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热闻 > 行业要闻 > 什么时候天气成了猪价的“风向标”?

什么时候天气成了猪价的“风向标”?

作者:佚名来源:妙投APP时间:2025-02-05 15:03点击:

天气成了猪价的“风向标”。

从猪价的表现来看,2024年对于养猪行业来说,日子并不算太难过,这还要归功于2023年的寒冬。

2023年可谓是一个寒冬,低温引发了仔猪腹泻,导致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间,仔猪的存栏量环比累计下降近10%,这直接影响了6个月后的生猪供应。所以才有了2024年第三季度的高价。

可以说,2023年的寒冬让2024年养猪人的日子不至于太难过。

但2024年是暖冬,这一气候变化无疑为养猪行业释放了一个不太乐观的“信号”。

暖冬是猪价的“压制器

温暖的天气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生产效率PSY影响有限,这种反差或许让养猪人在2025年不会那么轻松。

换句话说,2025年1月到12月的生猪供应量,不仅会受到2024年8月到2025年7月期间仔猪存量息息相关。

但是在2024年的5月-11月,能繁母猪数量连续7个月递增,且暖冬并未对生产效率造成显著影响,

并且,因为目前仔猪仍有盈利,新生仔猪数量增加较多,比前年12月份多了8.5%,根据前几个月新生仔猪数据推算,今年2~5月份肥猪上市可能增加2.5%左右,春节后2、3月份淡季市场过剩压力较大。预计今年肥猪上市量将增加4%左右,全年猪价或下行10%~20%。

那么,2025年猪价是否会像2024年一样迎来一波阶段性上涨行情呢?

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推动供需更好匹配。

此外,近期有消息称明年产能存在过剩风险,建议从业者做好出栏规划。目前仔猪仍有盈利,新生仔猪数量增加较多,比前年12月份多了8.5%,根据前几个月新生仔猪数据推算,今年2~5月份肥猪上市可能增加2.5%左右,春节后2、3月份淡季市场过剩压力较大。建议大家加大低产母猪和弱仔猪淘汰,降低肥猪出栏体重。预计今年肥猪上市量将增加4%左右,全年猪价或下行10%~20%。

然而,对于养猪人来说更严峻的挑战,并不仅仅止于此……

猪周期趋向微利模式

长远来看,从2025年开始,猪周期将逐渐从高弹性阶段过渡到低利润率时期。

原因并不复杂——产能难以大规模出清,又没有生猪养殖企业大举扩张,生猪产能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削弱了猪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持续缩小,逐步进入了一个低利润率时期。

先说为何生猪产能难以大幅出清,这背后主要有两层逻辑:

(1)市场参与者的亏损承受能力明显提高,这也是我们过去常提到的产业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在之前,我国生猪养殖参与者7成以上是散养户,这些散养户的规模较小,资金实力相对薄弱。

而如今,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达到70%,相比散户,规模场融资能力相对更强,亏损承受能力也更高,因此即使在猪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它们也能够维持甚至扩大产能,并且不会轻易退出。

(2)现在处于生猪养殖盈利周期,是主动去化的阻力。本轮猪周期起始于2018年6月,至今已经持续了6年多时间,在这期间,猪企们经历了4轮“亏损底”,如今终于迎来了本轮周期的第二个盈利周期,自繁自养模式自2024年6月开始有利润。

猪企盈利的背后,不仅有猪价上涨的推动,还有养殖成本的下降。上游饲料价格持续回落,叠加猪企的降本增效,行业平均养殖成本已从2023年底的15.7元/kg降至当前的15.5元/kg。这一变化提高了猪企的抗风险能力,也使得行业产能的“自我调节”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行业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主动去化的局面?

理论上,只有当猪价跌至行业的现金流成本以下,即低于13.5元/kg时,猪企才会面临现金亏损,届时才有可能出现主动去化的情况。

因此,单靠主动去化很难推动猪周期反转,真正的转机可能来自被动去化。具体来说,有两个主要因素可能触发这种被动去化:一是猪病爆发,包括蓝耳病、口蹄疫和非洲猪瘟等;二是政策的强力干预。

再说为何生猪产能短时间内也难以大幅扩张?

首先,在上述背景下,养殖户也放低了猪周期反转的预期,其补栏的意愿自然随之减弱。

其次,在这一轮猪周期中,猪企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扩产的能力已大幅减弱。

经历多个亏损周期后,猪企在上行周期积累的利润几乎被耗尽,普遍面临财务困境。

所以在本轮盈利周期中,养殖户并未像以往那样疯狂扩张,而是更为谨慎,选择将盈利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我们预测,在资产负债表明显修复之前,猪企难以进行大规模扩产。

总而言之,猪周期的弱化导致行业缺乏剧烈波动和短期高收益,投资者不能再单纯以周期股的视角评估该行业,因为猪肉股的业绩和估值上限已被产业趋势所限制。

同样,养殖户也需要重新审视这一行业。

警惕红利陷阱

随着猪周期进入微利模式,猪企的成长性将更多依赖于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而不是单纯依靠猪价波动来获得高额利润。

在没有品牌溢价、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猪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养殖成本上。谁能有效控制成本,谁就能在微薄利润下保持竞争优势。

猪企只有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减少非标准化环节损失并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除此之外,猪企必须警惕盲目扩张,过度膨胀的规模可能带来成本失控。

就像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所说的,行业红利越高,把企业带入深渊越深,红利是陷阱,逐利有风险。

所以大家在行业红利出现时,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要做好风险预判和准备,避免成为红利“陷阱”的受害者。尤其是在2025年猪价预期不高的时候,要谨慎参与。


责任编辑:滕海原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头条推荐

什么时候天气成了猪价的“风向标”?什么时候天气成了猪价的“风向标”?
玉米将要“大涨”?玉米将要“大涨”?
1月24日部分省份屠宰厂收购价涨跌幅(元/1月24日部分省份屠宰厂收购价涨跌幅(元/
新希望:2024年盈利4.5-5.5亿元同向上升新希望:2024年盈利4.5-5.5亿元同向上升
202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创9年新低!透露出202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创9年新低!透露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