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2008至2012年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

2008至2012年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

作者:康大夫 编辑  &n来源:时间:2008-06-12 11:21点击: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
  
  一、基础条件
  
  自2003年以来,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以深化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科学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有效地保障了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如期实现了畜牧业倍增目标,为实施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一)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成。2003年11月25日,省委决定撤销省畜牧兽医服务总站、设立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拉开了辽宁省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序幕。经过五年的努力,承担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等多项职责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目前,省、市、县三级设立动物卫生行政管理机构116个,其中省及13个市、70个县(市、区)独立设置了动物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所89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88个,兽药饲料监察所15个,独立的动物检疫站18个。根据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势发展需要,对省局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重组。在全省1023个乡镇、涉农街道(除大连市外),设立513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全省1179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都有防疫员,村防疫员总数达13519名。目前,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卫生工作机构共有工作人员2.3万名。
  
  (二)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落实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责任制度,完善了动物防疫地方法规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与指挥体系,制定了防控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了应急预备队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兽医实验室、冷链体系、检疫监督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检测能力、监督办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面落实了免疫、检疫、监测、预警等防控措施,我省动物防疫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对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促进畜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年来,成功扑灭了黑山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妥善处置了多起重大突发事件。
  
  (三)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种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各有关单位创新机制,加强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加大引种力度,科学实施良种工程建设项目,抢救濒危品种,探索地方良种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引进种猪规模大幅度增加,种猪后裔测定和选育工作扎实推进,种源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肉牛、绒山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取得较大进展。辽育夏洛来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已进入审定阶段,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荷包猪已摆脱濒危状态,沿江牛、辽宁黑猪和豁鹅等品种保护工作已步入正轨,辽宁绒山羊和大骨鸡等品种开发初见成效。各项良种补贴和良种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省畜禽良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结束了从外省大量购入种畜、仔畜的历史。2002年,我省从外省购入种猪6000多头、商品仔猪500多万头,蛋种鸡、肉种鸡的自给率分别为70%和40%。2007年,我省外销种猪近万头、商品仔猪10万多头、父母代蛋种鸡150万套、商品代蛋鸡雏1000万只,肉种鸡自给率达到80%,肉牛、奶牛、绒山羊和肉羊的供种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省累计建成畜禽养殖小区8698个,规模饲养场(户)发展到44万个,肉蛋奶总量的70%来自规模饲养,标准化规模生产已成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累计建成投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3家,年加工能力近400万吨,畜产品加工率近50%,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各类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859个,有近10万个饲养场(户、小区)初步实现合作经营。在抚顺市大伙房水库流域实施的畜牧业清洁化生产试点取得成功,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我省畜牧业生产实际的粪污处理模式,为有效控制大火房水库的水源污染和促进全省发展健康养殖积累了经验。建设各类人工草地260万亩,发展种草养畜专业户6.3万个,户均年纯增效益达6亿元。全省用于加工优质牧草产品的人工草地达100万亩,牧草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已发展到30余家,总加工能力达15万吨以上,草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草原权属确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到2007年末全省累计确权草原122万亩。
  
  (五)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药残控制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全省饲料总产量800万吨,产值180亿元,饲料产量、产值在全国饲料行业排名分别由五年前的第11位、第10位,跃居到第5位。在全国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检中,我省饲料产品合格率在95%以上,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全省有48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与五年前相比,企业生产规模相对扩大,管理状况有所改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国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中,我省生产的兽药产品合格率是高于90%的3个省份之一。到2007年全省已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335个,认证无公害畜产品80个,认证产品产量40万吨,年销售额36亿元。认证产品销往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超市,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欢迎。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全省14个市均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为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畜产品中瘦肉精已连续两年零检出;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率也由前些年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1%以下,在全国处领先水平。
  
  (六)畜牧兽医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依法行政理念不断加强。五年来,国家出台了《畜牧法》和《农产品安全法》,修订了《草原法》和《动物防疫法》。省政府加大了地方配套立法力度,2005年制定了《辽宁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实施办法》,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辽宁省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管理办法》,2007年制定了《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我局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要求制定了20种行政处罚文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实行综合审批制度、案卷评查制度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初步形成了各级动监部门依法行政、广大从业人员依法生产和经营的可喜局面。
  
  (七)全面完成倍增计划目标,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据省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年全省肉、蛋和 牛奶产量分别为395万吨、252.2万吨和99.6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46.2%、57.8%和2.2倍;肉、蛋、奶产量在全国分别排在第7位、第4位、第8位,分别比2002年前移3位、1位、5位。2007年全省畜牧业产值为730亿元,增加值为360.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02%、141%,超额完成了畜牧业倍增计划目标。畜牧业产值在全国排第7位,比2002年前移2位。在保障我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外销畜禽及其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2007年全省外销生猪850万头,牛羊410万头(只),禽9500万只,分别比2002年增加1.5倍、3.5倍、1.2倍;外销猪肉30万吨,牛羊肉11.5万吨,禽肉87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12倍、6倍、5.4倍;外销禽蛋66.5万吨,比2002年增加3.4倍。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几年来,全国畜牧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畜产品需求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部分畜产品出现供给不足,“区域性生产、全国性消费”的趋势日益明显;重大动物疫情日趋复杂;落后的生产方式、薄弱的监管力量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我省发展现代畜牧业优势明显。城镇人口密集,整体消费水平较高,近临京津等重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和日、韩、俄等畜产品消费大国,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地处东北玉米带、大豆主产区,发展畜牧业饲料资源丰富;位于温带、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畜禽四季出栏,畜产品均衡上市;畜禽良种化程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健全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能够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尤其是通过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使我省的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省已经具备了建设现代畜牧业所需要的良好产业基础,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省畜牧业应该走在前面。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