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石广生:我国外经贸在改革开放中飞跃发展

石广生:我国外经贸在改革开放中飞跃发展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我国外经贸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赢得最快最好发展的时期。13年的成就,是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共同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13年的成就,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13年的成就,为今后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鼓舞着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去赢得外经贸发展的新胜利。我国外经贸13年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是1989年的4.6倍,年均增长13.6%,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1%的增长水平,也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3%的增速。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已由1989年的第十五位跃居2001年的第六位。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1年机电产品出口118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5%,比1989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7.5%,比1991年提升了13.5个百分点。   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实现多元化。有外经贸经营权的各类内资企业,已从1989年的60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6万家;已开业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已从1万多家增加到20余万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发展外经贸的积极性。2001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以及边境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2%、55.5%和2.5%。跨国零售集团在华采购商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2%。目前已有40%以上的进出口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   第二,开创了利用外资的新局面,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469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了12.8倍,年均增速达24%。13年来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000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外资总额的97%以上。我国吸收外资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吸收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9.4%上升到2001年的50%;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已由1989年的97万美元提高到2001年的265万美元;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后,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活跃,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已在我国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近400家。   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吸收外资取得巨大发展,加快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同时,吸收外资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第三,“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走出去”的规模逐步扩大。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设立境外企业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89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972亿美元;今年6月末在外劳务人员47.5万,比1989年底增加43.2万。   “走出去”的领域不断拓宽。已由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我国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合作开发项目200多个;我国在境外承包工程已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派出去的劳务人员从最初的普工、技工发展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科技与经营管理人员。   “走出去”的层次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已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跨国购并、股权转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外工程承包的经营方式,从初期的土建分包逐步向总承包、项目管理承包、交钥匙工程、BOT等方式发展。   第四,外经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经贸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我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11.8%上升到2001年的2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4.6%,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我国累计接受国际援助60亿美元、援助项目600多个,60%以上投向中西部地区,为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国年出口农产品已超过160亿美元,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经贸迅速发展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国传统的纺织、轻工、家电等行业通过合资合作与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和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商业零售领域通过引进跨国连锁集团和现代化的营销技术与管理经验,我国的商场设施、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得到了很大提高。   外经贸迅速发展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2001年,进出口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6%,涉外企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9%。目前,我国从事各项外经贸业务并与此直接相关的从业职工有7000多万人,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00万,有效地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   外经贸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从1990年开始,我国扭转了进出口长期处于逆差的状况。国家外汇储备从1989年底的55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8月末的2135亿美元,已居世界第二位。这对增强外商投资信心,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五,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直接领导下,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从国内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已由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转变为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转变为可以多双边机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必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外经贸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的途径。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总体讲是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关键看应对。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工作,对此进行了具体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清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加紧培训干部,全国各行各业上下一致,都在应对中努力做到,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相结合,学习规则与运用规则相结合,开放市场与合理保护市场相结合,扩大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相结合。   总的来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9个多月来,各个方面应对工作充分有力,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和正在产生着积极影响,实现了开局的平稳,并为今后的应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六,外经贸发展改善和加强了我国对外关系,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外经贸迅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与发达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给双方带来了很大的实际利益,促进了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对137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援助,增进了双方的传统友谊,促进了共同发展;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对港澳平稳过渡、主权顺利回归、保持繁荣稳定,以及推动两岸“三通”、促进和平统一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3年来我国外经贸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是我国外经贸不断发展的根本前提;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外经贸不断发展的根本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外经贸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保持良好政策的连续稳定和提高综合竞争力,是我国外经贸不断发展的根本条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我国外经贸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   (摘自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同志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 (2002年10月12日第五版)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