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次
给猛涨的肉价算算账 尽管猪源紧缺、猪肉涨价,我们对生猪质量监管的措施一点也没有放松。”在深圳市肉联厂入口处的一间办公室里,深圳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冯跃龙科长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深圳市肉联厂的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猪肉涨价,深圳消费者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月要多支出超过3亿元。 供需猪源少因去年亏损大 深圳猪肉价格最近快速上涨,引起市民关注。记者在万佳超市看到,“今日肉价”的牌子上写着:排骨18.8元/500克,瘦肉14.5元/500克,上肉10.8元/500克。沃尔玛超市排骨的价格是17.3元/500克,已经突破17元,而这个价格已经持续了两天。4月份时沃尔玛的上肉售价为5.90元/500克,如今的价格是10.9元/500克,两个月内涨幅高达近85%。无公害猪肉的价格比普通猪肉价格高,无公害排骨22.8元/500克。 “深圳每年消费的生猪至少500万头,以每头猪涨800元计,每个月全市的消费支出至少增加3亿元。”经销商黄均红从事生猪经营多年,对深圳的生猪市场比较了解。他给记者分析猪肉涨价的原因时说,猪肉涨价最根本的原因在市场,供需关系和经营成本发生了变化,是猪肉涨价的根本原因。 “猪肉涨价因为生猪少,生猪少是由于养猪行业长达16个月的亏损,很多人不养猪了,甚至将种猪都杀了,栏里没猪,猪肉不涨才怪呢。”黄均红说,自己在湖南有一个采购点,两星期只收购到13头猪,当地人吃猪肉都紧涨,哪里有猪往深圳拉? 人们总以为涨价后,养猪户会赚到很多钱,其实养猪户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农业部曾经有一项统计,2006年上半年农户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80元,如果一个农户2006年出栏20头生猪,亏损额将为1000元。如果2007年的猪价全年如现在,该农户将在2007年全年获得纯利4000元,以目前的养猪一般行情来看,养20头猪至少死亡一头,以2006年和2007年两年的平均价计算,一头生猪的产值应为1000元,该农户将因2007年猪肉价格的高价位获利2800元。 成本饲料运输涨价抬猪价 “如果与去年亏损的部分一起算算账,养猪户没赚到多少钱。”黄均红说,比如2006年该农户出栏20头生猪共亏损1000元,当年死亡一头生猪1000元,这两项损失相加约为2000元。也就是说,这个农户在填平2006年养猪总亏损2000元之后,2007年养猪实际获利仅为800元,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养猪户养猪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产品涨价后,带动猪饲料涨价。经营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大米、玉米、豆粕等饲料始终保持在较高价位。以4公斤饲料成本“换”1公斤猪肉来计算,每公斤猪肉仅饲料成本就增加了近2元,单这一项其实已经大大摊薄了养殖户的利润。 猪肉产品产销脱节,分散养殖,加工滞后的传统小生产方式和落后的流通方式也是影响养猪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养猪户给记者算笔账:以去年秋冬季卖一头猪为例,农民出售一头肥猪获利在150元左右,经纪人(猪贩子)获利则达到25~30元左右,定点屠宰厂可获利40~50元,猪肉零售经营者一头猪可获利90~100元左右,按单位时间劳动效率分析比较,农民的养猪成本要高得多。 对于中间商来说,由于运输成本涨价,导致中间商生猪经营成本增加。长途运输生猪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去年同期从云南、湖南运一车生猪来深圳,成本大约为4000到5000元左右,可是今年由于油价上涨等原因,每趟的成本要超过1万多元,有的甚至高达15000元。这些费用当然要摊到成本里。 风险流通模式影响信心 “养猪对于农民来说存在风险,除了价格外,疫情传播弄不好会让养猪户血本无归。”黄均红说,尽管现在猪肉涨价了,但由于对疫情的恐惧,一些养猪户宁愿改种相对安全的农产品,也不再养猪。 贯穿于养殖、运输、加工、流通和消费的整个生产链中,90%风险都是由养殖者来承担的。如传染疾病、饲养成本、市场价格及市场供求矛盾都会转嫁到养殖这个环节上。一旦遇上不可抗拒的风险,养猪就会血本无归。 现在一些地方不愿为养猪户投保,怕出现疫情导致非正常死亡。据农业部《兽医公报》,2006年6月,中国共有12个省份爆发“猪蓝耳病”疫情28次。又据农业部最新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国猪蓝耳病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农业部还表示,目前已进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季节,各地必须做好防控工作。 “小型甚至家庭养殖依然在生猪生产领域占主导地位,落后的产业模式不利于疫情防治。”深圳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冯跃龙科长说,由于疫情导致生猪死亡,母猪大多流产,农民对此“心有余悸”,不敢养猪;一些中小养猪场为规避风险也不再养猪,市场供应严重短缺。2006年10月以后,猪肉随之大幅涨价。如果疫情防治应对机制解决不好,这些因素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养猪户的积极性。 记者快评 让市场机制更健全 今天的猪肉涨价,原因在于此前16个月的持续低价。猪肉价格何时才能回落?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张延秋说,预计今年10月份猪肉价格将稳定。其理由是,因为涨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农民从开始涨价那会儿应该开始让母猪下崽,并努力使猪崽顺利生长,到10月份那拨猪崽可以上市。 这样的愿望应当说是很美好的。农民在价格低时不再养猪,等价格高了会争抢养猪,从理论上说应当如此。价格的背后,是无形的那只手――市场机制。然而,问题的关键是,生猪与粮食,价格与市场的距离似乎显得遥远。市场机制在这些领域表现得往往较为迟钝。迟钝的原因,不是别的,追根究底在于目前相对落后的经营方式。 我们听说过出口预警机制,我们知道炒股人有这样那样的分析师、预测机构。有谁听说过有谁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提供过这样的服务?农民养一头猪很不容易,养好了,卖个好价钱,是全家人的福气;养不好,亏本了,不知道要从种田上花多大力气才能赚回成本。这就使得灵敏的市场在落后的生产模式面前有时无能为力――价格上去了,尽管价高,供应也不会一夜间增高。养猪需要时间,农民对于市场的信心更需要时间。 价格杠杆失灵的背后,告诉我们的是市场机制远未健全的现实。我们在关注肉价的时候,不妨关注一下生猪的生产方式。猪肉价格,除了市场看不见的这只手以外,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不应当收起来,为生猪生产在防疫、运输、检疫、税收等方面提供好的服务,增强农民养猪的信心同样重要。而且,这样的措施不能只在猪肉紧缺时才想起来,而是要从完善市场体系的高度,形成良性而科学的长效机制。 业界观点 让养猪户吃上“定心丸” 产业政策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使农民见不到预期效益和发财的前景,是影响猪肉供应稳定的重要原因。农产品问题专家、旺泰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稳定猪肉价格,关键是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黄俊旺说,国家应从政策上调控玉米资源配置,要稳定玉米价格,保证饲料价格不出现大起大落。必要时国家应动用储备粮,平抑玉米价格,使粮肉价比趋于合理水平。另外,养殖户也可以用科技等手段,调整饲料结构,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粮食的转化率。 “深圳作为猪肉消费大市,要尽快建立相对稳定的生猪供应基地。”他认为,打造生猪优势产业带,要突出重点打造带活整个产业链中的“龙头”。发展培植专业大户,形成牧业小区,组建门类齐全的牧业工商联合企业集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在推进生猪产业化,有效控制风险,降低养殖成本,确保疫情安全,打造生猪优势产业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