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原料价格 > 菜粕价格 > 需求转暖菜粕行情好转 粮源趋紧玉米后市可期

需求转暖菜粕行情好转 粮源趋紧玉米后市可期

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时间:2015-03-03 15:56点击:

  需求转暖 菜粕行情守得云开见月明

  春节过后,作为国内饲料蛋白原料市场"风向标"的豆粕现货价格延续了节前强势,3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超过100元/吨,一方面受春节期间CBOT大豆期货强势上扬带动;另一方面也因春节后国内养殖业集中补栏在即,饲料消费能力有望出现恢复性反弹,作为水产饲料中最主要的蛋白来源之一,菜粕行情在沉寂了大半年之后终有机会拨云见日,一扫颓势。

  豆粕价格迎来最佳反弹机遇,牵动菜粕行情提升式反弹

  春节期间,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15/16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估值为8350万英亩,低于上一年度的8370万英亩。此报告发布后市场普遍预计将利好短期内大豆期货价格,CBOT大豆期货合约抓住机会炒涨,其中3月主力合约甚至由春节前的980美分一线快速蹿升至1030美分以上。外盘大豆期货上涨显着提振春节后国内豆粕期货走强。豆粕现货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前饲料生产企业因顾忌节后物流不畅而提前备货,但因当时饲料需求相对疲软,下游市场备货谨慎,其豆粕库存仅够维持到3月上旬的生产需要。而春节前为满足节日需要,国内生猪存栏环比下滑3.8%,同比下滑7.4%;节后养殖企业势必会大规模补栏,饲料消费能力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因此3月初开始,饲料企业补货的意愿依旧存在,甚至强于春节之前。

  国内外菜籽产量均有所减少,菜粕供应水平不及去年

  据相关机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5/16年度全球菜籽产量预估值约为6920万吨,相较2014/15年度的7200万吨减产近300万吨,新一年度全球范围内菜籽供应将略显吃紧。2014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虽达到创纪录的508万吨,但由于进口油菜籽压榨利润长时间处于压榨负利的被动局面,油厂方面订购菜籽船期的意愿恐将降低,2015年油菜籽进口量有望同比下降。据广东地区某大型菜籽压榨企业反映,截至春节前,我国进口菜籽船期仅订购到4-5月份,而去年同期国内进口菜籽已采购至7-8月的船期,且月均船期数量亦不及去年,间接印证了菜籽进口量恐将缩减的可能。而据某机构春节前调研数据,长江流域部分省份菜籽减产规模将达到20-25%,因此整体看来,2015年我国可压榨菜籽总量增长乏力,菜粕总体供应量低于2014年。

  北方水产养殖即将启动,菜粕需求或将借此回暖

  每年3月下旬后为传统的水产饲料原料备货季节,去年同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倒春寒",水产投苗困难,导致水产养殖整体延迟30-40天。待水温转暖适宜投苗之时又恰逢国内豆粕价格回落,彼时菜粕与豆粕价格缩小至600元/吨以内,豆粕在水产饲料配比中对菜粕的替代作用开始显现,严重影响了菜粕出货前景,并为菜粕行情全年的低迷走势埋下伏笔。但今年长江流域水温情况好于去年,如无意外情况发生,水产投苗将顺利进行。此时菜粕与豆粕价差已经拉大到800元/吨以上的合理区间内,且随着豆粕价格继续走高,两者价差或将继续拉大,水产饲料配比中豆粕替代菜粕的现象恐难再现,因此随着水产养殖前期准备工作陆续启动,菜粕下游需求或将回暖,其价格亦有机会乘势反弹。

  综上所述,相关机构认为春节过后国内"粕强油弱"的市场格局或将拉开帷幕,粕类原料行情即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随着节后菜粕供应及需求的天平已悄然转变,预计今年菜粕市场前景将明显好于去年,在经历了大半年的低迷后,菜粕行情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市场流通粮源趋紧 玉米后市行情可期

  在玉米增产和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数量空前,导致市场可流通粮源逐渐减少,玉米价格整体上行,创下历年新高,与全球农产品熊市相比,可谓“背道而驰”。展望后市,国家政策仍是左右玉米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按目前的临储收购进度来看,2014/15年度临储玉米收购总量有望达到或接近上年度水平,届时市场流通粮源偏紧格局或将受重现,市场将出现分化,尤其是优质玉米高价仍可期。但考虑到临储庞大的库存压力,市场整体供应相对充裕或限制其上行空间。

  区域分化明显 玉米价格“北强南弱”

  2015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区域分化明显,呈现“北强南弱”格局。其中:东北临储收购加速及部分省份霉变标准再度放宽等利多影响,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呈现整体走强的态势;华北产区农户上市量逐渐增加,价格较前期持续下滑,但随着农户惜售心理显现及外流量的增加,价格逐渐回暖。北方港口受产区成本支撑,价格小幅上涨;饲料企业年前备货始终未能大面积开展,南方港口玉米成交价格弱势稳定为主。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2015年2月底,吉林长春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2170元/吨,与上月持平,较去年同期上涨30元/吨;山东德州饲料企业进厂价2180元/吨,较上月上涨2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40元/吨;石家庄饲料企业进厂价2220元/吨,与上月持平,较去年同期下跌80元/吨;广西南宁地区东北玉米到站价2480-249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20元/吨。

  临储收购政策继续执行 收购总量成关键

  自2008/09年度启动的东北产区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执行至今已经实施7年,前几年国家临储政策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护种粮农户收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临储托市收购政策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关键时期。从历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及公布时间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提价幅度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年比增幅为300元/吨,2010年以来,提价幅度逐年走低。临储收购价的提价幅度逐年走低或许是一种必然,毕竟随着临储收购价的逐年提高,目前玉米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一定高位,大幅上涨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今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也就是不再上调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符合市场预期。

  在临储玉米收购价没有上调的前提下,临储收购总量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据国粮局统计,截至2月25日据国粮局统计,截至25日河北、黑龙江等11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新产玉米10728万吨,同比增1484万吨。其中,截至2月15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达到591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889万吨。为此,2014/15年临储玉米收购总量是否会突破去年的创纪录水平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分析认为,按照目前东北临储玉米平均每天100万吨以上的较快收购节奏来看,今年收购量突破去年纪录有望实现。随着临储玉米收购量的不断增加,业内人士开始担忧随着余粮下降或引发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尤其是优质粮源的供应情况。

  下游需求不振 国内玉米消费仍不容乐观

  2014年我国玉米价格在托市政策支撑下创历史新高。但从供求基本面来看,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不仅国内玉米产量增加、进口谷物到货增加,需求方面,饲料和深加工两大消费主力也延续上一年下降的趋势,呈现双降格局。

  鉴于2014年饲料和深加工两大玉米消费主力出现“双降”,国内玉米消费受到直接冲击。同时,2014年开始,国内饲料消费中替代产品不再是小麦,进口高粱和DDGS的增加也进一步冲击国内饲用玉米消费。2015年以来,国内饲料销量连续呈现环比下降的趋势,据不完全测算,1月份全国饲料销量环比下降约10%,2月份环比降幅约15%,终端需求短期难有改观。据了解,多数饲料企业维持20天左右的安全库存水平,个别企业较高,为1到2个月库存,预计2015年饲料养殖消费或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另外,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提高政策,对于深加工玉米消费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廉价谷物替代效应方面,可能延续上年境况并拓宽至大麦、碎米等品种。综合来看,不管是饲料消费还是深加工消费,对玉米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

  进口仍有价格优势 配额如何分配需关注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06年以前,我国玉米主要以出口为主,进口量非常小。2010年以来,进口量大幅攀升,尤以2012年增幅最大。据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1-12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为263万吨,进口玉米的国家主要为美国和乌克兰。美国和乌克兰进口数量分别为103万吨和96万吨,占到总进口量的39%和37%。2015年1月份,中国进口玉米57.9万吨,同比减少11%。其中从乌克兰进口47万吨,去年同期仅570吨;美国进口玉米锐降97%至2万吨。

  从进口玉米价格来看,目前进口仍是有价格优势。数据显示,2013年7月份以来美湾玉米到港完税价低于国内玉米价格,进口玉米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2015年2月底,美玉米到港完税价1700元/吨,广东玉米成交价2410元/吨,两者价差为710元/吨。今年的进口配额如何分配将是后期市场关注的重点。

  天气影响 市场粮源品质堪忧

  受去年入秋以来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导致玉米霉变隐患再度浮现,尤其黑龙江及吉林省中东部,局部霉变率高达20%。据了解,目前黑龙江和吉林局部地区贸易商手中玉米霉变普遍在6%-8%之间。而按照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生霉粒含量5%以上的玉米不得作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减少农民损失,吉林省于1月末公布实施省级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收购生霉粒含量5%以上的玉米,启动时间为2015年1月19日,截止时限为2015年4月30日。

  霉变玉米放宽标准,延续了今年以质论价的节奏,有利于解决吉林超标玉米的卖粮难问题,但扣价严格,能否得到农民的短期认可仍需时间观察。具体质价标准为:收购价格按2013年吉林省省级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执行,不分等级,统一为1.01元/斤(生霉粒5%,水分14%)。对生霉粒含量在5%到20%(不含5%含20%)的玉米实行累进扣价,超标多相应扣价多。玉米生霉粒含量超过5%不超过6%的扣价7%;超过6%不超过7%的扣价9%;超过7%不超过8%的扣价12%;超过8%不超过9%的扣价16%;超过9%不超过10%的扣价21%;超过10%不超过15%的扣价30%;超过15%不超过20%的扣价45%。水分杂质等其他指标扣量标准与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标准相同。

  天气预报显示,近期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东北地区中西部、内蒙古东部及青海中东部偏高2~6℃,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由于今年立春较早,所以对于气温转暖后玉米的保存难度可能进一步加大,在原本霉变等指标偏高的基础上,再度埋下忧患,后期优质玉米供应将更加紧缺。

责任编辑:龚胡  

我要投稿

头条推荐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