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企业财经 > 被进口肉冲击? 众益达低价囤肉滞销现金流已断裂
作者:佚名来源:新京报时间:2016-07-26 13:07点击:次
近日,新三板挂牌仅8个月的漯河众益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在2015年2月预测到猪价上涨,并以18%的高息借款2000万元、以12元/公斤的价格大规模低价囤积猪肉,到2015年底公司存货规模已达到1.04亿元。 然而恰逢今年猪价上涨,原本“押对宝”的众益达却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局面,原因是大量下游加工企业转而采购更加便宜的进口猪肉,使得众益达1亿多元3000多吨的库存肉“砸”在了自己手中,截至7月已有1/3产品过期。 事实上,受猪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低价进口猪肉的冲击,大量中小型加工企业也面临着与众益达相同的困局。业内分析预计,2016年将有超过半数的上游屠宰加工企业出现银行坏账等资金问题。 3000多吨囤积猪肉滞销 7月13日,漯河众益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经主办券商申万宏源核实,公司因现金流断裂已暂停生产,仅保留20名员工维持公司基本运转。 工商资料显示,众益达是一家生猪屠宰加工公司,2012年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年屠宰能力达150万头,于去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主要客户为三全食品、嘉乐食品等下游食品加工企业,由众益达为其提供猪肉原料。 财报数据显示,众益达2014年和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3亿元和3.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6.68万元和1201.5万元,整体发展趋势平稳。然而挂牌仅8个月时间后,众益达在猪价大涨的行业背景下却只能停产,原因是去年一个看似正确的决定——大量低价囤积猪肉。 风险提示公告中称,2015年2月,因为生猪价格下降较大,众益达管理层预测未来猪肉价格上升,决定增加备货,于是向漯河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借款2000万元,为期一年,利息18%,随后陆续采购猪肉以备2016年初的猪肉销售高峰。“但猪肉价格上涨后,尽管与主要客户存在框架协议,但其转而采购价格较为优惠的进口猪肉,公司存货销售困难,从而导致现金流断裂,截至借款到期日未能归还本金及利息。”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众益达库存猪肉共有3272吨,其中10-12月库龄的猪肉共有360吨,而超过12个月库龄的猪肉多达1028吨。按照其年报所披露的12个月冻肉存储期来看,已经有31.4%的库存肉过期;如果在9月份前未能及时处理,还有占比11%的10-12月库龄猪肉过期。 欲消化库存肉 “大客户”撇清关联 事实上,众益达库存积压在2015年底已经显现。根据年报数据,众益达流动资产为1.15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63.29万元,存货价值高达1.04亿元,流动负债则高达1.32亿元。为此,众益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积极联系销售客户,与三全、思念等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回笼货款”。 然而针对这部分临期猪肉的处理,三全和思念随即发布公告撇清关系。三全食品称,在与众益达合作过程中,原材料验收均符合要求,但其“未在我公司2016年定期物流招标过程中中标,2016年未发生供销关系”。思念食品则表示,从2015年3月至今,与众益达没有发生过任何合作,“也没有后续与其进行合作的计划”。 7月22日,众益达一位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加紧处理库存积压的猪肉,预计8月份左右能够恢复生产。对于未能及时处理完毕的库存,“将计入亏损并做无害化处理。” 进口低价猪肉是“元凶” 根据众益达年报中的数据,2015年2-4月,众益达囤积猪肉时,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市面价格约为12元/公斤。按照搜猪网的数据,到2015年8月初,生猪出栏价格已突破18元/公斤,到2016年初更是突破21元/公斤,与众益达当初的预计相符。 以21元市价计算,众益达所囤猪肉价格上涨了75%;按照1.04亿元库存计算,众益达本应至少盈利7800万元左右。然而这项本应“稳赚不赔”的生意,却被突如其来的进口猪肉搅了局。 “春节前后风向突然变了,主要客户全部跑去采购进口猪肉,当时到港价格能比国产猪肉便宜5000元/吨,价格落差最大的时候在8000元/吨。”众益达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其主要客户为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价格波动最为敏感,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还需按照供应价格再签署合同以决定是否采购,“等到进口肉的价格冲击显现出来后,后续再采取补救措施已经来不及了”。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 众益达对猪价跌涨的判断、囤积猪肉的时机完全正确,但唯独忽视了猪价大涨下深加工企业的举动,“没有考虑到进口猪肉的冲击”。 冯永辉告诉新京报记者,按照去年同时期价格来看,国产猪肉价格在2万元/吨左右,但进口猪肉只有1.4万元/吨,整体较国内便宜20%-30%,不少下游深加工企业索性放弃国产市场,大举进口原料,使得众益达等屠宰加工企业一蹶不振。 根据申万宏源的调查结果,受此次损失影响,截至2016年6月30日,众益达计划对存货跌价计提准备共计4603.94万元,占众益达2015年资产总值的18.91%。 “整个行业都受到了进口猪肉的严重冲击。”众益达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考虑并购重组,与大型上市公司寻求合作;同时也将开展中高端猪肉产品加工,并顺应潮流拓展进口贸易业务,“从美国、丹麦等国家进口低价冻猪肉,进行分割加工后出售,该项目利润相对较大”。 超半数屠宰加工企业或出现坏账 据业内介绍,囤积猪肉导致亏损是近年来业内的罕见案例。众益达案例的背后,是低价进口猪肉对国内上游屠宰加工业的整体冲击,加之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高成本、低销售,已成行业面临的共同难关。 根据海关数据,2015年我国进口猪肉量为77.8万吨,同比增加37.8%。2016年1-5月,猪肉进口总量为56.81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进口价格在11.5-12.5元/公斤之间徘徊,大致为国内猪肉价格的一半。 冯永辉表示,目前进口猪肉没有配额限制,预计2016年全年进口猪肉总量将会突破100万吨,而这一数据在前两年仅为50万-70万吨。 在国内猪肉原料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加大采购低价进口猪肉对于双汇、雨润等下游加工企业来说无疑是再好不过的选择。此前,双汇通过并购美国肉企史密斯菲尔德完成海外基地布局,并计划在2016年进口30万吨猪肉原料。根据双汇2016年一季度报告,其在短短3个月内便从关联方罗特克斯有限公司进口了6亿元的分割肉、分体肉等产品。 “没有开展进口业务的企业只能赔钱来维持老客户。”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认为,国内猪肉价格的频繁波动,对屠宰加工企业来说既要面临成本大幅上升,也要面对消费淡季订单量的同期下滑,整体已经出现亏损态势,开工率普遍仅有50%甚至更低,“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低价来硬挺过去,但中小企业的日子就要更艰难了”。 冯永辉认为,在消化完2014年囤积的库存后,整个上游加工企业刚刚恢复元气,但又遭遇了国内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客户企业转向进口的双重冲击,在整个产业链上又无法转移生产成本,预计将有超过一半的加工企业出现银行坏账等资金问题。
责任编辑:宋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