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产区玉米存量相对较高
自2009年国家公布收储政策之后,产区玉米价格在加工企业不断提价推动下一路走高。2009年玉米的减产以及国家托市政策的出台,令农民对玉米价格产生更高期待。现货价格的不断上升更加激发了农民卖跌不卖涨的惜售心理。加工企业由于库存不足,不断提价,而农民盼望更高的价格不愿销售,产区形成卖方市场格局。东北地区也成为国内玉米价格的风向标,随着东北玉米价格的上涨,全国玉米价格底部抬高。农民惜售导致目前产区玉米存量同比偏高。
据了解,目前吉林地区农民手中玉米存量在4成左右。从玉米存量来看,2009年秋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一路上涨的原因并不是供给的实质性短缺,而是由于农民惜售影响了玉米上市节奏,进而导致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距离春耕仅剩一个月的时间,农民的销售积极性将提高。近期吉林省加工企业普遍上调收购价格,玉米收购数量上升,这已经表明农民对价格认可度提高。3月下旬的降雪天气也是制约玉米上市的一个原因,随着天气状况的改善,预计玉米上市数量将明显增加。
二、收储截止日期临近或促使农民加快销售
国储收购将于4月30日结束,这也将促使农民销售玉米。由于市场价格已经远远高于托市收购价格,国储粮食企业收购数量稀少。据统计,截至3月15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玉米主产省(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9年新产玉米3,313.2万吨,比2009年同期减少1,709.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771.1万吨,占收购总量的23%,比2009年同期减少2,627万吨。
截至3月15日,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3省(区)累计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56万吨。虽然收购数量有限,但对市场的心理影响较大。2009年秋粮上市之后,由于一方面玉米减产,另一方面国家托市收购,农民惜售心理较强,可以说,托市收购政策为玉米价格设置了价格底线。但随着托市收购政策的到期,政策底线也将消失,农民可能在收储政策结束前的4月份进行集中销售。
三、国储玉米拍卖数量上升
作为国家调控玉米市场的另一个手段,国储玉米拍卖在持续进行。从3月23日开始,每周玉米拍卖数量由50万吨增加到58万吨,这说明面对玉米价格的上升,国家开始增加供给数量。随着现货价格的上升,企业对于拍卖玉米的认可度提高,玉米拍卖成交状况逐步改善。
3月30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国家临时存储玉米(跨省移库)竞价销售交易会上,计划销售跨省移库玉米56.93万吨,实际成交24.36万吨,成交率42.79%,成交均价1,868元/吨。从2009年7月21日开始至2010年3月30日,国家共进行了35次玉米拍卖,累计成交1,767.7万吨,其中东北地区成交1,411.77万吨,南方销区成交355.8万吨。按照2009年3500万吨的收储数量计算,减去定向划转企业的577万吨,以及拍卖成交的1,767.7万吨,2009年收储的临储玉米剩余1,155.3万吨,国家对市场仍有一定调控能力。
四、生猪养殖亏损面扩大
玉米号称饲料之王,饲料消费占据70%的比例。2009年12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据农业部3月26日发布的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定点监测数据,3月份第3周生猪价格继续下降。其中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0.08元/公斤,环比下降1.8%,价格下降省份22个,上涨省份7个,持平省份1个。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5.6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3%。仔猪价格下降省份23个,上涨省份7个。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7.3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2.2%。大部分省份猪肉价格继续下降。
一方面,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猪粮比价持续下滑。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3月3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10.46元/公斤,比2月初下降7.2%;猪粮比价为5.5:1,比2月初下降7%,显著低于6:1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市场预计国家可能出台措施托市,例如收储冻猪肉。不过,即使政策出台,也需一定时日才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饲料业的不景气仍将持续对玉米消耗不利。
综合来看,目前产区玉米存量较高,随着收储截止日期的临近以及天气的好转,玉米上市数量有望增加。4月份产区玉米供应量将上升,加工企业提价收购势头将会受到抑制,而养殖业不景气状态对玉米消费不利,市场价格存在阶段性回调的可能。产区玉米销售节奏须进一步关注,其对后期价格走势影响较为关键。
责任编辑:田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