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从研究生当猪倌看大学生择业观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次
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年年大幅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一件大事。4月14日,政治局委员王兆国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新型择业观”。(人民日报4月15日)4月24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用自己大学毕业后曾经到农场劳动、当工人、受磨练、终身受益的经历
这两则新闻使我想起一位研究生,为了施展自己所学专业,不顾家人的劝阻,放弃在成都担任一家企业销售主管年薪14万元的岗位,2004年毅然回到家乡办猪场,当猪倌,他的五元杂交良种猪成了当地供不应求的品牌,受到外国商家的喝彩,不但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立了功,还建成了创新型的跨国企业。这位研究生就是四川省自贡荣县度佳镇复家塘村的唐忠华。(东方网4月10日) 从研究生当猪倌看大学生的择业观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转变大学生择业观绝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它涉及到政府的责任,就业道路的拓宽,就业信息的畅通,就业机会的平等,学生家长的心愿,社会舆论的关怀……但归根结底,这些外因都要通过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内因而起作用。因此笔者以为,转变大学生择业观要从诸多方面努力。 人才走向市场配置已是现实,但政府的责任更大。全面小康、建设新农村、实现十一五宏伟蓝图,需要大批量的人才,大学生不是包袱是财富。如果工人、农民中的大学生占到一个相当的比例,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但大学生真正愿意像唐中华那样去当工人当农民到基层到农村去干一翻事业,就有一个较为艰巨的转变择业观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配套,深入到大学生中去做有说服力的思想转化工作。把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率纳入政府的工作职责目标就是义不容辞的了。 大学生择业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什么“学而优则仕”、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些都是与当代社会的进步格格不入的。人们并不反对大学生当官,挣钱,更不反对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但如果像一位小学生回答“为什么读书”那样,就是为了能当官找美女。这样的择业观即使当了官也会成为庸官和贪官,还有什么人生价值可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不可能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了这个机会当然幸运,如果失去这种可能性,难道就是人生的不幸?大学生应该从这个狭隘的择业观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工农兵学商,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走出这块小天地,何止七十二行,七千二百行都不止啊!唐忠华放弃高薪当猪倌,自己的成就感溢于言表,难道不值得我们大学生择业就业时深思么! 当代大学生就业告别了从家门到学校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的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是双向选择,一厢情愿的事没有了。当代企业家们一个重要原则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在用人问题上也是如此。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就是财富,在报酬上往往要求的起点较高,而企业家则认为你虽有知识但无实践经验,是否能创造出应有的财富还有待验证,因而宁肯冷落大学生反而高薪招聘熟练的技工,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在这里,我提供自己一位亲属的经历,他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向上海一家网络公司求职,厂家只给800元的月薪,也就是一个农民工的待遇,我建议他答应下来了,3个月后,公司看出他是个人才,主动给他提升到1500元,一年之后3000元,3年之后的现在已是5000元了。建议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上遇到东不成西不就的时候,不妨在就业策略上暂时屈就一下,先干起来再说,来日方长呢! 大学生择业就业时还有一个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如果能够如愿以偿当然不要放弃,但如果不能呢?这时有的大学生就悔恨大学白读了,有的还感到如果不读大学,现在的工作同样干得了,何必十年寒窗苦,枉费光阴穹度日?笔者以为这种“读书无用论”的犹然而生是不可取的,即使专业长期不对口甚至成为终身之恨,你学得的知识对于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也是不可缺少的。孙中山是学医的,从学医救国到革命救国,难道他的医科大学白读了?何况还有锋回路转时,柳暗花明又一村,专业终于对口的那一天,书到用时方恨少呢!因此专业不对口也不应成为自己择业就业的拦路虎。 大学生择业就业观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很复杂,而且还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配合,只要有研究生黄忠华放弃高薪当猪倌的思路,就会观念转变天地宽,何愁大学生就业之难?何愁大学生没有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