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猪易原创 > 养猪业大改革 中小散户该何去何从? 生猪禁养“一刀切”可不可行?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宫桂芬理性解答
作者:刘吉霏、静书来源:猪E网原创时间:2016-07-11 10:25点击:次
各位看官大家下午好,自2015年3月份上涨的猪价到目前已经维持了15个月的景气状态,在5月底猪价达到了上半年最高的21.3元/公斤。另一方面是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养猪人在上半年处于猪价高涨而饲料成本下降的黄金期。然而,如今的光明却是来自于2013年、2014年长达两年的黑暗。再加上2014年、2015年愈演愈烈的猪场禁养、猪场拆迁,大量的中小散户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退出市场。单2015年退出的就有500万户,占全国的12.5%。尽管当下猪价已然回暖,但是下一次暴风雨来临之时中小散户该何去何从?同时,猪场拆迁还在继续,不少地区执行的“一刀切”到底可不可行? 带着上述疑问,猪易传媒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宫桂芬女士。如下文所记,宫副秘书长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周密而理性的解答。在文章开始之前,首先对宫桂芬副秘书长表示感谢! 一、 农业部发布的生猪发展规划中,对今后生猪养殖发展的大方向是扶持规模化猪场的发展,也就是说小散户将迎来更大的挑战,那么对于当下的小散户来讲,他们应该怎么办? 小散户在我们国家整个养殖结构中占比较大,但是,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小散户在市场中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就像在之前的这一波市场波动中,众多散养户在2013年、2014年大幅亏损,2015年到目前才有所盈余,甚至部分散户刚刚达到盈亏平衡。在这些人里面,一部分资金充足的猪场活了下来,而那些举债度日的猪场则最终被迫出局。所以现在提倡的规模化发展,实际上就是提升养殖业的各种抗风险能力。目前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中小养殖户也并非无路可走,他们可以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养殖合作组织,如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模式来发展壮大自己,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建立养殖业合作社的形式,可以将这些养殖户的力量充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可以在资金、技术、采购等能力上都得到提升,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使自身稳步发展。 “企业+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小养殖企业来说同样是一大利好,中小养殖户可以借助大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来提升自己。 二、说到养殖业合作社的问题,现在行业内有一些声音认为养殖业合作社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您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关于合作社的问题,之前说过,这种模式就是为了将这些养殖户的不同特点发挥出来,然后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应对市场的冲击和压力。至于部分合作社出现发展不顺利这一问题,我认为这与管理者的管理、运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合作社这种发展模式大多都是由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县、乡镇甚至村级的养殖业带头人以及我们行业的从业者优先从某个方面先发展起来,发展好了之后带动周边人员、村民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而这个带头人就成为了整个合作社当中的关键人物,这个人要有丰富的管理和运作经验,形成一个系统的发展、管理体系,同时利益分配也要比较合理,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合作社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我们知道,畜禽的粪污污染不同于工业污染,只要利用好了,便可以“变废为宝”,让它成为供我们利用的有效资源,所以粪污不能完全被看作是污染。就目前国内粪污处理来讲,主要有哪几种模式?适合中小养殖户发展的模式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对养殖业“粪污”这个词的定义就是不确切的。本身就是给养殖业戴了一顶“污”的帽子。准确来讲,我们不能把它称作是粪污,而应该是粪便、粪尿,转化为粪肥还田加以利用,这种有机肥是非常健康、生态的一种宝贵资源,所以我说定义就把它叫错了。 其次,当下在养殖粪尿处理方面,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很多,我们采用哪种方式主要是因地制宜,并且越简单、越直接越好。将粪尿发酵好后直接施用到农田里,如:美国养猪的水泡粪直接通过管车还田利用,我认为这就是粪便还田的一种有效模式。 再次,动物粪便的处理实际上还涉及到一个土地承载力的问题,也就是看养殖地区的土地能否将这些动物排泄出的粪便完全消化。当然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来讲,他们的排放量并不大,足以借助已有的土地将这些粪尿进行还田,作为天然的有机肥料利用。而对于那些排放量大、土地承载力不强的地区,比如南方水网地区的禁养区等,动物粪便的利用便成为了一个问题。 中国养殖量大、范围广,不好说哪种模式最好,而是说哪种模式是最适合你的,我个人认为越简单、越直接的处理模式就是越适合的。当然主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的养殖业以及环境发展现状,结合不同情况选择出不同的、适合当地环境及自身条件下的粪尿处理方式。 四、农业部一直倡导对于生猪禁养区的合理规划,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但是据了解,诸多地方政府在实际执行中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一禁了之,一关了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生猪供求关系的平衡和养猪人的生计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我认为,不论做什么,绝对的“一刀切”都是不可取的。回到前面所谈问题,说到我们一些养殖户在经历了上一轮猪周期的打击之后,损失惨重,去年刚刚填补了之前亏损的漏洞,今年刚刚开始赚钱。但是有的地区政府开始搞“一刀切”,猪场拆了,让他们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搞生猪禁养也好,拆猪场也好,应该是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的、循序渐进的来进行。南方水网地区不能养,政府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到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承载力强的地区去养,或为他们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支持政策,帮助他们寻找生存的出路。 所以说,在实行禁养、拆猪场的时候,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看看是不是必须要拆?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总之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来进行合理规划,逐步实施。 五、据行业内媒体了解,现在部分地区养殖户反映他们已经按照要求设计了粪便处理模式、采购了粪污处理设备,猪场依然面临拆迁的风险,对于此事件,您有何种看法? 这方面的事情,我们没有去调研,所以在这里不好下结论。如果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养殖户是否按照原要求购置设备,并且充分利用起来了?还是这些设备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利用,只是摆设?第二就是,这些设备、设施在采购或者装备的过程中是不是还有哪些地方不达标?如果说真的出现部分养猪人所说的,按规定采购和设置了环保的粪便处理设备,并且都达到了使用标准,而猪场还因此被拆掉的了话这就需要养殖户自己站出来进行维权。还有就是养殖厂设在了严格划定的禁养区之内的话,那么猪场被拆则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去关注去核实,并将真实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责任编辑:静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