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因素
1、南方饲料企业积极采购对价格有所支撑。2009年,国家在东北地区继续执行临时收储政策,首次给予销区采购企业一次性补贴,并明确指出享受费用补贴的采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今年一季度南方销区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仍享受补贴政策,采购积极性较高,这对玉米价格上涨提供一定支撑作用。
2、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增强市场看涨预期。为引导市场粮价平稳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今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大幅上调了收购价格(其中:国标三等粳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05元/斤,比2009年提高0.10元/斤,涨幅为10.5%)。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上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对玉米价格看好信心。
3、跨省移库玉米拍卖成交情况逐渐好转。今年1-2月份期间,由于销区市场玉米到货量较去年年底明显增加,当地玉米价格逐渐走弱,用粮企业陆续放缓采购步伐,导致跨省移库玉米拍卖成交率与成交均价不断下滑(如图4所示)。但自2月下旬开始,国家临储玉米跨省移库拍卖成交情况持续好转,究其原因:一方面,雨雪天气促使销区市场玉米到货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农户对玉米普遍仍持惜售心理,上市量趋少,产区玉米收购难度不断增加,进而促成销区用粮企业购买临储拍卖玉米。此外,临储玉米水分低且质量相对较好也是促进其成交量增加的因素之一。
(二)市场供求因素
1、玉米上市数量较少,用粮企业采购难度加大。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农户手中余粮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春节过后,特别是3月中旬以来,受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不仅使交通受阻,农户售粮进度缓慢,市场玉米供应趋于紧张,进而导致玉米价格出现上涨,而且也增加了用粮企业收购难度,促使其不断上调收购价格来吸纳粮源。此外,4月底前,南方企业采购东北玉米仍可享受政策补贴,为增加收购量只得采取提价策略,这也推动了东北玉米价格全面走高。
2、农民惜售心理较强,对市场预期较高。今年东北农民销售玉米出现了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价格预期不断提高、销售时间明显延长、销售进度较为缓慢和干粮销售比重增加。究其原因:一是国家托市政策继续执行对市场形成底部支撑;二是有的玉米质量较差,销售难度加大;三是农民对市场后期保持乐观;四是还贷压力减轻,农民并不急于卖粮还贷。
3、深加工企业提价争收,促进玉米价格上涨。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了补充库存而提价是导致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今年深加工企业受其经营利润好转等因素影响一改往年被动收购局面,积极入市收购;另一方面,东北农户对玉米价格预期较高,对质量较好玉米持粮待涨意愿较强,加之大雪天气出现,导致用粮企业收购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优质玉米供应更显紧张。为获得更多粮源,维持生产所需,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玉米收购价格。截止3月末,我省四平天成公司玉米挂牌价格由1月初1580提高至1710,提价后日收购量小幅增加;长春大成公司为增加收购量也将收购价格由 1620上调至1650(如图5所示)。作为今年东北玉米收购市场上最大的主体之一,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的变化对市场产生一定导向作用。
4、饲料养殖需求相对低迷,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作为玉米的主要消费领域,养殖业生猪饲用需求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今年年初以来,受生猪疫情及生猪存栏量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呈现下滑趋势,即便在消费旺盛的春节期间,猪肉价格非但没有上涨,反而加速下跌。特别是春节过后,猪粮比价曾一度跌破6∶1警戒线,养猪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国内肉鸡养殖仍处于亏损状态,导致肉鸡存栏偏低;蛋鸡养殖由于长期亏损,致使存栏持续下降。这些因素决定饲料需求相对低迷,从而对玉米饲料需求形成不利影响,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
(三)国际市场因素
国际玉米价格以下跌为主。今年一季度,国际玉米价格虽然先后经历了回落—反弹—走低的过程,但整体仍以下跌行情为主。截至3月31日,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为3.55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954元/吨),比1月初下跌14%;今年4月份美国墨西哥湾港口3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159美元/吨(折合人民币1085元),如果加上海运费,则运到中国口岸成本约为1550元,比1月初下跌12%。一方面,1月份受美国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因素影响,国际玉米价格有所回落;另一方面,2月份燃料乙醇需求前景较好,原油价格反弹支撑国际玉米价格逐渐止跌回升,但其反弹空间同样也受到南美玉米、大豆丰产带来的压力。而3月份以后,受今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可能大幅提高、美元汇率走强、市场需求疲软及南美玉米丰收压力等因素影响,国际玉米价格又呈回落态势。
责任编辑:田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