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猪肉价格一段时间以来持续走低,这种现象正常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白中华: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忽高忽低”对任何一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生猪价格走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生猪)多了,供过于求,前期价格高的时候,养殖户进行了扩栏和补栏;另外就是在猪肉价格高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使养殖户养殖规模扩大,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尤其是能繁母猪)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多的。
第二,春节过后,消费者需求减弱,进入(猪肉)消费淡季。国家有关部委都表示适时采取收储设施,加强市场调控,同时建议养殖户适当淘汰部分生产能力下降的能繁母猪。
生猪养殖户亏本的原因有两个,除了价格低以外,还有一个是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玉米、豆粕等价格不仅没有降,反而涨了不少,所以养殖成本不断上升,而猪肉价格正在持续下降,挤压了农民的利益。
主持人:猪肉价格跌跌不休,养殖户苦不堪言,甚至有养殖户表示现在养猪场的利润为零,现在的情况真的有那么严重吗?猪肉价格未来将会是什么走势?
白中华:生猪的养殖和价格的波动有一个周期性,一般是三到五年,利润的高峰期一般六个月。按时间推算,大概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的6月,是利润高峰期,价格比较高;从2008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除春节期间出现了一个反弹,整个波动周期都是下滑期,目前猪肉的价格已经处在底部,何时回暖上行,要看供求关系的变化。
白中华:对于国家收储多少和养殖户宰杀情况的调控,如果顺利,供求平衡,猪肉价格会缓慢进入上行通道,至少要三到六个月;如果调控不利,养殖户丧失养殖信心,大量宰杀母猪,导致供不应求,在半年到一年以后,猪肉价格将再现涨势,可到那时,挣钱的不是农民,因为他们已经没有猪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生猪价格下跌,对消费者来讲是好事,吃猪肉便宜了,对控制CPI也是好事;但是对农民增收绝对不是好事,对生猪产业的发展不利。这种价格的大起大落增加产业的不确定性。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预案有待完善,要增强供求信息的服务和指导,调控政策一定要打出提前量,因为农产品的生长周期性特别明显,不管是“把多变少”还是“把少变多”必须要经过半年。所以调控政策应该在猪价高的时候“减而不是加”,在猪价低的时候“加而不是减”。
责任编辑:刘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