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国际新闻 > 丹麦的规模化养殖是否适应于中国?
作者:佚名来源:长江证券时间:2014-09-10 08:49点击:次
丹麦的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存栏量2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快速退出,丹麦生猪养殖场总量开始迅速下滑。高潮: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前后,存栏5000头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存出栏结构逐渐转变,生猪养殖效率大幅提高,养殖规模快速上升。尾声:2004年至今,养殖规模增速逐渐放缓,各规模养殖场趋于稳定,规模化进程进入尾声。 多位一体打造生猪养殖规模化明星合作社体制下生猪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行业内部各环节利益共享,和谐共生,是快速推进养殖规模化的重要功臣之一。合作社会员以交易合同为入社资格,以所提供的产品数量换算股数并获得利润分红。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农场扩张规模、提高合同交易量的动力。 丹麦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7%,而养猪业更十分发达,养猪业的产值占到了畜牧业产值的44%。丹麦生产的猪肉85%供出口,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 25%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在丹麦,生猪屠宰及其加工产品的 96.3%是来自于合作社。“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拥有26家生猪屠宰场,6家熟食加工厂,雇员总数20400人,带动养猪农户 2万户。应该说,丹麦养猪业的发达,合作社功不可没。 丹麦拥有四大优良种猪品种,其以高生产性能、高疫病防疫能力等指标闻名于世,并在“丹育计划”项目下持续改进。优良的核心繁育群是丹麦生猪业蓬勃发展 最可靠的保障。科学的饲料配方及智能化的定量喂养在提高生猪生长速度、提升养殖效率、增强猪肉品质方面意义重大,是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支撑。 丹麦国内猪肉消费总量一直处于零增长的状态,近年来甚至出现下滑,出口市场为国内生猪规模化养殖主要驱动因素。丹麦年活猪出口量从1995年46万头 增长到2013年的986万头,增长了21倍,复合增长率达到18.55%;猪肉出口量占全国猪肉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由1980年的44%上升至 2011的64%。 日渐消弭的丹麦猪周期丹麦的生猪历史价格经历了早期周期性波动,规模化推进过程中周期性加强、波动加剧,规模化后期周期性逐渐消弭、价格趋于平稳的阶段性特点。与美国、加拿大的生猪养殖业呈现出相似的历史剧情。 中国从2006年开始研究养殖合作社,至今大约有8年的时间了,不过目前仍处于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法走西方的大规模养殖模式,适度规模的养猪模式必将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而合作社作为将小规模养猪场整合起来发展的最佳平台,借上国家支持的东风、小型猪场发展的需要,一定会迈向繁荣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龚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