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双汇:从“卖猪肉”到“卖品牌”

双汇:从“卖猪肉”到“卖品牌”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

  生猪屠宰量从271万头到913万头;肉制品生产能力由34万吨到87万吨;销售收入从70亿元到200亿元;品牌商誉价值从49亿元到106亿元。

  这是一组2001年到2005年双汇发展的数字记录。

  这组数字所展示的双汇“十五”期间的发展速度堪称奇迹。尤其是销售收入由2003

年的100亿元到2005年的200亿元,更是创造了两年增长100亿元的双汇神话。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神话是怎样演绎的?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一语道破:规模扩张做强主业,引进创新做响品牌。

  规模扩张做强主业

  屠宰和肉制品是双汇齐头并进的两大主业。多年来,双汇始终围绕主业上项目,坚持“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原则,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肉类工业。“九五”以来,先后投资20亿元,从美国、日本等国引进技术、设备、工艺上千台套,与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商合资30多亿元,分三期在漯河建设了功能齐全、主业突出的双汇工业园,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

  2000年,双汇又把代表当今肉食制品最新潮流的冷鲜肉生产引入中国,为进一步做强主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大力推进双汇冷鲜肉,双汇集团把做强、做大冷鲜肉作为发展战略,按照在全国分区域强化现代化屠宰加工基地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六大投资发展区域。目前已投资10多亿元,分别在上海、辽宁、内蒙古、四川、河南等10个省市分区域建设了12家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供应范围超过20个省市,使冷鲜肉一跃成为做强主业的王牌产品,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双汇集团对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确保了双汇连续10年雄踞中国肉类行业第一的霸主地位。

  引进创新做响品牌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早在2000年双汇就投资3500万元,成立了包括4个研究所和2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内的双汇国家级技术中心。在产品的创新上,以“品种多样化、规格系列化、档次差异化”为标准,构筑产品格局。重点围绕西式品种的引进、中式产品的改造进行开发,使产品的研发既与世界同步,又能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双汇集团已形成了400多个肉制品系列的600多个产品,其中仅冷鲜肉产品就达260种。

  比起产品的创新,双汇营销模式的创新意义更加深远。双汇2000年把冷鲜肉引进中国后,为适应冷鲜肉的销售,双汇集团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销售模式,率先将“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营销模式引入中国,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从此千百年来,“一把刀杀猪,一口锅烫毛,一杆秤卖肉”的传统肉类加工销售模式,被“品牌店里卖品牌肉”所打破。特别是商业连锁经营模式和“品牌肉”、“放心肉”概念的推广,更被业界认为是双汇对中国肉类行业最大的贡献。从“卖猪肉”到“卖品牌”,又到“卖文化”、“卖概念”,双汇的品牌价值不断放大。

  再创未来的双汇人

  面对如此傲人的成就,双汇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万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没有骄傲自满的资本,国际、国内市场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各种认识,双汇人给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十一五”期间生猪屠宰量达到2500万头,肉制品达到150万吨,实现销售500亿元,做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销售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

  为此,他们将在黑龙江、江苏、上海、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增加10个项目,到“十五”末形成24个肉制品加工基地;在黑龙江、江苏、陕西、河南、江西等地增加13个项目,到“十一五”末将形成25个加工基地,屠宰生猪2500万头。(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