产队4000斤蔬菜,才能拿到粮票。孙晓华有些犯难,但她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也绝难不倒她。她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向别人请教,专种一些打秤、“冷门”的蔬菜,如冬瓜、包菜等,第一年就完成了生产队的任务。

 

种了两年菜,孙晓华不满足了,“光靠种菜,什么时候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要改变窘迫的生活,必须另谋出路。

 

孙晓华首先尝试在家门口摆地摊。小摊的生意出人意料得好,利润也非常丰厚。1个5分钱批发来的气球,能卖到5毛钱,一天下来,孙晓华能赚到五六十元。在当时,这可相当于别人一个月的收入。孙晓华觉得,做小生意这条路走对了。

 

随后,孙晓华不再种地,又试着卖起鞋袜、服装等“大件”,摆摊的范围也从家门口扩大到西善桥、梅山钢铁厂一带,因为跑得勤、货源足,生意也越来越好,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改观。

 

“家里的第一台冰箱,就是用卖服装赚来的钱买的。”孙晓华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家里的第一台冰箱,也是整个生产队的第一台冰箱,后来,家里又陆续添置了灶具、电风扇、电视机等。

 

做了几年的小本生意,孙晓华寻思着换种经营思路。但这一步却走错了。孙晓华说,当时只听说开饭店赚钱,也没考虑太多,就投入5000多元钱,在朝天宫附近租了个门面,开了一家“北方饭店”卖小吃。开饭店门道很多,她这个外行人不易做好,饭店开了将近一年,生意一直上不去,她果断地关掉了店铺。

 

几乎血本无归时,她选择了坚持

 

开饭店不行,孙晓华又开始想别的路子。当时雨润公司来到她们生产队附近办厂,孙晓华看到很多食品下脚料被白白丢弃,觉得很可惜,就想到利用下脚料养猪的点子。

 

说干就干。1999年4月,孙晓华在家门口盖了20个猪圈,花了将近3万元钱,买了200只猪苗,开始尝试养猪

 

从来没有任何养猪经验的孙晓华,原以为养猪不是什么难事,可第一次的养猪经历却给了她惨痛的教训。由于没采取任何防疫措施,200只猪在养了3个月后突发瘟疫,接连死去,最后只剩下16只,当时这些猪已经养到约50公斤重,按照当时生猪8元/公斤的价格,孙晓华的损失至少在7万元以上。

 

第一次养猪失败带给孙晓华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也导致了家庭的矛盾。当初她决定养猪时,丈夫就很担心,并不支持。疫情发生后,眼看着这笔养猪钱几乎血本无归,夫妻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孙晓华一气之下,带着孩子跑到了火车站,准备回老家。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孙晓华冲到火车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让她异常伤心。她在火车站坐了很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去生活的片段,想到这么多的苦日子,再难都坚持下来了,为何不把这一次也坚持下来?冷静下来以后,她平日事事不服输的个性又占了上风,“如果就这么跑回老家,简直是临阵脱逃,养猪不是什么高科技,别人能做好,我孙晓华也一定能做好。”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猪养好。

 

生活达到小康时,她选择了做大

 

回家以后,孙晓华没再跟家人提养猪的事,却在暗地里留心学习养猪的各种知识。认真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后,孙晓华觉得,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养猪不是难题。

 

孙晓华再次酝酿养猪计划。2000年,西善桥西寇村一个年年亏损的猪场正在找承包人,孙晓华没有犹豫,她瞒着家人从银行贷款30万元,盘下了猪场

 

为了从源头上做好生猪的防疫工作,孙晓华决定自行购买种猪,她特意请来村里一名兽医,同去镇江挑选了50头健康的种猪,这一笔投入就是4万元。在生猪的饲养流程上,也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聘请兽医常驻猪场,对猪场的所有防疫工作作具体部署,对生猪的饲料和药品都制订了严格的标准。

 

有了科学的养猪方法,孙晓华开始了更加辛苦的创业。早晨,她天没亮就起床,有时凌晨三四点就醒了,她同样立即起床,骑车赶往养猪场;晚上常常忙到别人家都关灯睡觉了,她才回家。好在,第二次养猪顺风顺水。2002年,孙晓华加投30万元,拿下猪场附近的6亩地,又盖了3000多平方米的猪舍猪场规模从1000多头一下扩到3000头。丈夫看到“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也不再反对,开始全心全意地支持她。

 

2003年,猪场又遇到问题。那年夏天,持续的大雨淹了整个猪场,一只只小猪被淹死,一头头母猪流产。孙晓华看着此情此景,心像被刀割一样疼。她连家都不回,就住在猪场旁的简易宿舍里;宿舍也泡在了水里,她顾不上,白天想办法排水救猪,晚上拿个凳子坐在猪舍旁边,整夜整夜地不睡觉。“反正也睡不着!”她说。这一场灾难,她至少损失了20万元。

 

孙晓华是一个异常坚韧的人。她硬是凭着对猪场无微不至的“照顾”,挺了过来,并还清了当初的30万元贷款。猪场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已有4000头猪的规模。

 

今年6月,她贷款200万元,共筹集600万元,在六合东沟镇拿下110亩地,开始打造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

 

明年4月,新猪场将建成使用。依托大规模的现代化猪场,孙晓华计划把自己的养猪事业发展成一条产业链。她正在注册的“南京华野有限责任公司”,将来会发展包括养殖业、肉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有机农作物种植。

 

孙晓华说,她一路走来,有几个心得,一是关注时事,总是顺着全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走。二是争取政府的支持。这些年,政府部门对她的鼓励与支持,是她克服重重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撑。尤其是这次在六合建万头养猪场,就获得了财政相关扶持资金60万元。

 

作为南京市劳模、建邺区政协委员,孙晓华表示,她将继续努力,为做大做强南京生猪养殖市场、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让南京市民吃上放心肉再做贡献。

责任编辑: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